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枚乘書院漢賦大作《七發》有感
呂雲
漢初辭賦大家枚乘,江蘇淮安人,其作《七發》是漢大賦的發端之作,以主客問答的形式,連寫七件事的結構方式,為後世所沿習,並形成賦中的「七體」。枚乘《七發》通過有正有反、有諷有譽地描述七件事的樂趣,一步步誘導太子改變生活方式,全文充滿著辯證思維和理性思考。受《七發》 「啟發」,筆者認為,做好機構編制工作需做到「七要七忌」。
一要忠誠擔當,忌陽奉陰違。作者枚乘始終著眼於漢朝的穩定與統一,在七國之亂前後兩次上諫吳王,勸諫之辭真誠懇切,大一統的政治立場異常鮮明。機構編制工作是黨的重要工作,在加強機關職能體系建設、深化機構改革、優化執政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機構編制工作者,務必要忠誠擔當,在貫徹落實重大決策部署過程中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不能陽奉陰違、隨意變通。
二要一以貫之,忌朝令夕改。《七發》勸誡地方諸侯守住底線的同時,透露的是漢代「忠倫理」與法治思維的融合。「編制就是法律」,地方機構編制的規章制度往往是結合地方實際,多方研究、共同確定,一經確定必須嚴格執行。「法不兩適」,作為地方機構編制工作者,務必要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維護其嚴肅性、權威性,切不能朝令夕改、有章不循。
三要理性公正,忌徇私舞弊。枚乘雖招攬於地方藩王,依舊保持人格和思想獨立,對時局始終有自己的理性判斷。機構編制資源是重要的政治資源、執政資源,也是各單位、各部門積極爭取的緊俏資源,同時還是領導決策、用人度事的重要參考,關注度高、敏感度高。因此,機構編制工作者務必要理性公正,自覺抵制各種外界的壓力和幹擾,切不能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四要嚴謹嚴肅,忌馬虎大意。《七發》作為漢大賦開篇之作,體例規範、邏輯清晰、結構考究,反映出作者一貫的嚴謹作風。機構編制工作涉及海量的單位、數據和層級隸屬,可以說,機構編制無小事。作為機構編制工作者,務必要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敬畏心,心無旁騖、潛心研究,切不能馬虎大意、敷衍了事。
五要厚積薄發,忌急功好利。枚乘精通道、法、兵等各家學說,整篇文章引經據典、辭藻華麗、思維跳躍,全文不言「勸」字,卻無處不「勸」,手法高超、閒庭信步,可見成功的背後是大量的儲備和積累。機構編制工作更是如此:從工作對象上看,一個單位的設立、撤銷、更名及編制、職數的增減等都有著特定的環境背景和歷史沿革;從工作內容上看,涉及法治法規、機構改革、體制改革、編制核定、職數審批、績效考核等多個方面,業務性強、綜合性強、複雜度高。因此,務必要潛心研究、厚積薄發,切不能急功好利、葉龍好公。
六要與時俱進,忌墨守成規。創作《七發》時,枚乘在「屈宋楚辭」的大背景下,不止步於現狀,研究移步換景的描寫手法、開創大賦「七體」先河。機構編制工作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在不同時期,都有著不同需求,在堅持底線原則的情況下,針對具體矛盾和問題,要因地制宜、適度創新,出臺一些實用、管用、好用的操作口徑,切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七要清心寡欲,忌貪圖享樂。《七發》既是以文勸諫,也是以文自勉,具有強烈的警示作用。習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學習探討「要言妙道」,用道德調理自身、涵養文化,方守住為政之本。機構編制工作者管理著黨委、政府的重要執政資源,責任重大,務必要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主動接受各方制約和監督,方能更好地把握職責定位、恪守權力邊界,切不能貪圖享樂、奢靡腐敗。
(作者單位:中共淮安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