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要賺多少錢才夠用呢?職業理財規劃是什麼樣的?

2020-12-23 山抹微雲Susan

我們今天來說說羅胖買房:

大家都知道十幾年來,北京的房價就像坐火箭一樣瘋狂上漲了十幾倍

在10年前的時候,羅胖在大家都在購入房產的時候,他卻把北京的房子賣了

他把房子賣了,轉身就去買了騰訊的股票。你們知道結果嗎?

那段時間騰訊的股票正處於瘋漲階段,比北京的房價漲的高多了。

小夥伴們,能明白羅胖的神操作嗎?

這個過程,羅胖的資產翻了幾番。

但其實整個操作過程並不麻煩,你們願意去了解,去行動同樣也可以去做。

但是關鍵不在這裡,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才是關鍵。而大部分人正好是反著來的,虧得底褲都沒了,反而怪股市、房市是吃人的怪獸。

所以,如何抵抗通脹,賺取更高的收益。

關鍵不是說應該選取哪種投資品:房產、地產、黃金、期貨、債券、股票等都可以考慮。

關鍵的有以下幾點

1.你要懂得這個投資品種,才能較為準確的把握大的漲跌趨勢。注意是較為準確的判斷,而不是完全準確判斷,那是神幹的事情。

2.不要隨大流去投資,因為人多的地方利益早就被瓜分乾淨了。大家都一擁而上的時候,你還能吃到肉嗎?

3.願意付出成本去學習,成本包括時間、精力、金錢,還有你的行動力。羅胖能夠快人一步,他平時就打好基礎的人脈資源,付出的成本此時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很多小夥伴都找小編講基金定投,大家是不是很喜歡基金定投這個安全無風險,巴菲特推薦的投資方法呢?

之前和大學同學聊天知道,這幾年北京房租大漲,加上資本操控,她在北京壓力越來越大,她是深深感受到了起步晚的需要更多努力了

就拿買房這件事吧,要是早點工作,早點存錢,買的時候就沒那麼貴,現在想買,更貴了

現在不僅僅買房買不起,北上廣深的房租也佔了收入的一大半

原始本金的積累可謂是越來越艱難,說到個人能力積累,每個人不可能是一張白紙,就是加減乘除對你都有用。

其實有時候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

有時,人和人之間的往來很脆弱,比如你關車門的聲音大一點,有人可能就不喜歡你了網際網路的時代更是不得不感慨,身邊未必有知己,遠隔萬裡有良師。

什麼叫職業理財規劃呢?

我先問個問題:小夥伴們是否有一系列的生活目標?

我先說說我的,我最早是想還清債務然後有隻下金蛋的鵝;發展到現在我想經常旅遊,我想請保姆/家政,我想有朝一日可以去好的學院進修我感興趣的心理學;

我希望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讓他有很多的選擇,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用操心錢的問題....

所以大家可以先問問自己是否有這些生活目標,如果沒有,那也沒必要了解理財,有的吃有的喝就行了。

但是我想在座的同學應該都是和我一樣是普通人,是吃五穀雜糧長大,有七情六慾的,對於這種更好的生活都是非常嚮往的對吧?

那麼OK,我們接下來量化一下這些理財目標。

平時的分享中也有講到,現在我帶大家來操作一下,人生量化。

那麼一個問題就懸在我們的頭頂!

【一輩子要賺多少才夠用呢? 】

這些都是剛需吧?沒有小夥伴說上面6項我都不要的哈?

房子車子說完了,我問問大家,想生孩子嗎?生幾個呢?

|嗯, 假如生一個

大家看到了哈,這個還得是個女孩,不能是兒子。

有個段子啊說:

1個女兒:招商銀行

1個兒子:建設銀行

2個女兒:浦發(普發)銀行2個兒子:滙豐(會瘋)銀行

所以啊,孩子都能生,但是你養得起養的好嗎?對吧。

然後關於孩子這裡,反正都扎心了,我就再扎兩下,為什麼要給孩子做教育金做理財規劃?

因為孩子的教育費用是沒有彈性的,打個比方,孩子18歲就要上大學,我們班沒同學說我家孩子不用上大學,等他18歲一成年就去打工賺錢的吧?

