2020年全國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推出第二期行業專場,本期行業專場重點圍繞高校畢業生展開,將有7400多家企業提供崗位超56萬個。獵聘、BOSS直聘、智聯將分別推出高校畢業生招聘專場,共有5900多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近44萬個;智聯將推出教育培訓招聘專場,共有500多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約3.5萬個;微信將聯合脈脈、獵聘、58同城共同推出微信生態招聘專場,共有近1000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6萬多個;正邦集團將推出「正青春 邦成長」2020校園招聘專場,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超2.5萬個崗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同時也是經濟發展最基礎的支撐。全國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的推出對高校畢業生來說是一大「福音」,這也標誌著將有更多的崗位和就業機會提供給高校畢業生。接下來,要繼續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底線思維,做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堅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穩定現有就業崗位並重,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抓好典型,讓就業成為社會經濟穩定的晴雨表。切實抓好以高校畢業生為典型群體的就業,關係經濟轉型升級,更關係民生福祉。本期行業專場將有7400多家企業提供崗位超56萬個。其重視程度與招聘規模之大對求職者來說都是好事。此外,針對高校畢業生,我們還可探索「一對一」指導服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同時,通過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擴大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的規模、增加參軍入伍規模、鼓勵企業吸納等方式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俗話說:「先就業再擇業,積累經驗再創業」,還可以探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不斷拓展其就業空間。讓就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就業好,有了收入來源,才會有能力消費;就業穩,經濟社會才能穩,經濟發展才有基礎。就業優先,是中國兜底線、穩大局的關鍵之舉。這不僅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新呈現,更是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盡心履職,讓就業成為端牢百姓飯碗的壓艙石。穩就業既是穩經濟、穩社會,也是穩民生、穩人心,是事關億萬百姓「飯碗」的大事。當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更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積極行動起來,盡心履職、盡責擔當,做好穩就業、保就業、擴就業工作,想方設法託穩百姓「飯碗」,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民生答卷。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可以說,就業已經不僅僅是關係廣大勞動者個人生存發展、關係數億家庭幸福的重要民生工作,更是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社會穩定的經濟工作和政治任務。我們要進一步貫徹實施好就業促進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穩定就業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全力以赴穩就業、千方百計促就業,讓就業成為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均衡結構,讓創新方式方法為群眾就業築牢保障。作為人口大國,中國目前有著9億多適齡勞動者人口,就業問題一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早在去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的通知》,決定從現在起至2020年底,在全國組織開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旨在破解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失衡難題,切實提升困難群體就業率。可以看到,只有不斷推動就業結構更加均衡、環境更加完善、保障更加健全、質量更加良好,才能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我們可以探索在方式方法上,加大創新力度。努力將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可將招聘活動從線下轉向線上,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的線上行動,為群眾就業築牢保障,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
「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以好的就業政策紓解人民群眾的憂慮,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把好政策用在刀刃上,才能讓政策更好地發揮功效,才能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積極應對在穩就業、保就業、擴就業方面遇到的挑戰,交出合格的「民生答卷」。(陶玉)
編輯: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