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晉商文化的發源地,「近代中國銀行鼻祖」的降生
平遙是我國「保管特別完好無損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我國僅有的兩座與整座古城一同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之一,周朝宣王年間,西周尹繼夫將軍的駐軍,春秋時期屬於晉國,戰國時期屬於趙國,秦朝設桃仙郡,漢朝設中都郡為王族,明初,為防止外人入侵,建築了城牆,公元1370年,舊城牆被重建和擴建,磚塊被完好掩蓋,此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萬裡等地先後中止了10次搶修,更新了城市建築,增加了敵方平臺。
假定你俯瞰平遙的古城,它看起來像一隻海龜,烏龜的頭在南,尾巴在北,東西方的四扇門與烏龜的四英尺相比,因此,民間有一種說法叫「桂城」,南門外,古驛河蜿蜒而過,使古代的文人有「龜前戲,山河日出,」的感是指長期穩定的金湯。
平遙古城由四條街道、八條街道和七十二條彎道組成,南街是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街起東西大街交匯處,南至大南門,它貫穿南北與古城建築,街道兩旁有許多老商店和傳統名店,它是最繁華的傳統商業街,西街從西邊的下西門(奉義門)起,與東街和南街的北端相交,是一條與東街平直的主幹道,被稱為「清朝第一金融街」,中國第一張著名的票號日升昌降生於古城西街。
日升昌銀行建於1823年,由平遙縣、西大浦村富商李大金和雷樂泰共同興辦,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行者,在19世紀支配著整個清朝的經濟命脈,這是平遙的總號碼,分號一度在中國30多個城市蔓延,觸及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國度,它被稱為「銜接世界」。
平遙古城曾經有2700年的歷史,傳統民居眾多,其中具有維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建築近4000座,完好保管的有400多座。
其中,馬家院是平遙古城最大的民居,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它融合了中國北方的民居、風俗文化、富饒書香的民居、商人和商人。
馬家大院的主人馬仲軒是喬志勇的嶽父,也是清代平遙的四大家族的首領,馬家院建立於清代同治年間,經過同治、光緒幾十年的不時樹立,逐漸構成了3大院、6小院、197戶的宏偉精緻的建築群。
馬家非常注重婦女教育,她們不只可以隨少爺隨意上秀樓和私塾,還可以對少婦愈加嚴厲,他們被教導要自給自足,因此,馬家四大名家不只讀過詩書,熟習天文天文,擅長音樂、象棋、書畫,還學過英語,他們是當地有名的「四才女」。
馬仲軒,出生在清道光,出生時並不富有,他出身貧寒,但聰明勤奮,他值得信任和美德,最後,它成了一筆大生意,成為平遙富豪票務公司的大老闆,在當時的「平遙的四大家族」中排名第1.
平遙古城冬天非常安靜,沒有遊客的喧囂,似乎又回到了戴瓜子帽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