沒有再接著聊啊,有的話可以出門門左轉了

那麼這就是一筆可知的具體的未來的支出,如果現在開始給孩子每月定投500元,我們按照系統學習後可能達到的收益率15%來算,如果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給他定投這筆錢,那麼到了他18歲那會兒,就會擁有55萬。

應該國內任何好大學都夠用了吧?還能給孩子攢下第一桶金。

這樣操作和18年後突然要你拿出55萬來,哪個來的輕鬆?大家自己衡量咯,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理財規劃的意義。

好,說完孩子說父母,老一輩的家裡有理財觀念的應該不多,我父母就是苦哈哈的存錢攢錢,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用,有好的全給我,那我工作了賺錢了,我還不給我爸媽買點啥嗎?

父母以後年紀大了,沒有賺錢能力了,哪怕他們有退休金,但是我不得表示一下心意,給點錢嗎?

那自己父母要給,老公/老婆的父母是不是也要給?我們按最低的每個人給每個老人300元,這個錢不多吧?甚至說很少了。那來吧,看看孝順父母要多少錢

好的,接下來,甭管養孩子還是孝順父母,小兩口自己日常還要開支的吧?

逢年過節、親戚朋友、請客吃飯、買點吃穿的等等等等,咱們算6000一月,應該不算過分哈?算少一點。

老年人的話能用的少一些,大家做個參考就行。

接下來,休閒生活,前面都那麼大壓力了,那這個我們就適當縮減吧,一年一萬,不過分吧?

比如我在杭州,大概1萬塊也就夠我省內或者周邊省市轉轉,還不能出遠門,不能待很久,那這又是多少?

OK, 除此之外,沒人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吧?

也沒人說自己保證不會發生任何意外,那如果有個萬一

這個咱們就不算啦,買了保險的話這部分是可以槓桿平衡掉的。沒有保險的就自己算咯。

最後,我們統計一下

嗯,基本生活哈,那有人說這樣生活我就滿足了,不理財行不行啊? OK啊,不理財的話我們算算咯

每個月26172.22元,多少人的工資能夠達

這是現實一點的我國的現況,這是按月薪5000,拿到手4000多來算的,不少人都沒達到這個水平吧?這麼算的合情合理哈。那還差642萬元,咋辦呢?

這裡有3個給不理財的人的「狠」招,是真的狠

大家猜猜是哪三招?

那小編來揭秘

第一招:不生孩子,省70萬元第二招:不管父母,省43.2萬元第三招:取消休閒,省30萬元

之前講過那個臺灣作者winner的故事嗎?她們就是用了這三大狠招的,問題是他們還做了定投,為啥呢?還差499萬啊,算一下。

吶,不理財能行嗎?如果死活不理財,要去啃老啃來這499萬的,我也無話可說。下面我們說一般我們願意理財的同學,怎麼辦呢?

這張圖什麼意思?就是我們之前的文章中講過資產配置,你們拆解一下,這4個就是4個帳戶,不清楚的自己去複習一下,這裡就不展開了。

這裡強調說一個最右邊的「以護錢為保障」,說個數據:中國大陸地區,人均保單數量只有1張多保單,也別說咱們保險意識不強,有道是沒攤上事誰願意想這個問題呢。

與此同時,美國:人均保單數量6張,日本:人均保單數量6.5張,香港:平均每個家庭,每年會拿出一個半月的收入去交保費。

為什麼別的這些地方保險意識那麼強?說句最俗的話:見過鬼了他就怕黑了。美國29年到39年房價暴跌,日本90年以後房價暴跌,香港97年的時候炒樓的那些人,很多都跳了樓了。

為啥說房價,因為房價一旦下跌以後,就會造成一系列的經濟衰退,很多人就失業,銀行的人可不管這些,有房貸的該還錢還錢,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對吧?但是失業了沒錢啊,那就收走房子吧,但是收走了房子銀行還是要討債,為啥啊?

因為房價下跌房子抵了都不夠,不夠的部分還是接著還啊,欠的錢是按錢算,不是按房子算的。

這樣的話就會逼著很多人,打兩份工,打三份工,而且心情還鬱悶,經濟衰退賺錢不易啊!

