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全國自然保護地總數量達1.18萬個

2020-12-26 中投顧問

  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昨天在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王宏說,國土綠化「十三五」規劃主要任務全面完成,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專項行動和工程成效明顯,全國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裡、濱海溼地2.3萬公頃,完成防沙治沙1000多萬公頃、石漠化治理130萬公頃。

  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十三五」期間,林草系統完成國土綠化面積6.89億畝,完成森林撫育6.38億畝,落實草原禁牧面積12億畝,草畜平衡面積26億畝,如期完成了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兩項約束性指標。

  目前,「我們正在做『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基本上確定了,力爭到202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也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14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也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個百分點。溼地保護率達到55%,6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劉東生說。

  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在會上介紹說,財政部不斷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

  除了中央財政資金投入以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多部門還在共同推動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比如,「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按照市場化規則運作,首期募集資金88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重點支持長江經濟帶地區開展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生態修復以及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等綠色發展的領域。同時,我們還通過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凡科軍說。

  「我們探索生態修復市場化投入機制。出臺了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產權等政策,激勵社會主體投入礦山生態修復。我們還正在制定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政策,進一步推進多元化投入機制。」王宏透露。

  另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透露,「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生態支撐,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編制並啟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進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

相關焦點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
    原標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
    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 ...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新聞頻道-華龍網
    人民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朱雋)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攝影 / 彭建生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措施,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我國經過6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瀕危物種保護不斷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初見成效,國際合作穩步推進。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是我國建立最早、地位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 自然資源部:「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本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朱雋)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自然資源部:我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開展國家公園試點,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四是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答: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全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機構改革後,《生態環境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規定生態環境部負責「組織制定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制度並監督執法」,承擔自然保護地相關監管工作。《關於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負責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工作。  近年來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不斷加強,取得顯著成效。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顯著提升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我國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顯著提升。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開展國家公園試點,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四是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 廣東省自然保護地協會掛牌成立
    協會的主要任務是聯合全社會的力量促進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普及生態文化知識,協助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做好行業管理、交流合作、推廣經驗、人才培養、開展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等工作,維護經營者和管理者的合法權益。今後將圍繞「保護管理」「生態修復」「自然教育」「生態旅遊」「科研監測」等方面工作,為全省自然保護地的建設和保護提供理論諮詢和技術服務,促進廣東省自然保護地事業的發展。
  •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一片片樟子松、沙柳、檸條、花棒綠意盎然,牢牢拴住腳底黃沙
  • 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
    作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政府主導與民眾參與相結合,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法律約束與政策激勵相結合,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講求科學與艱苦奮鬥相結合,治理生態與改善民生相結合——防沙治沙的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舉世矚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有關負責人就《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期間要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這對生態保護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近年來,生態保護監管工作不斷加強,取得顯著成效。各地推進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我國森林覆蓋率近23% 2019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80萬公頃
    《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國土綠化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年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     截至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2.96%,森林面積2.2億公頃。     2019年,我國大力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惠民成效顯著。完成退耕還林還草任務80.3萬公頃。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入71億:礦山綠了,耕地多了,珍稀...
    資料圖片&nbsp&nbsp&nbsp&nbsp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該試點總投資93.11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20億元。
  •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今年底可...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該試點總投資93.11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20億元。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
    我國經過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疊設置、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權責不明、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必須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改革以部門設置、以資源分類、以行政區劃分設的舊體制,整合優化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十三五」時期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原標題:「十三五」時期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當前,我國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形勢如何?怎樣保護和修復母親河?6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 以「繡花」的功夫保護秦嶺生態 初具規模、集中連片的秦嶺自然保護...
    生物多樣性穩步恢復,珍稀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增加,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增幅、密度、DNA調查獲取率均為全國第一。在太白縣靖口鎮玉皇山老廟附近,一隻下山覓食的雄性金絲猴用油餅和人類「互動」;瀋陽遊客目睹三頭羚牛在黃柏塬景區散步,而「不甘寂寞」的大熊貓也在景區的道路旁「悠閒」踱步,引發圍觀……多年的生態治理,為秦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創造了空前優越的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