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曾寫詩這樣讚美山茶花。被譽為「花中珍品」的山茶花葉子四季常青如碧玉,花姿綽約且豔麗,特別讓人喜歡的是,山茶花花期較長,從冬季一直開到春季。
唯有山茶殊耐久 獨能深月佔春風
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為「七品三命」。
山茶花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莊高雅,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極負盛名的木本花卉,在唐宋兩朝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十七世紀引入歐洲後也造成轟動,也因此獲得「世界名花」的美名。資料記載,世界上登記註冊的茶花品種已超過2萬個,中國的山茶品種有883個。
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佔春風」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豔紅,深奪曉霞」的凌牡丹之鮮豔,其花語是:理想的愛、謙讓。
涼血止血消瘀腫 潤肺養陰清肝火
山茶花作為藥用一般在含苞待放時採摘,曬乾或烘乾,用紙包封,置乾燥通風處。它的藥性比較平和,明代繆希雍編撰的《本草經疏》中稱其「味甘而微辛,氣平而微寒。」
山茶花的主要功效是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用於治療吐血、衄血、血崩、腸風、血痢、血淋、跌扑損傷、燙傷等。
比如明代的《本草綱目》中記載湯火傷灼,可用其研末麻油調塗。《滇南本草》記載其「專治一切大腸下血,肺中有瘀血或吐血之症。」清代的《百草鏡》中記載山茶花有涼血、破血、止血等功效。外敷可以治炙瘡。
清代名醫汪紱在其所著的《醫林纂要探源》一書中還記載了其具有「補肝緩肝,破血去熱」的功效。此外,清代的《本草再新》中還記載了其能「理腸風,清肝火,潤肺養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