人有個特點,如果一個人常年的鬱悶壓抑長期都是負面情緒的,那就很容易落下病的,萬一要是得了病(癌)呢?

辛辛苦苦賺的錢就全部交給這個病了,這個時候就是沒有起到護錢的保障,沒有第二個帳戶的同學,也不打算構建第二個帳戶的同學,自己好好思考了哈。

下一個我們說說什麼是理財規劃

理財:是解決人生的財務問題

理財規劃:是根據客戶財務和非財務狀況,運用規範的方法並遵循一定程序為客戶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的某一方面或一系列互相協調的規劃方案。

後面這個概念大家先理解理解,具體我們分8個方面,分別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最後大家再來看看我們的兩個總體目標

下來大家詳細看看,這裡就不展開了哈,都很好理解的,看不懂的小夥伴們歡迎來評論區和小編分享!

這裡我詳細解釋一下,一個人從出生會經歷嬰兒、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六個階段是循序往後走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哈,應該沒有人能跳過某個階段說,我沒有嬰兒期,我生下來就是個能跑能跳的小孩了,那是神話劇哈,咱們講現實的,不說玄幻。

那麼在這六個階段中,我們能做理財規劃的,只有最後3個階段:青年、中年、老年,因為一個剛出生2個月的寶寶你不可能去給他講你去理財去啊。

也就是說成年以後的這3個階段,我們進一步的細緻劃分成4個時期,分別拆解一下啊

1.單身期

理財需求有哪些呢?

我說5個哈:租房;滿足日常開支需要;如有教育貸款,要償還教育貸款;每月保持部分結餘,最後一個很重要的【進行小額投資積累經驗】,這個是很多人會忽略的事情。

很多人是說我攢夠了錢我再去投資,攢個十年八年的錢去投股票,你問他:你以前買過股票嗎?他說沒有。

你們覺得會有好結果嗎?

為什麼我們說理財投資越早越好,因為你試錯的成本低,假如我剛開始有1萬塊,哪怕我全部虧完了,那也就是1萬元;但是對於那些攢著錢啥都不懂就衝進股市的人來說呢,十萬八萬的虧,也真的是不太理解這些人怎麼想的。

相反,我哪怕就是100塊開始,如果成功了呢?我100能變成200,以後我本金多了,1萬就能變成2萬,這就是花小錢買大經驗。

值不值得,還是你們自己來衡量咯。

接著我們再看這張圖,以35歲和55歲為界,我再次強調啊,不要生搬硬套,不要生搬硬套

你要按照34歲和60歲分也是沒問題的!只是一個我們說普遍規律,按照35歲和55歲來劃分。

1.家庭事業形成期: 35歲以前

這是屬於進攻性的特點,可以適當的冒點風險去獲取高收益,對於這個時期的家庭來說,是有風險承受能力的。

2.家庭與事業成長期: 35歲 一55歲

到這時候就屬於攻守兼備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管不顧的往前衝了,該為以後的生活考慮了

但是這個時候一般夫妻兩人事業都是屬於頂峰,有些孩子大一點的可能都成年了,也有賺錢的能力了,可以說是蓬勃發展的時期,不能過於保守,也不能過於冒險,所以說需要攻守兼備。

3.退休前期和退休期: 55歲以後

最後這個時期我們說就該求穩了,進入了防守型。不能再冒風險了,但是依然需要理財,如果以前不懂,現在也一定要學,為什麼?

你們沒看到現在市面上很多產品就是專門門瞄準老年人的嗎?

