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大滅絕真的在發生嗎?科學家:真正可怕的是它正在加速

2020-12-22 姿勢分子knowledge

人類在滅絕其他動物的同時,也是在自斷手足——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Paul Ehrlich

關於第六次大滅絕的說法,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隨著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大量的動物逐漸失去自己的家園,走向了滅亡。科學家們形象地稱之為地球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許這個概念在最初被提出的時候略顯誇張,但事到如今,幾乎沒有人不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難道這件事真的發生了嗎?

很顯然,和上個世紀相比,生物的數量有了明顯的下降。數百種珍稀、獨特的物種,在上個世紀都徹底成為了歷史。科學家說,這就是生物大滅絕的模樣,但讓人擔憂的是,情況可能遠比想像中還要更加糟糕。

物種的滅絕就像是多米諾骨牌,隨著每一張牌的倒下,它周圍的其他牌都可能受到影響。當一種生物滅絕之後,整個食物鏈就會被削弱,和它相關的生物就要面臨一定的危機。

因此,滅絕不僅僅意味著一個物種的消失,也意味著其他很多物種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最終像蝴蝶效應一樣迅速蔓延,導致滅絕速度越來越快。這在生態學上,被稱作滅絕級聯效應

除非我們能夠迅速切斷這個過程,否則整個20世紀生物滅絕的數量,可能在21世紀只需要幾十年就可以達到。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Gerardo Ceballos告訴我們:「我們在未來20年內如何應對當前的物種滅絕危機,將決定數百萬個物種的命運。」

五年前的時候,Ceballos就進行了一項研究,用數據來驗證第六次大滅絕事件的可靠性。結果指出:在以往歲月裡(大滅絕事件期間除外),平均在100年之內,每10000個哺乳動物之中有2個會滅絕,這是自然篩選的結果,對於其他類的動物也有著差不多的數據。而在20世紀中,物種滅絕的速度達到了以往的100倍

不管怎麼說,這個滅絕速度絕對是遠遠超出了正常的物種更替速度。就算這還不能稱得上是第六次大滅絕,但這個數據也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和反思。而他們在2015年的論文中也摒棄了謹慎的說法,明確指出:「我們可以得出非常確切的結論:當今的物種滅絕速率非常高,而且還在增加,這意味著大規模的滅絕正在發生——這是地球45億年來的歷史上第六次大滅絕。」

在發表了這篇論文之後,Ceballos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著自己的研究。而他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研究成果,讓人更加擔憂。他指出:先前的研究很可能低估了地球物種在未來的滅絕速度,我們已經看到了脊椎動物的高速滅絕,而這個速度未來很可能還會急劇增加。

他和他的團隊利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際鳥類保護組織(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數據,對一些瀕臨滅絕的物種進行了調查。他們所說的瀕臨滅絕,指的是全球範圍內不足1000個體,且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生存環境的物種。結果顯示,其中515個物種符合這個條件,佔了所有物種的1.7%。而這其中,有一半的物種在全球範圍內僅存不足250隻,而且它們普遍生活在很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熱帶或亞熱帶區域。

(圖片說明: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中瀕危物種的種群規模)

此外,還有388個物種情況稍微好一些,物種數量在1000-5000之間。但是,其中84%與那515種瀕危物種生活在同一地區,這意味著它們也同樣面臨著失去家園的困境,前途非常渺茫。任何的森林破壞、汙染或者人類活動,都可能是那最後一根稻草,尤其是那些瀕危物種很可能會滅絕導致剛才說過的多米諾效應,讓這388個物種遭受危機。

在論文中,研究團隊用數據告訴我們情況的嚴重性:「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77種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中有94%最終滅絕。」這個滅絕的比例高得驚人,這意味著,如果一種動物被判定為瀕危,它就很難有機會逃脫滅絕的命運了。「如果地球上所有動物都遭遇類似的困境,那麼我們在1900年到現在的時間裡已經失去23.7萬物種了。」

(圖片說明:瀕危陸生脊椎動物物種的地理分布,不同的顏色表示100平方公裡內的物種數量。)

