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 念好就業「穩字經」

2020-12-26 騰訊網

「三年前這個時候,我只是一個在家幹家務活的婦女,如今我在家門口上班,能賺錢,還能顧家,真是太好了!」

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的扶貧車間裡,楊鳳正利索地縫合衣服配件,一件件布料在縫紉機針尖的飛快轉動下,很快就縫製完畢。34歲的她已經是車間裡有名的「星級繡娘」。

從貧困之地走出來,該怎樣開始全新的生活?對於2018年從中和鎮姑坡村搬遷到雪花湖社區的楊鳳來說,這種擔心早已漸漸遠去。搬入新家後,通過培訓,她進入社區扶貧車間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

為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雪花湖社區狠抓就業創業,通過扶貧車間、培育民族文化產業、苗圃培育基地務工等多種形式引導搬遷群眾就業。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三都自治縣在10個安置社區建成住房12036套,全面完成50119人的搬遷任務,其中貧困人口33552人。

扶君上馬,再送一程。搬遷後,三都自治縣把解決就業作為後續扶持的重中之重,通過認真謀劃後續產業發展,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做好「後半篇文章」。將基礎配套設施、後續產業就業扶持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定期舉辦就業培訓會,通過大型招聘會、就業推薦、創辦扶貧車間等多渠道為群眾解決就業。

同時,不斷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自主「造血」能力,提高群眾收入。

三年前,城南安置點社區居民潘桂英從周覃鎮甲王村50餘平方米的破舊木板房搬進120平方米的新家後,在社區的支持下,通過創辦巾幗手工作坊,不僅實現了致富,還帶動了30餘名婦女一起增收。

「自己做手工作坊,不挑時間,容易操作,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如今每個月至少5000元。」潘桂英說。

樂業才能安居,針對搬遷群眾年齡偏大、學歷低、技能缺乏的就業難題,以「一戶一崗」就業為扶貧抓手,積極與各方協調,鼓勵有條件家庭自主創業、開發公益性崗位託底等方式,不斷增加困難群眾的就業崗位,帶動他們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成果。