被騙退休金養老錢連棺材本都賠進去的案例也不少見吧?不認真學習知識,那就等著市場來收割你吧。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因為很多小夥伴對自己的理財規劃很迷茫,所以小編特意給大家安排了這一次分享。

相關焦點

  • 普通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
    雖然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但面對這倆選擇,不少人還真覺得特別兩難。一方面,一千萬絕不是一個小數字,對很多人來說,足夠衣食無憂生活一輩子了;但另一方面,人們總是有更大的野心——給我高學歷,靠自己努力是不是還能賺的更多?選學歷還是選錢,檢驗一個人世界觀最簡單的方式。哪怕是同一個人,不同年齡也會有完全不同的回答。
  • 家庭理財規劃方案有哪些?8大理財規劃你必須清楚
    每個家庭都應該設立一個家庭理財規劃方案,規劃是家庭理財成功的關鍵,做一個好的規劃,可以讓您的錢用在刀刃上,家庭理財需要考慮的因素是較為複雜的。那麼,家庭理財規劃方案有哪些?下面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八大家庭理財規劃方案。
  • 家庭理財投資,到底是保守點好,還是激進點更好呢?
    當家庭財務從最原始的財富積累,來到了資金保值和增值的階段,那麼家庭理財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每月家庭收入在正常支出後,將剩下的錢進行理財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庭被動收入的高低,也將改變家庭生活的質量。家庭理財投資,到底是保守點好,還是激進點更好呢?
  • 賺多少錢都不要告訴別人,兄弟姐妹都不行,你贊成嗎?
    對於很多理財的老手來說,我們不論賺了多少錢,都不會輕易告訴別人。而對於很多新手來說,他們的想法卻是相反的,說白了便是時不時想分享自己的收入情況,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好。網上有句話,叫做不要將你自己賺了多少錢告訴別人,即便是你的兄弟姐妹都不行。
  • 人一輩子賺多少錢,真的是命中注定嗎?看看《易經》中是怎麼說的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認為,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都是命中注定的,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人的一生中總會遭遇很多困難和失敗,很多人在失敗之後都會變得心灰意冷,開始選擇逃避和退縮,像「人一輩子賺多少錢是命中注定的」這樣的話,只不過是他們逃避現實的藉口。
  • 如果中了1000萬,拿600萬理財賺利息,還需要上班嗎?
    近日,某網友的想法更加大膽:如果你中了1000萬塊錢,拿出其中的600萬理財賺利息,是不是意味著就不用上班了呢? 那麼,600萬理財賺收益的話,每年能夠有多少錢呢?有了1000萬,還需要上班嗎?年輕人做完夢之後,又該如何讓自己回到現實當中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勝億配資炒股:投資理財為什麼賺不到錢呢
    現在,投資理財關於大部分人來說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一個選擇,尤其是在「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初步對理財充滿了喜好。可是,相同是投資,為何他賺的錢比我多一倍,這逐步成為困擾部分人的又一難題。  理財作為投資辦法需求審慎對待,提出以下幾點問題很有或許就是你投資卻賺不到錢的根源地址。
  • 把龜作為理財產品為什麼賺不到錢
    因為人都是如此,不知道為什麼會賺的錢會因為同樣原因輸個精光。不懂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止損和止盈。 我們反思仔細想想,養龜路上我們買一個龜糧,買一個過濾都要學習很久(插墊片),翻看不同的評測就怕自己吃虧或者買錯。但是在理財投資龜種上卻往往失去理性。又或者是落入到了自己騙自己的怪圈。
  • 「森財之道」理財就是理人生《理財最重要的事》
    什麼才是出色的投資理財決策?很多人都覺得出色的投資理財決策意味著要做到萬無一失,要將每一種可能性都考慮進去。你得顧及各種潛在的危險,所有的市場都要投資。你要不斷修正對未來市場的預測,力求完美,這樣才能胸有成竹,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你必須掌握有關金融市場動態的所有情況,你必須勒緊褲腰帶努力存錢。其實,這些想法都源自你的恐懼。
