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顧日升
通 訊 員 蔣富幹 姚玉明
興化市張郭鎮劉紀村69歲的村民章懷良,越來越「戀」家了。用他的話說:「現在家裡美觀、漂亮,生活設施樣樣齊全,不想往外跑了。」
章懷良的變化,源自村裡實施的廁所升級改造工程。今年3月,劉紀村啟動與廁所升級改造配套的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建設汙水處理廠、鋪設汙水管網。該工程實施後可以直接將廁所排汙管道接入汙水管網。多年前,章懷良在正屋東側建了個簡易衛生間,安裝了水衝式蹲便池,並在庭院裡建了「三格式」化糞池。「雖然解決了如廁問題,但化糞池需要定期清理,而且在天井裡佔據了不小的地方。」章懷良說,村裡有了汙水管網,他就填平化糞池,新建衛生間,並進行了現代化裝修。
記者走進章懷良家中,十幾平方米的衛生間,地面是雪白的瓷磚,嶄新的抽水馬桶及洗手盆顯得格外亮眼,牆上還安裝著電熱水器和高檔蓮蓬頭。「現在家裡都建成了洗漱衛一體的綜合衛生間,方便又衛生。」章懷良說,如今,在外經商的兒子兒媳也常回來住,在鎮上讀書的孫子孫女再也不嘟嚷「家裡沒有別的同學家好」。
劉紀村村委會主任章正託介紹,目前,全村410多戶都進行了無害化水衝式廁所改造,除少數房屋閒置戶,村民生活汙水已全部接入汙水管網處理。
劉紀村的戶改廁經歷了兩次升級改造。
2007年,劉紀村率先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劍指露天糞坑。「一根竹板擔兩端,竹板下面一個坑,就是我們這裡傳統的農村廁所。」章正託說,這幾年農戶施用糞肥越來越少,露天糞坑無人清理,成了村裡最大的汙染。
於是,村裡鼓勵農戶建室內衛生間,並在庭院內建設「三格式」化糞池,確保汙液達標排放。對建衛生間的農戶,村裡補貼400元建設化糞池。未建衛生間的,村裡免費對旱廁採取「雙甕式」改造,實現糞便基本無害化處理。
旱廁一般都遠離正屋,使用起來非常不便。為引導村民新建衛生間及化糞池,村幹部帶頭示範。「實踐證明,化糞池建在院子裡並沒有異味,一些村民紛紛仿效。」章正託說,經過兩年努力,村裡的旱廁全部完成改造,全村三分之二的家庭建了室內衛生間。
旱廁問題解決了,隨之帶來了新問題。從化糞池汩汩排出的汙液,經明溝流經村莊巷道,仍有礙村容村貌。「汙水從明溝流淌,冬天溝裡還結冰,這已不適應村民對美好環境生活的需求。」章正託說,村民的意見是,像張郭集鎮一樣,鋪設管網接入生活汙水處理廠。
2013年,張郭鎮探索鎮村生活汙水一體化處理。2015年,鎮人代會將「推進農村汙水處理」列入民生實事工程。隨後,該鎮出臺《村莊生活汙水處理實施意見》,對集鎮片區和近郊村接網至戴南生活汙水處理廠,遠郊村莊或片區建設汙水處理廠,投入費用由鎮以獎代補,對財力較弱的村莊由鎮扶持。
2017年3月,劉紀村啟動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建設。借著這一契機,還有部分使用旱廁的村民同步進行廁所升級,在室內或院子裡建設綜合衛生間。「現在連化糞池都不需要建,汙水直接進入管網,既實用又美觀。」村民趙劍波說。
經過半年多的工程施工,一座日處理50噸的微動力生態汙水處理廠建成投運。行走在村莊巷道上,印有「汙水處理」字樣的窨井蓋隨處可見。章正託告訴記者,下面的管網實現了雨汙分流,收集的雨水直通河道,居民生活汙水全部接入汙水處理廠。
「現在,村莊河裡的水明顯清爽了,再沒有以前那種惡臭味了。」章正託說,汙水處理廠一年運營費估計6000元左右,由鎮裡實行兜底。
張郭鎮黨委副書記章懷衛介紹,張郭鎮是興化市實施「全省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試點鄉鎮,試點的主要任務就是汙水處理鎮村一體化。至目前,該鎮已完成近郊的趙萬、歐家、同濟以及遠郊的陸姜、蔣莊、羅麼、劉紀7個村的汙水處理工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