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黑船來航
出處 | AC汽車
本文首發於AC汽車(ID:acqiche)。在這裡,我們分享汽車零售與服務的人、事和趨勢洞察。轉載請註明來源。
二手車商長劍近來十分開心,隨著上海「限行」新政的持續發酵,外牌車輛將在明年「五一」後早晚高峰期禁止進入內環行駛。他的二手車收購業務也隨之迎來一波高峰。
自去年「國六」置換紅利褪去,加上年初疫情影響,這一輪「紅利」對於類似他這樣的「遊擊隊」而言,是久旱逢甘露。長劍在自己經營二手車市場附近「擺」了幾桌,找來幾名曾經一同共事的車商喝了一頓。
酒酣後,幾名已離開汽車行業的車商顯得有些躍躍欲試,紛紛表達了想要重回二手車行業的想法。他們來源於基層,善於斡旋與各色人等之間,對於車輛的內部性能與外觀瞭然於胸。這樣的知識儲備與行業經驗,讓他們在業內擁有廣闊的「舒適區」,也是他們重回行業的底牌。
激動之餘,長劍道出了近來行業的亮點:「最近賣車(二手車)的利潤差不多能到6%以上,這是2018年左右的水平,而淨利潤至少能保證2%。我一個月賣40臺車,均價10萬,這就是至少8萬元的收入!」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品牌二手車置換業務。合資品牌4S店內銷售經理李樂摸不著頭腦,他店內鮮有客戶置換。零星的二手車又礙於「異品牌交易」的限制,不能在4S店內公開出售。
對於二手車,李樂最好的做法就是賣給類似長劍這樣的車商。
「說實話,我不太懂二手車。」李樂不以為然,二手車交易起來是個「麻煩」,而公司亦不考核其二手車交易量。「很多時候二手車交易量就是個數據而已。這是一個『少做少錯』的生意,一般輕易不碰。」
2020年11月17日-1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稱:CADA)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年會。而今年以「二手車」為主題的論壇就有11場之多,佔總論壇數的1/4以上。顯然,二手車流通隨中國汽車流通大潮,迎來了他的蓬勃。
有趣的是,無論是經銷商集團還是各大主流主機廠,近年來大張旗鼓的對二手車業務廣泛宣傳,但收入貢獻卻微乎其微。不是低基數的「翻倍」,就是小範圍的「爆發」。似乎二手車是個宣傳工具,只是錦上添花的工具罷了。
01
主機廠不懂二手車經營
今年5月1日起,二手車經銷企業增值稅由2%減按0.5%徵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政三表示:要想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汽車市場,就必須重視二手車的地位;忽略二手車市場,將不是一個完整的汽車市場,二手車已經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成為真正的主角。
以相對成熟的美國市場為例,二手車流通領域參與者基本呈現「1:1:1」的交易體量——30%是授權經銷商經手,35%來自二手車經銷商,剩下近30%來自個人車主交易。而我國現階段授權經銷商(即:4S店)僅佔市場份額的8%,這部分群體正是主機廠最擅長合作的企業。
至於交易促成環節,美國市場沿用一套比較成熟的「商品化」交易模式,將二手車去「非標準化」,成為標品。車主在店內購置二手車,僅能選擇顏色、配置,經整備的發動機被限於同一裡程區間,至於車輛的質保均由整車廠負責。
回看市場佔比,4S經銷商以不到8%的市場份額,參與一個「萬億級」市場的經營本就有些「輕視」。起到引領與指導作用的主機廠,並沒有明確的指引性文件對旗下授權經銷商實施管理,這就導致了新車經銷企業對於二手車不會重點關注。
長劍認為,汽車經銷商本不缺乏學習與開拓能力。在行業下行市場環境中,很難關注到二手車這個他們並不擅長的增收領域。這是品牌認證二手車多年來「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至於主機廠層面近乎「0」的監管,是品牌方難以推動的根本原因。
「就拿新車銷售而言,主機廠會對其旗下經銷企業設定每個考核季度的提車量。如果無法達到這一指標輕則取消銷售返利等資金支持,重則取消品牌代銷資格。反之,如果執行的出色得當,會得到一筆不菲的獎勵。」
目前,主流汽車經銷企業新車銷售毛利約0.6%-2.8%,錄入返利、衍生業務利潤後,銷售利潤可維持在1%-3.4%的區間,售後毛利率可高達30.6%-44.8%。
反觀二手車,經銷商2019年平均二手車收入僅佔總收入5.2%,利潤貢獻則遠高於新車,達5.6%(美國約10%)。這樣的數據,還是在缺乏重視的前提下實現的。
車商徐利稱,主機廠認證二手車是汽車銷售與服務領域的第三條「賽道」。隨著市場合規化推進,最具有經銷能力的4S店可以跳過「二手車經紀」模式,直接實現經銷模式,使其合規化,常態化。而主機廠可以通過類似「新車銷售、配件銷售商務政策」制度,對經銷企業「下指標」,讓4S店嘗到甜頭。
另外,與新車銷售場景不同,二手車銷售並非新車銷售,主機廠可以降低招商門檻,與更多處在「經紀轉經銷」的二手車商、網際網路平臺合作,改變傳統重資產建店經營模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分發。
02
主機廠不懂二手車定價
(圖片來源:瓜子二手車)