  • 如何通過理財規劃 讓未來生活更美好?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到來,有一部分人通過理財提高收入,而不懂理財的人佔了大部分,這造成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反差情況。在國內,很多老百姓對於金錢的概念,也僅僅只停留在消費階段。對於理財的認知,只有儲蓄跟購買房產、股票等。其實,理財有很多種方式,年輕人一定要趁早接觸理財,早一點擴大對理財的認知,早日做好理財規劃。尤其是剛出社會不久,如果不懂理財將會浪費很多的機會跟金錢。
  • 年輕人要賺多少錢,才能活得不累?
    我身邊的朋友圈,無論做什麼、無論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幾乎沒有不覺得疲憊和焦慮的。年輕些的,想著如何多掙些錢、怎麼早日買房;年長些的,除了考慮收入,還有家庭關係、子女教育等問題排隊等著解決。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你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現在的年輕人活得很累?」
  • 人這一輩子,能掙多少錢,都是有定數的
    你這一輩子能掙多少錢,其實自有定數。有能力的人不會一輩子窮困潦倒,只要肯想辦法,錢總是能掙到的。就怕又窮又樣衰,抱著泥巴就啃泥巴,抱著乾草就啃乾草。全世界的貧困人口佔大部分,尤其是在非洲,那裡的人大部分連一頓像樣的飯都吃不上。這時候,就有「聖母」跳出來說,還不是因為他們條件惡劣,沒有致富的渠道。真的沒有嗎?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錢夠用了,卻依然不停地,拼命賺錢呢?
    問您一個問題:那些身家成千萬上億,甚至更多的人,錢已經夠用了,為什麼不享受人生,還要拼命賺錢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說是因為三觀,有的說是因為社會責任感,還有的說是擔心資產貶值,擔心後代等等!
  • 泰森職業生涯到底賺多少錢?十場比賽就拿下21億,僅次於梅威瑟
    【文/搏擊江湖】要說拳王泰森的吸金能力,放眼整個拳擊歷史,可能也只有梅威瑟一人能超過他。泰森職業戰績為50勝6負44場KO對手,打了56場比賽,總共賺了多少錢呢?據英國某媒體統計,一共是5.57億英鎊(考慮了貨幣的通貨膨脹因素),大約是49億人民幣。
  • 【隆暉實業】五個投資理財技巧教你如何理財讓錢生錢
    經過記帳分出必須要開銷和不需求開銷的,仔細分析後下個月才幹更有規劃的開銷。你需求記錄的有:房租、水電、交通費用、通信費用、吃穿用、偶然請客吃飯應酬類、文娛類等等這些都要記錄下來,從而才幹知道哪些該省,哪些不該省。最後節省下來的資金就能夠作為出資本金了。
  • 職工醫保和城鄉醫保有什麼區別,能領取多少錢,如何規劃養老?
    其次,我們來說說養老金領取條件和領取金額職工養老保險比農村養老保險交的錢多,所以最後領錢的時候,職工養老也會領得更多,那領取需要什麼條件呢?最後到底可以領多少錢呢?領取金額:滿足條件後能領多少錢呢?這個才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職工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金都是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個人帳戶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
  • 眼紅別人理財賺大錢,股票和基金,哪個更適合普通人投資?
    而對於某些人來說,看到其它人賺大錢了,自然也是想要往理財裡面鑽,這,便算是羊群效應,只不過很多時候,普通人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而已。那麼,看到別人理財賺錢了,為何普通人是嫉妒而不是佩服?股票和基金,哪個更適合普通人投資呢?所謂的賺大錢,又需要什麼樣的前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 什麼樣的人擺地攤,最容易賺到錢?10年職業攤主:這樣才行!
    職業攤主:「你擺2年後,再跟我說這話」地攤經濟進入了一個白熱化階段,很多人不僅僅只是網絡看看,也親身參與到所謂「日入過千」的擺攤創業之路。但最近大部分擺攤新手的收入,就顯得就有些尷尬了,且不說賺了多少錢,可能連本錢還沒有收回,還庫存了一大批貨物。
  • LOL王者一天能賺多少錢?職業選手透露:也就30W
    LOL王者一天能賺多少錢?職業選手透露:也就30W 大家好我是沒有感情的遊戲日報江小風。
  • 職業生涯11年,庫裡光從工資上賺了多少錢?具體拿到手裡的呢?
    這樣一來,庫裡的續約合同,一年工資也才1200萬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庫裡職業生涯11年,一共賺了多少錢呢?根據數據統計,庫裡的總收入來到了1億7千萬左右,當然這些錢並非都能鑽進庫裡的口袋腰包。加州的稅並不低,除去聯邦稅、聯盟託管基金和經紀人費之後,庫裡拿到手上的只有6千8百萬左右,扣的錢還沒拿的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