再回過頭來看看這515個瀕危物種:按照以往科學家們的估計,它們還能在地球上堅持幾十年的時間。而在整個20世紀,人類統計有543種脊椎動物滅絕。如此算下來,21世紀的滅絕率將會達到20世紀的217%,遠遠高於之前推測的速度。

2015年,Ceballos告訴我們: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進行。時隔五年,他告訴我們:這個進程正在加速。同時,他也指出:一切都還有挽回的餘地,我們仍然還有機會拯救這些物種。他相信,有幾種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這些動物:減緩森林砍伐,以及禁止野生動物交易,並且將那些個體數量不足5000的動物都劃分為瀕危動物,以提高人類的警惕。

同樣參與了這項研究的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Paul Ehrlich指出:「人類在滅絕其他動物的同時,也是在自斷手足,摧殘自己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部位。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應該提升為國家和全球政府及機構的緊急事件,與氣候破壞同樣重要,而這兩者之間是彼此相關聯的。」

Ehrlich的話可以說一針見血,他告訴我們: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氣候惡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各國都沒有真正把它放在足夠高的位置上來。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科學學院講師Rohan Clarke博士雖然沒有參加這次研究,但他也有相同的觀點:「這一切的最可悲之處在於:我們有防止物種滅絕的知識,而且從全球範圍內來看也不需要很高的成本,但前提是我們真的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上努力去解決,而不是繼續背道而馳。」最後,他告訴我們,這個任務的唯一難點就在於「社會和政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相關焦點

