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雲南森林覆蓋率增至62.4% 溼地面積達921萬畝

2020-12-22 央視新聞

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截至2019年底,雲南省森林面積達3.59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2.4%,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價值達1.68萬億元,溼地面積達921.69萬畝。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修復,「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共落實中央和省級林草資金520.9億元,是「十二五」的1.6倍,完成營造林3700多萬畝、義務植樹5.3億株,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項目396萬畝,爭取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444萬畝,位居全國第二。同時,啟動了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7.9%。進一步加強溼地保護修復,溼地面積達921.69萬畝。

在加強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雲南省森林資源督查實現全覆蓋,組織開展了「綠衛」「綠盾」和打擊「種茶毀林」等林草執法和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有效維護了生態安全。加強森林草原災害防控,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受害森林面積較「十二五」明顯下降,分別下降了71%和68%。有害生物成災率連續5年控制在2.66‰以下,低於國家4‰的控制指標。同時,啟動實施了10個縣(市、區)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責任體系,明確了各級林長的森林草原保護發展責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雲南省以堅果產業、森林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等為切入點,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170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522.56億元,年均增長達14%,林草產業已成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目前,雲南省聘用的生態護林員達到18.3萬名,居全國第一,平均每名護林員每年可獲9000多元管護收入,有效帶動7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總臺央視記者 陳堅)

(編輯 胡渝)

