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互通有無,才能惠澤彼此,共同發展。當前,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國際環境面臨更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對各國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第三屆進博會的如期舉辦,有助於維護貿易暢通和供應鏈穩定。」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接受《金融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進博會是中國以實際行動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投資合作的重要舉措,已成為中國向世界開放市場、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平臺。作為最早承諾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企業之一,渣打銀行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參與進博會,並將「創新跨界合作,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設為此次參展主題。藉此契機,張曉蕾表示,渣打銀行將繼續發揮國際網絡優勢和業務專長,加大對金融科技和數位化的研究投入,提升科技對業務的賦能,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支持雙循環發展。
《金融時報》記者:渣打銀行將「創新跨界合作,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設為此次參展主題,在此方面有何優勢?此次參展帶來了哪些新亮點?
張曉蕾:渣打銀行具有三大優勢,能讓我們在促進雙循環發展方面大有可為:首先,渣打銀行可以提供跨市場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我們的全球網絡遍及60個最有活力的市場,可以為145個市場的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有實力成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紐帶。其次,渣打銀行開放合作的創新文化和創新模式,可以有效整合銀行內外部多方資源,用創新賦能金融。我們有望成為促進雙循環發展的金融「加速器」。最後,正所謂「心嚮往之,行必能至」。渣打銀行已經與合作夥伴一起,在個人金融、小微企業、跨境金融、可持續金融等方面推出了許多業界領先的創新方案,我們正在積極以實際行動切實促進雙循環發展。
今年,圍繞「創新跨界合作,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這一主題,我們不僅展示促進雙循環發展的金融解決方案,還將展示銀行跨市場的一站式金融服務、跨行業的創新金融合作。
比如,本屆進博會期間,我們將與數位化跨境支付平臺尋匯(SUNRATE)合作,推出升級版一站式智能付匯平臺解決方案「匯e達」2.0,幫助中小型進口商解決疫情影響下,線下流程滯緩、資金壓力增大、匯兌風險加劇等多重難題。企業可在線完成資料提交、線上交易等全流程操作,並能實時查詢帳單明細,帳戶餘額、收付款、外匯交易一目了然。
這一平臺直連渣打銀行全球匯率報價系統,支持超過130種貨幣匯率報價查詢,匯率與大企業可以享受的價格相當,最大程度幫助進口型中小型企業實現了成本優化;同時,平臺充分發揮在進口領域積累的科技優勢,將其擴展到出口領域,開通線上出口收匯模塊,以更全面的功能,助力新發展格局。
另外,今年正好是渣打銀行成為利物浦足球俱樂部主要合作夥伴10周年,為了增加展臺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我們還布置了「力挺紅軍,共創冠軍榮耀」區域,展現渣打銀行與利物浦足球俱樂部風雨同舟、10年共行的精彩點滴。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國內外不少觀眾因疫情無法親臨展會,我們今年增設線上直播,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立體看展,「場內+場外」隔空互動,全面展示渣打銀行優質創新的國際銀行金融產品和服務。
《金融時報》記者:您如何看待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國際貿易形勢?在新形勢下,渣打中國如何服務進出口貿易發展?
張曉蕾: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貿易的需求側和供給側都造成了巨大衝擊,不少企業面臨著資金壓力增大、匯兌風險加劇、海外款項支付緩慢、線下手續辦理受阻等多重難題。雖然外貿形勢依然嚴峻,但據世貿組織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下降9.2%,這好於此前預估的下降13%至32%。渣打銀行10月研究報告也顯示,今年全球貿易的反彈比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要快得多,尤其是亞洲的出口已經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中國增長強勁,佔亞洲出口總額的一半。
隨著經濟逐步恢復,預計「後疫情時代」,更多企業會採取多元化供應鏈、近岸運營以及加強數位化等新模式來緩解未來國際貿易的風險。事實上,傳統進出口貿易本就存在單據交換繁瑣低效,貿易狀態缺乏透明度,參與方之間的物流、信息和資金流不對稱等「痛點」。近年來,新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些「痛點」提供了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這些「痛點」,但也加速了新技術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應用和推廣。
支持國際貿易和不斷創新是渣打銀行的DNA,我們認為,未來貿易金融的趨勢將走向智慧化、生態化和全球化。渣打銀行正不斷加大對金融科技和數位化的研究投入,提升科技對業務的賦能。今年,我們在中國推出了多個數位化方案以更好地支持進出口貿易,例如針對跨境業務頻次高、數額小的中小型企業,渣打銀行與尋匯聯合打造智能付匯解決方案,提供優惠、便捷的付匯方式;基於渣打銀行參與創建的康拓(Contour)平臺,我們開出全球首張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跨國區塊鏈信用證等。
成立160多年以來,渣打銀行經歷了國際貿易的起起落落,見證了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但是「任爾東南西北風」,我們致力於促進商業繁榮和增進人類福祉的使命不會改變;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堅持提供優質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功能不曾改變。
《金融時報》記者:作為外資銀行,渣打中國對於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節奏與力度有何切身體會?中國的開放舉措為渣打中國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
張曉蕾: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經貿摩擦加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經濟環境加速變化,但中國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今年更進一步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渣打銀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我們明顯感覺到,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全面推進,力度更大、水平更高。渣打銀行有幸參與了多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開放項目,包括成為第一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外資金融機構、成為第一批被納入LPR報價行的國際銀行等。
以債券市場為例,富時羅素9月宣布,將於2021年10月把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屆時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均將納入中國債券,這是中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一個重要裡程碑。自2019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在完善境內人民幣外匯對衝、債券次級市場流動性等國際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上,推出了諸多針對性舉措,為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深化開放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自中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之初,渣打銀行就積極參與其中。我們在海內外有深厚的業務根基和眾多的客戶,多年來積極參與中國內地與海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比如,去年我們與愛爾蘭基金行業聯合會(Irish Funds)合作,使愛爾蘭註冊的UCITS基金(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和AIF基金(另類投資基金)得到當地監管機構的批准,可以通過債券通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此外,我們還在債券通服務中推出多項創新,包括成為首家推出創新人民幣—外匯管理模式的銀行,以及我們的主經紀商業務團隊也將債券通項下的中國政府債券納入其抵押品清單。
今年7月,渣打銀行憑藉3年來對債券通的卓越貢獻,囊括了「債券通優秀託管行」「債券通優秀投資者(商業銀行類)」以及「債券通優秀做市商」三項獎項,而最新發布的債券通9月報告顯示,渣打銀行的客戶數排名第一,在交易綜合數量和報價質量方面,排名均位居外資銀行榜首。
10月14日,渣打銀行作為聯席主承銷商和聯席簿記管理人,協助中國財政部為其60億美元Reg S/144A高級無抵押多年期債券成功定價。渣打銀行自2011年以來持續為中國財政部的離岸債券發行提供支持,包括離岸人民幣債券投標和多次美元、歐元債券發行。此次是中國財政部近年來首次Reg S/144A雙規則發行美元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