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而從這些偉人的一些事跡和故事中往往能折射出人生的道理,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講述幾個偉人的故事和其中的哲理。
蹈水之道
典出《莊子 達生》
孔子在呂梁觀賞瀑布的景色,那水流從三十仞的高處直瀉而下,江面水珠飛濺,直到四十裡之遠,黿鼉魚鱉都不能在這裡浮遊。忽見一個男子遊在江中,以為是有什麼痛苦而自尋短見的,便讓他的學生沿河往下遊去救他。卻見這人遊到數百步外便從水中出來,披散著頭髮,在堤岸下悠遊自在地邊走邊唱起來。
孔子趕忙跟上去問他,說:「我以為你是鬼,細看卻還是人。請問,你遊水有秘訣嗎?」 那人回答說:「沒有, 我並沒有什麼秘訣。我憑著人類的本能開始了我的生活,又依靠人類的適應性而成長,順乎自然而成功。同漩流一起潛入水底,隨湧流一同浮 出水面,完全順從水性而不憑主觀意志從事。這就是我能駕馭洶湧的急流的緣故。 孔子問:「什麼叫作憑本能開始生活,靠適應性而成長,順乎自然而成功呢? 那人回答說:「 我生在陸地而安於陸地,這就是本能;長在水上而安於水,這就是適應性;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而結果是這樣,這就是順乎自然。」
後人用「蹈水之道」說明做任何事情只有按照客觀規律行動,才能完全駕馭它。
輪扁輪
典出《莊子 天道》
齊桓公坐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斫削木頭造車輪,他放下工具走到堂上,問齊桓公說:「請問, 您讀的書裡都說些什麼呢?
桓公答道:「是聖人之言。問:「聖 人還活著嗎?」回答說: 「已經死了。」 輪扁說:「 那麼您所讀的,是古人的糟粕了!」 桓公生氣地說:「我在這裡讀書, 做輪子的匠人怎麼可以隨便議論呢!說得出道理來則罷,說不出道理就要你的命。」
輪扁從容回答說:「 我用我所從事的工作來考察它。斫削車輪,活做得太慢,卯起來就鬆弛而不牢固;活做得太快了,又會因卯太緊而安不進去。不慢不快,得心應手,用語言無法表達,卻有技巧存在於其間。這種技巧我不能用語言直接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靠我口傳直接學到,因此到了70歲我還在輪。古人和他們那些不能用語言傳給後人的技巧都一起埋沒了,那麼您所讀的東西,不正是古人的糟粕嗎?
後人用「輪扁輪」嘲諷了歷史上那些輕視勞動人民的實踐,專靠搬弄「聖人之言」裝潢門面的統治者,強調了通過自身長期的實踐取得直接經驗的重要性。然而完全否定從書本獲得間接經驗的可能性,也未免片面。
東野稷之御。典出《莊子 達生》 東野稷給魯莊公表演駕車的技巧,進退筆直,左右旋轉就像畫圓規,處處合乎駕車的規矩。莊公認為這種駕車的姿式就是天下最美的了,又讓他在路中間原地來回反覆繞圈子。 顏闔見到這種情況,便去見莊公,說:「東野稷的馬將被毀掉。」莊公閉口不答理他。 一會兒,東野稷果然失敗回來了。莊公這才問顏闔說:「 你憑什麼知道要壞事呢? 回答道:「他的馬體力已消耗完 了,卻還要繼續驅使它,所以說一定會毀掉。「
後人用「東野稷之御」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不應過分。這就是使主客觀統一,主觀願望不超過客觀條件的許可。矜智逞能,忘乎所以,以致超出客觀條件所許可的限度,是沒有不失敗的。
大家還知道哪些偉人的故事和人生哲理,歡迎在底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