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軍的軍事裝備升級的速度非常的快,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我國空軍的軍事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從質量上和數量上都有了明顯的飛躍。目前,我國的三代機數量已經突破了1000大關。這1000多架三代機包括300餘架蘇-27和殲-11戰鬥機、500餘架殲-10系列戰鬥機、100餘架殲-16系列戰鬥機、70餘架蘇30戰鬥機和24架蘇-35戰鬥機。按照當前的數據來看,第三代戰機已經成為了我國空軍的主力。並且當前我國的空軍實力已經超越了俄羅斯,達到了全球第二的水平。
在進入本世紀後,我國才開始獨立自主三代戰鬥機研發路線,殲-11與殲-10這兩種國產第三代戰鬥機的服役,為我國開發先進戰鬥機積累了大量技術經驗和生產經驗。同時這兩款戰鬥機在進入高速生產階段後,每年可向空軍交付50至60架。這兩款戰機也是當前我國的主力三代機型,目前我國空軍戰鬥機部隊裝備構成,已經由"二代機為主力,三代機為尖刀",發展到"三代機為主力,四代機為尖刀"的全新時期。
除了大量服役第三代戰鬥機,我國也研發並列裝了先進的殲-20第四代戰鬥機,不過並沒有大規模裝備,數量應該在40架左右。殲-20的定位是空優機,是用來奪取制空權的利器。由於殲-20的造價非常高昂,同時殲-20目前還尚未達到批量生產的條件,因此裝備數量較少。可以預計,在未來我國將至少裝備200架的殲-20,以保證在幾個戰略方向上保持絕對制空優勢,為三代戰鬥機的提供絕對的安全保證。
除了三代戰鬥機和少量四代戰鬥機,我國還擁有數量較為龐大的二代戰鬥機。殲-7、殲-8這兩款老驥伏櫪的戰鬥機,目前估計在我軍中還有至少700架。這些數量龐大的二代機,也急需換裝,現代戰爭是體系作戰,尖端武器可以錦上添花,但是劣勢方面也會很致命的。從目前來看殲-7和殲-8已經無法滿足我軍當前的作戰需求了,未來的幾年將快速替換掉這些老舊機型。
當前我國空軍的戰鬥機力量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戰鬥機部隊。但是現代空戰是體系作戰,僅靠戰鬥機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先進的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支援飛機,而我國在支援飛機方面還是有短板的。有了這些戰力倍增器,我戰鬥機部隊將發揮更大的戰鬥力,從而真正具備優勢的制空能力。
在我國空軍列裝的幾款戰鬥機中,殲-16戰鬥機將會成為未來我國空軍的主力機型,該型戰鬥機屬於重型戰鬥機,搭載了有源相控雷達和先進的電子系統,較大的載彈量也使其可以執行的任務種類更加全面,尤其是對地和反艦作戰,綜合作戰能力和性價比是非常高的,屬於三代半戰鬥機。
雖然我們的空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仍舊不能放鬆警惕,美國及其盟友在我國周邊部署的四代機F-35的數量正在快速提升,美國希望用F-35和F-22的四代戰鬥機優勢和西太平洋島鏈來壓制我國空軍。目前,我國空軍應繼續著重發展殲-20等第四代戰鬥機和各種支援型飛機,以抵消周邊越來越嚴重的四代機威脅。現代戰爭中,空中戰爭將決定戰爭的勝負,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各型軍用飛機和防空系統仍舊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要守住自己的天空,國土防空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