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因交通不發達,出行很不方便,到了外面,回家時路途艱難。因此,那時人們出行有很多禁忌,包括出行在外回家時也有禁忌。「七不出門,八不回家」說的就是那時人們出門和回家日子的禁忌。
1、各地「七」和「八」的不同風俗
這裡「七不出門」的「七」和「八不回家」的「八」,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不同的農村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主要有三種不同之處:一是指農曆每個月逢七和逢八;二是指農曆每個月的初七和初八;三是專指農曆正月的初七和初八。而還有的農村地區則沒有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的禁忌之說。
出門,顧名思義就是從家裡外出。回家,即出門在外回到家裡。「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的意思是說,每月逢七的日子,或者每月初八,或者正月初八,忌諱從家裡外出。有些地方民眾認為,不僅只是辦事,連走親戚也不行。如果非要走親戚當緊的話,可提前一天出門,或延遲到一天出門。而每月逢八的日子,或者每月初八,或者正月初八,則忌諱從外面回到家裡,要麼推遲一天,要麼提前一天。
2、民間對「七」的禁忌
我國民間對「七」的禁忌,主要是因聯想作用而產生的禁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受古代休妻習俗的影響。古代「休妻」有「七出」之說,即女人違反「七出」,就要被男人休妻,也就是寫一字據,解除婚姻,將女人打發回家。因此,民間忌「七出門」。
二是「赤口日」之說。赤口日,又稱為赤狗,舊時民間認為是很不吉利的日子,主有鬥訟之事,為兇日,遇之則 有兇事發生。一些地方的地方土語,「七」與「赤」同音,或者諧音,因而為民間所忌諱。
三是辦喪事引起的聯想忌諱。我國一些農村辦喪事,第七天才出殯。我國很多地方喪葬中有「七七」的風俗。因此,「七」被看作不吉利的日子。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七不出門」是指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安排妥帖,不安心出門。這種說法與舊時民間的禁忌沒有內存聯繫,也與現實生活不符。過去,農村人家的日子大多很貧窮,很多人出門就是為了養家餬口,只有出門才能找到錢,買回這些日常生活必須品,而不是到外面去遊山玩水,或長久尋親訪友。可以說,舊時,農村大部分家庭對這七種日常生活必須品不可能安排齊全,除非是有錢人家。
3、舊時民間對「八」的禁忌,主要是忌諱「八」字的諧音
現在很多人喜歡數字「八」,主要是因為「八」與「發」同音,人們認為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因此人們的手機號碼和車牌號等,都希望尾數帶「八」字。這不是現在人發明的,這種數字諧音喜好和禁忌,古已有之。舊時,一些農村,除了在划拳時說「八八八,發發發」外,很多人對「八」比較禁忌的,原因還是諧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諧音讓人忌諱。
一是對烏龜和王八的忌諱。民間舊時把一般把「八不回家說成是「八不歸」。「八」字可以組成「王八」一詞,「歸」與「龜」諧音。「王八」與「烏龜」,這是舊時民間用來侮辱人的詞語,也是不光彩之事的代名詞,人們因而很是忌諱。
二是「八」和「叭」諧音。先是我國古代民俗中爆竹的響聲為「叭」,爆竹最初是為了驅逐瘟神,後來有了鳥銃及現代武器,其響聲也是「叭」,打仗和行刑時用的就是這種武器,民間認為「叭」是兇器之聲,因而忌諱之。
除以上兩種,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八不回家」是指在外面違反封建道德的八個方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不能回家,或者說家裡人不讓這種人回家。這種說法屬於封建禮教範疇,不是民俗方面的禁忌,不屬於人們自覺遵守的習俗。事實上,即便是古代社會,不讓犯錯或犯法的人回家是做不到的。因此,這種說法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4、舊時的行旅時間禁忌
舊時,人們出門遠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趕考、工作、經商、謀生等常常遇到的事。那時的交通不便,路途難險,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還會遇到不測之禍。因此,舊時民間對出行非常慎重。人們希望出門在外能夠平安無事,因此,民間就產生了出門時間上的諸多迷信習俗,既有月份,也有日子,還有針對出門要辦的具體事。
比如古代有的月份忌出行,民間有俗諺:「六月臘月出門,神仙也遭難」,主要是六月和臘月,正值大寒大寒,氣候惡劣,出門路途艱難。又比如,《風俗通義》中說「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遷」,《清稗類鈔》也有「官員吏上任及人民移家,每忌正、五、九月」。
古代出行的日期禁忌,最流行的是,民間認為黑道之日為兇煞惡日,不可以出門。除此之外,民間還有諸多說法,如《無何集》中有「楊公忌」,是民間專門避忌出門的日子。而山東忌正五初五出門,河南林縣一帶忌初五、十四、二十三出門看望病人。有的地方則將一天之中的出門時間,分為上午和下午。如山東忌諱下午出門看望病人,認為下午屬陰,陰氣重,看望病人會讓病人的病加重。如此等等,不可盡述。
5、結束語
出行禁忌是舊時民間一種迷信習俗,希望出門後能夠一路平安,是人們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已,當然不足為信。現在人們出行交通條件好了,舊時需要十多天到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的風餐露宿行程,如今只有半天或一天時間就可到,且路途很安全。因此,民間的這類出行的迷信說法,今天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沒有人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