相關焦點

  • 預測到2025年 湖南洞庭湖溼地修復面積將達100萬畝
    到2025年修復100萬畝洞庭湖溼地 湖南省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實施方案公布 瀟湘晨報長沙訊 到2020年,規劃區設市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達到90%以上;確保洞庭湖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2.5%以上。
  • 各地林草頭條丨寧夏:厚植綠色發展底色 奮力築牢生態屏障
    寧夏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筆,在「字裡行間」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區林草系統將堅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加快形成綠量適宜、布局均衡、系統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高效的生態系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貢獻林草力量。
  • 西寧:把綠色發展作為成長坐標
    理念:在綠色發展中深入人心「我們準備用8年時間建設一個巨大的城市『生態綠芯』,這就是總面積32.6萬畝的西寧西堡生態森林公園項目。」西寧市市長張曉容說,這個項目直接體現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西寧的深入人心。
  • 115萬畝新林添彩首都生態畫卷
    市園林綠化局統計數字顯示:「十三五」期間,本市通過開展新一輪百萬畝綠化造林工程,新增115萬畝新林,森林面積增加到110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4.4%,比2015年底提高了近3個百分點。  對於一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來說,均衡完善的生態格局、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承載力至關重要。
  • 創國家森林城市,建美麗涼都!六盤水市森林覆蓋率達61.51%
    12 月 11 日,記者從六盤水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六盤水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中的 36 項指標,已達標 25 項,全市森林覆蓋率達 61.51%,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呈現 " 發展提速、投資增加、轉型加快、形象提升、位次前移 " 的良好態勢
  • 貴州省2018年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7%
    孫德菊攝  全省林業工作會議消息,2018年,我省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7%,同時,林業生態脫貧、林業產業發展、綠色貴州建設、林業資源保護、林業改革創新等多個方面也不斷取得新成績。  林業生態脫貧發力,全省森林生態效益不斷釋放。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12月18日,《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底線,鞏固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提升雲南「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影響力
  • 堅持保護第一綠色發展 - 要聞雲南 - 雲南日報網
    撫仙湖生態保護事關重大。2017年12月,澄江市啟動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確立了「湖邊做減法、城區做加法」的原則。 「減法」怎麼做,澄江市在2019年一次性啟動撫仙湖一級保護區110米範圍內生態移民搬遷項目,將2.2萬餘人搬出保護區。撫仙湖一級保護區22家中央和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16戶私營企業全部退出,退出面積1343畝,拆除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
  • 廣西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 森林面積達1809萬畝
    會議介紹,到2018年當地國有林場森林面積較改革前增加60.8萬畝,達1809.3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到9692.2萬立方米;國有林場公益林面積增加到875.6萬畝,佔國有林場場內森林面積的48.7%,均超額完成改革既定目標,並提前實現今年公益林面積目標。
  • 雲南日報:雲南愛爾發公司綠色產業助力楚雄綠色崛起
    這裡是滇中的「翡翠」,烏蒙山、哀牢山、百草嶺峰巒疊嶂,延綿不盡,長江、紅河兩大水系日夜奔騰,潤養萬物;這裡是西南的「氧吧」,高森林覆蓋率決定著高負氧離子含量,10個縣(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8%以上;
  • 6萬餘畝森林環抱大興機場!「十四五」時期,大興區還有這些規劃
    截至去年底,大興區累計實施平原造林10萬餘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51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70%。基本形成了「一軸兩帶三組團,廊道節點相融合」的生態格局,區域生態協同發展效益初步顯現,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首都新國門相適應的生態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 2020年中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達39.5%
    未來30年中國城市林業的發展目標已確定。2020年,中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達到39.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到2030年要使全國70%的城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0%以上。每個森林城市年增20多萬畝綠地據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彭有冬介紹,中國已將城市林業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確立了城市林業的重要戰略地位。自2004年以來,中國已有170多個城市和12個省區市開展了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形成了推進城市林業建設的創新模式和重要抓手。
  • 雲南與寮國、緬甸,有個罕見「綠」州,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與越南、緬甸交界,有個罕見「綠」州,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跟著芒果去看看。 這個州就是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最南端,屬熱帶季雨林氣候,東南部、西南部與寮國、緬甸交界,邊境線長達966.3公裡,政府駐地在景洪市,下轄勐海縣和勐臘縣。
  • 這,就是創建森林城市中的鳳翔!
    截至2018年8月,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9.02%,城區綠化覆蓋率4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6.07平方米,城區綠地喬木栽植面積佔綠地面積的65%,縣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達到62.8%。同時,堅持規劃先行,編制了《鳳翔縣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圍繞「一城、北帶、三園、多廊、多點」總體布局,投入資金1.4億元,高起點設計,高標準栽植,建設綠化精品示範工程,為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提供有效支撐。近五年來,鳳翔通過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資源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年平均新造林面積2.7萬畝,佔全縣面積的1.5%。
  • 林業70年繪就綠色瀟湘 湖南森林覆蓋率達59.96%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0日訊(記者 劉勇 通訊員 何志高)今天,省林業局在長沙召開湖南林業發展70年新聞通氣會,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在會上發布:綠水青山已成為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滿目蔥蘢的瀟湘大地森林覆蓋率達到59.96%。
  • 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全國自然保護地總數量達1.18萬個
    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昨天在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 生態紅河 萬物和諧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我省林業資源大州,全州有林地面積211萬公頃,全州3.293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64.07%的國土面積是林地,是雲南兩大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之一,也是國家南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初冬的紅河州,群巒疊翠,飛瀑流泉,構成了哀牢山中隨處可見的壯美景色。千百年來,難以計數的野生動物自由徜徉其間,繁衍生息。
  • 寧海畫下「綠色地圖」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4.10%
    近日,據新一輪森林資源監測結果:寧海縣森林覆蓋率已達64.10 %,比上年增加0.03%。其中,林地面積1650134畝,比上年增加4254畝;森林面積1611472畝,比上年增加827畝;林木蓄積量6323357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88403立方米;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5.02立方米/畝,比上年增加0.27立方米/畝。
  • 河北圍場:「綠水青山」實現經濟生態生產總值3335.5億元
    1949年,圍場域內僅保存下天然殘次森林105.4萬畝,森林覆蓋率僅為7.62%。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圍場廣大幹部群眾,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貫徹黨和國家造林綠化的方針政策,朝著「以樹遮天,以草蓋地」的生態環境方向不懈努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植樹造林熱潮。
  • 石頭縫裡繡出綠色森林
    近年來,徐州深耕細作綠色發展,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座嶄新的綠色城市,正蔥蔚洇潤,「一城青山半城湖」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從1%到30% 探索形成荒山綠化徐州方案2020年的春天,有些特別,卻還是如約而至,徐州市拖龍山山體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工地復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