相關焦點

  • 株洲市 | 念好「四字訣」 力保重點群體穩就業
    今年以來,株洲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及中央「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堅持把穩就業保民生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精準施策,真抓實幹,全力以赴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清水塘地區下崗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全市就業大局保持總體穩定
  • 貴州貞豐縣龍井社區:念好就業「穩」字經 助新市民持續發展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21日電(吳永花 陳姣姣)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北盤江鎮龍井社區緊緊圍繞就業扶貧政策措施,配齊工作專班力量,精準開展勞動力摸底,做好就業培訓服務,通過引進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等舉措,引導社區勞動力多元化就業,念好就業「穩」字經,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 涅槃三都
    三都報告「力爭提前一年脫貧」的時候,上級黨委很謹慎地評價,「三都作好了各項準備」,但沒有說「達到了脫貧條件」。三都的現實,是既要轉又要趕。  精神萎靡,談何追趕?「自信自強、苦幹快趕」,實實在在八個字,就成了三都人的努力方向。  2018年3月,縣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定下「奮力打造民族自治縣脫貧攻堅樣板區」目標,制定了「三年三步走」實施路徑:圍繞基礎抓投入、圍繞質量抓提升、圍繞成效抓鞏固。方向既定,就只有苦幹實幹了。
  • 「穩就業」就要「穩得住、過得好」
    「六穩」、「六保」是眼下的熱詞,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39次提到「就業」二字,史無前例,只有穩就業才能穩收入、穩消費、穩經濟增長。一直以來,內蒙古鄂託克旗就業局高度重視穩就業工作,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通過兌現各項減免政策、強化員工技能培訓以及聯合上級部門開展網上招聘等綜合手段。
  • ...念好「五字訣」 守牢最底線 吉安市多方位保基層運轉
    截至今年7月份,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00.03億元,增幅居全省第一,縣(市、區)財政總收入有9個縣正增長,稅收收入有4個縣正增長,穩的態勢進一步明顯;縣級財政「三保」保障有力,「三保」支出平穩有序;村級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一批集體經濟「空殼村」悄然消失。念好「緊」字訣,嚴格壓減非剛性支出。
  • 如何破解就業難題?內江經開區告訴你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12月22日,記者從內江經開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局獲悉,今年以來,內江經開區牢牢把握穩就業這一主線,創新工作舉措、破解就業難題,穩就業保就業各項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抽查新型學徒培訓實操內江經開區成立了42支就業小分隊,深入轄區進行全覆蓋摸排調查,建立企業用工、務工人員動態臺帳,掌握用工需求。「線上」建立覆蓋3000餘名農民工的微信群和300餘戶參保企業的QQ聯絡群,實時推送招工信息,涉及500餘戶企業共計8000餘個崗位;「線下」通過召開招聘會,成功協助3260人實現就業。
  • 穩就業是穩人心,刻不容緩
    當前就業形勢怎麼樣?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有哪些就業創業支持?新的就業增長點在哪裡?隨著疫情過去,各行各業逐步復工復產,穩就業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
  • 打出「帶穩引促兜」組合拳穩就業
    今年以來,阿魯科爾沁旗落實各項就業惠民政策,從「帶、穩、引、促、兜」五字上下功夫,打出穩定就業組合拳,讓許多人像徐鳳傑一樣穩定就業。借力「帶」就業。通過京蒙勞務協作平臺,與北京、山東、遼寧等地區開展勞務協作,通過線上「春風行動」招聘會、就業微信公眾號發布用工信息等形式,為全旗就業重點群體搭建就業平臺,旗內外236家企業參加線上招聘。城鎮失業人員、農牧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線上應聘3000餘人次,達成就業意向1082人。一季度全旗勞務輸出11590人。京蒙勞務協作省外務工146人,進京務工34人。
  • 優先穩就業,全力保民生
    就業,一頭連著老百姓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無論對民生保障還是高質量發展,都至關重要。就業穩則人心安,人心安則社會穩,經濟社會發展才能行穩致遠。「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著力穩企業保就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39次。
  • 穩字當頭 行穩致遠
    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2020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會議發布的新聞稿,29次提到「穩」字。
  • 「穩」字當頭 漳州龍文精準施策保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龍文區把穩就業列為保民生的頭等大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全力以赴援企復工,樂當「紅娘」,暢通就業供需鏈條,著力增加就業機會。轉產穩崗 增加就業機會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國幾乎按下「暫停鍵」,「有活兒沒人幹,有人沒事幹」,各地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梗阻」。
  • 保市場主體 挺新就業形態 多地出臺穩就業一攬子舉措
    央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在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的背景下,多地快馬加鞭出臺穩就業一攬子舉措,穩定市場預期。上海11日對外宣布出臺穩就業促發展「26條」,廣東近期推出穩就業保就業「稅務九條」,雲南也在不久前發布了穩就業17條意見舉措。加大力度保市場主體、支持新就業形態等,都是多地政策舉措的共同發力點。
  • 貞豐:精準扶貧念好「山字經」 鄉村振興寫好「水文章」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低山丘陵過度地帶,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世居於這一方水土的貞豐人民秉持綠色生態文明理念,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思路,靠山治山養山吃山,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念好「山字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寫好「水文章」,在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歷史決戰中奏響慷概激昂的「貞豐樂章」
  • 大悟縣東新鄉:念好山字經 走出興鄉路–今日湖北網
    今日湖北網訊(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楊豪 李新)近年來,革命老區湖北省大悟縣東新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山區資源,緊緊圍繞山字做文章,堅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動搖,目前,全鄉共流轉山場4.5萬畝,流轉耕地6000畝,開發銀杏基地1.2萬畝,油茶基地1.03萬畝,真正探索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的路子,取得了農業經濟繁榮發展
  • 崑山「花式用工」助力穩就業
    靈活就業人員變身個體工商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服務用工企業;生產企業與服務企業「共享員工」,餐廳服務員走上生產線;員工戴上智能眼鏡,居家即可檢修車間設備……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崑山多元探索用工方式,助力穩就業。
  • 多地出臺政策穩定畢業生就業 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求職念起「穩」字訣
    面對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有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特殊時期,線上招聘等新手段層出不窮,「雲面試」廣泛應用。而疫情下,求「穩定」成為眾多畢業生求職優先選項。 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的春季招聘,對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註定並不輕鬆。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
  • 赫章縣「三顆子」下好穩就業崗保居民就業棋
    完善工作機制,下好組織保障棋。一是成立穩崗工作專班,與廣州市番禺區、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福建省晉江市籤訂穩崗協議,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穩崗轉崗工作,確保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穩定就業。二是制定穩就業工作應急預案,建立「雙臺帳、雙責任」機制,明確鄉(鎮、街道)、縣直部門職責。
  • 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讓三都搬遷群眾快速融入...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清晨5點半,簡單洗漱後,三都自治縣城南社區安置點62歲的白大軍和妻子穿上工作服、拿上掃帚,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打掃衛生,開始了一天的新生活。自搬遷以來,謀生的工具從農具變成掃帚後,白大軍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 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穩就業、保居民就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確定預期目標時,指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一萬多字的報告中「就業」提到了39次,這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就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我們的就業工作連續三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也是全國唯一連續3年獲此殊榮的省份。
  • 阿彌陀佛的「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e」?
    念一聲佛號,無量功德便會由彌陀功德海,流注到我們的八識心田。所以印光祖師說:「一聲佛號,成佛有餘。」漢傳大乘經論中,記載阿彌陀佛及西方淨土的卷宗,不下二百餘部。另外,歷史上「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也說明淨土信仰的深入人心。但這聲佛號,儘管黃口小兒也念得,但八十老翁也未必識得。阿彌陀佛究竟是誰?這聲佛號的含義又是什麼?「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e」呢?本文中小編就為大家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