瓜子二手車開放平臺負責人傅家祥表示:「美國市場二手車客戶主要以年輕人為主,這一群體的核心訴求就是車輛的物理通行屬性。我國市場的年輕人購車主要訴求與其高度一致。」而年輕人正是車企需要重點運營的主要消費人群。
雖然中美車主對於二手車的使用訴求一致,消費訴求更是相似,即「性價比」。現實中,國內主機廠二手車依舊存在「收車價格低於車商,售出給消費者的價格高於車商」的情況。
以北京奔馳2018款 E 300 L 時尚型轎車為例,在瓜子二手車網站,行駛裡程1.3萬公裡的該車售價38.03萬元;奔馳認證二手車網站顯示,一臺行駛裡程5.79萬公裡的同款轎車售價則為42.8萬元,並多出了原廠整備和一年保修的服務權益。該車售價後,標明了新車含購置稅50.8萬的價格。
根據汽車之家披露的上海地區在售款相似車型(奔馳2021款 E300 L 時尚型),裸車最低含稅成交價43.84萬來看,瓜子二手車售價約為新車售價的86.7%,奔馳認證二手車售價約為新車售價的97.6%。對於價格敏感的二手車客戶而言,主機廠二手車在售價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在BBA「以價換銷」的競爭中,標明一個50.8萬的含稅車價,更像是對缺乏購車經驗的二手車主的「障眼式」營銷。
經多方詢問,AC汽車大致估算出示例車型(行駛裡程為1萬公裡左右)市場收購價約為33.1萬至35.0萬元之間,均價約為34萬元;車商單車毛利約9%,奔馳單車毛利大約18%。與新車價格相差無幾的認證二手車,似乎已經違反了二手車行業「性價比」特徵。
身處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主機廠不是不懂「薄利多銷」,他們更看重的是車品自身外的品牌價值,使其絕不輕易壓低售價換取更為廣闊的市場。車商鄭斌認為,主機廠二手車絕不會輕易降價,讓保值率始終處於高位才是對品牌最好的保護。
一方面是顧及品牌所謂的「調性」,保全新車車主的利益和品牌的「面子」;另一方面,新車銷量考核的壓力同樣羈絆著主機廠決策者們。「主機廠整備二手車的最大賣點就是有官方保障。一旦將他們置於4S店顯著位置和新車同臺交易,必將打壓新車的銷量。」長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漸漸形成了思維慣性。4S店作為主機廠主要的二手車回收渠道,因缺乏價格(回收)優勢致使二手車不斷流向專業經紀、經銷機構;認證二手車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使得價格缺乏競爭力。
主機廠二手車定價,絕非一項簡單的事情。
03
經營者不懂二手車人才
一汽豐田寧波寧興中心二手車負責人張杰曾表示:現在很多4S店經銷商集團的二手車負責人更像是一個打雜的,既要負責評估還要負責收購。一些4S店從市場招來的二手車經理,又因各種原因離職。
正如張杰所言,習慣了交易市場工作狀態的二手車商作為經理,難以適應4S店「坐班」的工作節奏。而二手車從業者「走訪式」營銷的工作方式,又讓4S店管理者誤以為是「自由散漫」。
短期內,二手車交易規模小、利潤僅高於新車、總利潤又不如新車,讓經營者失去耐心。長此以往,經營者輕視二手車經理,認為「隨便找個人掛職,對付個考核就行。」
4S店的「兼職經理」或許是經驗不足,難以承擔二手車的大旗;二手車商出身的經理,又因制度問題敗北。合適的制度,才能適應精通此道的人才。
以制度為例,二手車的考核指標比新車銷售高出不少。4S店端近乎完全套用主機廠「臺次」模式考核,只要完成月收銷臺次即可。負責人的收入天花板觸手可及,人員極度缺乏工作熱情。
二手車作為非標品,價值、車況、整備費用全完不同,無法考察單車毛利。4S店與主機廠的新車銷售模式無法適配,因此與其相匹配的數量、利潤、品牌價值、服務口碑無法對應實施。而流轉速度、整備利潤、衍生利潤、間接新車促成利潤等二手車考核關鍵指標沒有設立。
因此,4S店的二手車業務亟需重新制定一套針對二手車行業的管理制度。這樣的制度一定是有別於新車銷售與售後服務的。
傅家祥曾表示:二手車行業的發展現狀面臨「車源供給、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三大問題,以及「結構化與經驗化、標準化與個性化、規模與管理」三大挑戰。按照這一思路來看,二手車人才應是特定製度下具有採購、銷售、服務能力的綜合人才。
從行業角度出發,市場經紀人的確是現階段最適合經銷商集團行業精英,這一群體最懂得「三次觸達式」的經銷行為。
對於車源端,二手車經理人擁有廣泛的品牌車源渠道。他們可以在多數情況下找到代理品牌「最好賣、最廉價」的二手車車源,並能通過工作經驗獲取最低的進購價格。
對於整備端,二手車經理人具備車輛鑑定的基本知識,可以實現車輛整備的利潤最大化,間接提高門店維修業務的服務規模。
落地到售賣端,二手車經理人通過多年市場摸爬滾打的銷售經驗,具備穩定持續的獲客、鎖客能力。非標品銷售思路也絕非標品,它更適合擅長「人情背書」模式的二手車經紀人。
三個指標維度決定了主機廠二手車的人才構成,價格因素決定了主機廠二手車的市場競爭力,經營模式決定了主機廠如何更好與合作夥伴建立二手車交易聯繫。
二手車絕非新車,它不適合新車的營銷模式;二手車也不是售後服務,它不匹配售後業務的工作流程。
但二手車是一個仍處在紅利期的萬億級市場,等待著專業人士、風險資本的深耕與加持。
註:應受訪人要求,長劍、徐利、鄭斌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