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文:World WarII,簡稱二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羅斯法定結束日期為1945年9月3日),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1集:閃電戰
《侵略》
如果一個人有著極大的政治野心,有著極好的演講能力,有著極強的種族歧視,那麼在一個適當的時機他會爬上高位,進行種族清洗。希特勒具有了所有的條件,在野心和決心的雙重作用下,最終發動了二戰。在德國取得政權並建立納粹系統後,希特勒開始覬覦歐洲。出人意料地,在入侵波蘭前,希特勒和史達林結盟。法國和英國別無選擇,只得對德國宣戰,而此舉並未阻止德國和蘇俄鯨吞、蠶食波蘭。對猶太人和吉普賽人的迫害也就此展開。對西歐國家,「非實戰狀態」開始,這是一段充滿等待、不確定和卻還留有希望的時間。回想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受的苦,法國人仍希望能避免開戰。
第2集:恥辱的潰敗
《潰敗》
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為何在德軍面前形同擺設,是德軍的巧計連環,還是法軍的盲目輕敵?號稱強大的法國為何潰不成軍。敦刻爾克撤退到底是不是希特勒的失誤。1940年5月10日,閃電戰發動,德軍攻擊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在一陣猛烈對戰後,英軍在敦克爾克岌岌可危,而法軍吃了敗仗。百姓無可避免地開始大逃亡。法國面對強大敵人,毫無還手之力,選擇只剩下是要跟貝當元帥合作,或本著邱吉爾的精神繼續抵抗。儘管瘋狂轟炸英國城鎮,但希特勒終於看清他還是無法徵服英國,決定轉而對抗蘇聯。
第3集:兵臨莫斯科
《震撼》
1941年,德軍已佔領歐洲數國的首都,例如布拉格、哥本哈根和巴黎。德軍擊敗法國之後,納粹士兵被送到巴黎休息,波蘭的囚犯和猶太人則被迫完成納粹的建築工程。義大利的軍隊紀律混亂,希特勒因而派遣他手下最能幹的將軍到利比亞。本集節目收錄了德軍在嚴冬中朝莫斯科逼近時,蘇聯如何應戰的彩色畫面。俄國老百姓被迫燒毀他們的家園和田地,只為不讓德軍有任何物資可利用。由於無法換洗衣服,加上罹患痢疾和斑疹傷寒,德軍部隊在距離莫斯科30公裡處,遭紅軍擊退。莫斯科倖免於難,只是蘇聯已慘遭蹂躪。在希特勒首次遭受重大挫敗的兩天後,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這場戰事因而正式成為「世界大戰」。
第4集:燃燒的世界
《激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羅斯福對日本宣戰。這場戰爭變成世界大戰。同盟國雖堅決抵抗,日軍仍然迅速攻佔東南亞各國。日軍在中途島受挫,跟著美軍登陸瓜達卡納,同盟國似乎開始有希望能打贏這場仗。另一方面,歐洲和北非人民紛紛組成反抗軍,不斷對德軍發動攻擊,而英軍轟炸機也令德國驚恐。然而,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撓希特勒的部隊。隆美爾已來到埃及邊境,納粹標誌也飛越史達林格勒。德國展開消滅猶太人的「最終滅絕計劃」。
第5集:宿命難逃
《反擊》
1942年年底:蘇聯仍保住史達林格勒,東部戰線陷入停滯。在北大西洋,同盟國成功遏制德國潛艇的威脅。在埃及沙漠中的阿拉敏,英軍阻止隆美爾的軍隊前進蘇伊士運河。英國和美國在北非開闢新戰線,希特勒入侵法國「自由區」,以保護地中海海岸,並在歐洲各地加強捕殺猶太人。但希特勒無法應付朱可夫將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反擊,也無法突圍。在庫斯克,希特勒試圖對紅軍進行最後一擊卻徒勞無功。同時,同盟國登陸西西里,義大利改變立場,軸心國在歐洲戰場的情勢越來越不利。
大結局:《蒼鷹落敗》
《煉獄》
1944年,同盟國登陸義大利,但德軍將他們阻擋在古斯塔防線外。同時在諾曼第和太平洋上的塞班島,同盟國籌劃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行動。7月20日,希特勒奇蹟般地逃過暗殺行動。他發動兇殘的鎮壓行動,黨衛軍完全掌控德國。在阿登,希特勒對同盟國的最後一次反擊失敗,部分原因來自美軍的英勇作戰。在東線,紅軍繼續挺進並抵達柏林。再也沒有任何力量救得了德國,連其秘密武器V1 和V2也一樣。希特勒自殺。在太平洋,神風特攻隊攻擊美國海軍,日軍瘋狂地要戰到不剩下一兵一卒。為了永久擊潰日本並避免在日本本國登陸和進行血戰,美國發射了原子彈…
經典課程: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堅持不懈的學術專業閱讀,也許做不了專業的學者,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專業的學術讀者。
謹防失聯,可加小編微信,註明: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