  • 已滅絕的烏龜,為何如今再次出現?科學家:警惕第六次大滅絕
    地球上曾經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分別是距今4.4億年的奧陶紀大滅絕、距今3.65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距今2.5億年前二疊紀大滅絕、距今2億年前三疊紀大滅絕以及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至於這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科學家猜測很有可能已經在向我們來了,如今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正在不斷加劇,而人類就是推動這第六次大滅絕的始作俑者。
  •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 研究稱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進
    早在2015年,由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Paul Ehrlich領導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聲稱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引發生物多樣性快速下降。現在,研究人員以新的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供了最新的信息,發現生物滅絕的速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擔心這可能會掀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人類的生存構成真正的威脅。2015年的論文概述了一種新的大規模滅絕事件,除了之前確定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之外,還稱已出現了一種新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如果到來,科學家找到證據,人類可能是最大推手
    按照最新的數據計算發現,最近12萬年以來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已經達到極值,並且根據計算機模型,未來它們的滅絕速度還將快速的提升,科學家預計在2100年,還會有大約550種物種消失滅絕。地球生物發展史大約有38億年的歷史,目前已知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發生都會導致當時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消失滅絕。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來了?巴西發現神秘病毒,美國諾如病毒爆發
    難道地球正在經曆本命年嗎?或者是病毒們開會討論了一下,集體在2020年來了一場傳染大聯歡?又或者地球已經開始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了嗎?有科學家認為,其實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的那一天起,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就已經開始了,而在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馬達加斯加的很多本土鳥類紛紛滅絕,也讓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式啟動。
  • 地球即將迎來第六次滅絕?2021年會發生什麼?人類該怎麼辦?
    2021年會發生什麼?如果說年年都是災難年,難道不會影響人類的正常生存嗎?實際上這則言論是聯合國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給出的答案,他們表示在2021年時一定有眾多國家的人民因為吃不上飯遇到饑荒,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沒有道理,山火難以撲滅、蝗蟲災難的出現,似乎都在偷偷影響人類和農作物產量。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然來襲,無人可以置身事外,學習拯救地球吧!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以悄然來襲,這次有誰能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目前,全球的焦點聚焦在新冠、種族歧視、全球經濟之上。但你知道嗎?「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根據我們的研究和我們親眼所見,滅絕危機非常嚴重,我們所有人在未來10年到50年的行為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真的會來嗎?
    鯨鯊是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海洋動物,並且身體十分的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而對於這種生物來說,體型結構看上去雖然有不同的色調,但是它的身體其實屬於「光滑型」的生物會走路去年,體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許多黃色斑點和垂直橫紋都是它身體本身的一種狀態,並沒有突出的皺紋狀態。而對於鯨蝨棲息寄主來說,它肯定是有變化的。
  • 科學家發現,北極冰融化或超預期,北極熊可能在加速滅絕中
    同時我們也知道,在2020年的科學報告之中指出,北極氣溫的變暖程度已經是達到了全球其他地區的三倍,是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很多,加上它的連鎖效應,未來科學家們會繼續發現北極的問題會更加嚴峻
  • 地球五次生物大滅絕都和它有關,臭氧層問題又來了
    生命出現後又過了大約13億年,也就是距今2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遇到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災難。地球上的生命幾乎全部滅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次大滅絕呢?科學家研究的結果令我們覺得很詫異,是氧氣導致了這次大滅絕。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地球會是生命體嗎?科學家:這或許是它的呼吸和跳動聲
    科學家曾經發現地球已似乎正在做著某種呼吸運動,因為在測量地球直徑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地球的直徑有細微的波動,而且這個波動呈現一定的規律性,這不得不讓人們懷疑地球其實在做著呼吸運動。那麼地球會不會跳動呢?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來了!《遠古大陸》將助力人類,扭轉乾坤!
    但最近,一些科學家們在研究珊瑚的數據時卻發現,它們開始向全世界的深海區域擴散,不再群居而是獨居,開始抗白化、耐酸……這些表現與上一次生物大滅絕時別無二致。換言之,珊瑚當年就是靠著這些特性「苟」下來的,這是它們保存火種,免遭滅絕的成功經驗。
  • 第6次生命大滅絕已經來臨,這3大跡象,或是物種滅絕的前兆!
    但人類文明在發展的同時,地球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很多資源面臨枯竭,科學家更是對人類發出警告,如果再不約束自身的行為,第6次生命大滅絕將會加速來臨。科學家做出這樣的預測並非空穴來風,仔細觀察地球環境的話,會發現生態環境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並且有很多是無法逆轉的。如今自然界中發生的這幾大跡象,便是人類危機的前兆。
  • 北極熊可能提前滅絕,「超級病毒」正在釋放?
    而在這樣的狀態之下,遲早北極將可能出現氣候的大變模式,而根據《自然氣候變化》雜誌新報告指出,位於北極地區的生物正在面臨重大創擊,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使北極熊瀕臨滅絕,並且預測2100年之前北極熊將可能徹底滅絕,所以北極熊正在滅絕路上已經成為了事實,還說北極氣候沒有對北極熊產生影響的,多多去了解下吧。
  • 大滅絕要開始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次大事件幾乎將地球上的生物「洗牌」,然後隔一段時間後又重新來過。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時間應該發生在6500萬年前,根據考古研究地球曾經不可一世的霸主恐龍就在這次大事件中滅絕的。時隔六千多萬年,又有觀點認為地球正在發生緩慢的物種大滅絕,難道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然發生了?相關研究指出,雖然現在物種滅絕的情況較為緩和,但是從人類開啟工業革命的序幕以來,地球上已經有超過100個物種滅絕了,可見人類因素正在加速物種滅絕的速度。
  • 大滅絕事件是否有規律?有科學家認為:與太陽在銀河系的位置有關
    它和太陽相互公轉的周期是2600萬年,因此,每過2600萬年,地球就會經歷一次大滅絕事件。為了形容它的可怕,科學家給它起的名字叫做復仇女神。 可是,這個說法雖然有點意思,但長期以來的觀測結果都提供不出任何它存在的證據,因此科學家開始漸漸遺忘了復仇女神這顆所謂的天體。
  •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 「第六次大滅絕似乎已無法避免」 ,這份對地球的診斷報告令人心碎
    |rizwanoor / twitter「第六次大滅絕似乎已無法避免,新生的物種數量已遠遠趕不上滅絕的數量……」每年我們都會看到大量滅絕動物的報告,甚至對此已經麻木。但物種滅絕到底有多嚴重,作為生態整體的地球,還健康嗎?
  • 還未戰勝新冠疫情,人類又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還未戰勝新冠疫情,人類又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olivia chan • 2020-06-02 16:32:30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