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祥順財稅俱樂部
1
開票進入「刷臉」時代!
不僅僅是山東,福建省也發布關於電子稅務局啟用刷臉身份驗證功能的通告。
2
反洗票系統要來!
稅務局將跟蹤監控開出的每一張發票
劃重點:
一、6大系統對接,支持「反洗票」挖掘數據,提取疑點!
「反洗票」系統將通過對接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金三系統、稅收決策支持平臺、預警快系統、電子稅務局及出口退稅審核等系統,構建靈活的反洗票風險分析數據服務體系,深入挖掘稅務大數據資源價值,制定風險指標,實現發票疑點數據智能化提取。
二、7種分析手段,監控納稅人領票、開票、申報各環節!
「反洗票」系統將通過納稅人經營風險分析、進項發票溯源、銷項發票穿透跟蹤、進銷項發票相關性分析、開票量及開票行為異常波動分析、開票量與生產能力匹配度分析以及上下遊客戶關聯分析等手段對存在申報、開票異常的納稅人進行及時監控管理,降低「洗票」風險。
3
反洗票系統將這樣查企業!
24個發票稽查風險點趕緊對照自查!
一、「反洗票」系統查什麼?具體內容如下:
1.納稅人基本情況的查詢分析
對納稅人的基本信息進行查詢分析,包括納稅人登記信息、重要人員變更情況、經營範圍、信用等級、受處罰情況等信息,作為納稅人「洗票」風險評估的參考依據。
2.納稅人增值稅申報情況查詢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期增值稅申報數據情況,線性展示納稅人申報進項與銷項的幅度變化情況,便於分析納稅人近期的生產經營情況、開票項目分類情況,以及各類開票項目佔比情況,判斷納稅人經營情況是否穩定,開票量是否異常。
3.納稅人發票領用及開票情況查詢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發票領用及開具使用情況,線性展示納稅人的發票領用及開具使用的幅度變化情況,包括份數、金額、類型佔比等,判斷納稅人發票領用及開具使用情況是否穩定,開票量及分類佔比是否異常。
4.納稅人發票衝紅及作廢情況查詢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發票衝紅及作廢情況,線性展示納稅人的發票衝紅及作廢的幅度變化情況。對發票衝紅及作廢時間、頻次、佔比等信息進行檢查,判斷納稅人發票衝紅及作廢是否合規,頻次和佔比是否異常。
5.納稅人主營業務情況查詢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主營銷項開票情況及主營進項發票情況,線性展示納稅人主營銷項和主營進項的幅度變化情況。準確了解納稅人實際經營業務情況,判斷主營銷項和主營進項是否匹配,相關度是否存在異常。
6.納稅人主要客戶基本情況查詢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業務往來最多的上下遊各前十的客戶,分別線性展示與上下遊各前十的客戶業務往來的幅度變化情況。並對客戶的經營情況、主營產品、信用等級、違規處罰等情況進項分析,作為納稅人「洗票」風險評估的參考依據。
7.納稅人進項發票風險溯源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進項發票抵扣情況,對進項發票進行溯源分析,追溯各參與方申報及抵扣情況,判斷是否存在發票造假、一票多開等「洗票」行為。
8.納稅人銷項發票風險追蹤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的銷項發票申報情況,對銷項發票進行下鑽分析,追蹤發票的流轉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虛開增值稅發票等「洗票」行為。
9.納稅人發票抵扣風險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進銷項發票抵扣情況,包括進項發票與銷項發票之間的品類相關性、構成比例、金額、稅率等情況,並結合對上下遊客戶的基本風險評估,綜合判斷開票業務是否存在異常。
10.納稅人經營能力風險分析
分析納稅人近2年內每個屬期水電能耗、物流倉儲費用、租金、物業費以及社保數據等,了解納稅人實際生產能力,與所開具的發票進行比對,檢驗是否異常,是否存在「洗票」嫌疑。
11.反洗票風險分析模型管理
對納稅人基本情況、開票行為、開票量、上下遊客戶等信息進行特徵分析,設計標籤體系及評分指標,根據標籤和指標建立經驗模型,根據業務規則設置預警閾值,並提供分析模型的審核、發布等管理功能。
12.反洗票風險處置決策管理
設計風險處置決策知識庫,根據風險分析模型預警情況自動識別風險類型,並智能匹配風險處置措施,協助工作人員進行風險處置,提供決策知識庫的審核、發布等管理功能。
13.系統對接服務管理
以靈活配置的方式對接金三系統、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稅務大數據平臺等系統,通過數據接口交互方式,實現數據共享,並提供數據提取、加工、分析等管理功能。
二、24個發票自查風險點
1. 業務真實發生但沒有取得發票,找些發票來衝抵。
2. 企業只有銷項稅,沒有進項稅,利潤太高,找些發票來抵稅。
3. 股東分紅個稅高,為了減少分紅金額,找些發票來規避。
4. 發票稅率適用錯誤。
5. 同一地址註冊多家小規模納稅人來開具發票,同一IP位址對外開具發票,很容易讓稅局懷疑虛開發票。
6. 開票金額即將達到免徵額臨界點時經常出現作廢發票現象,增值稅普通發票作廢比例異常。
7. 新成立的小規模納稅人短期內開具大額發票,而且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年齡偏大,並沒有經營能力甚至不具備生活能力等,很容易讓稅局懷疑虛開發票。
8. 未按照規定銷售方隨意作廢開具的發票。
9. 未按照規定開具合格的發票。
10. 疫情期間免稅發票開具錯誤的問題。
11. 發票清單開具錯誤的問題。
12. 取得白條入帳等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
13. 納稅人是否存在購銷不匹配、進銷項明顯異常。
14. 農產品發票的風險。
15. 取得稅收窪地發票過多的風險。
16. 特別提醒:取得「諮詢費」、「推廣費」、「會務費」、「辦公品」、「食品」、「材料」、「配件」、「日用品」、「勞保品」等籠統項目的發票,應注意稅前扣除的涉稅風險!
17. 大額費用支出發票證據鏈不充分,有可能帶來無法稅前扣除的風險。
18. 利用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月10萬元(或季30萬元)的免徵額來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也就是利用免徵額臨界點達到銷售方虛開、購貨方虛增成本費用,從而逃交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19. 檢查捨近求遠開票,或者屬於貨物來源地預警風險。
20. 檢查自然人代開發票問題。從自然人處取得大量或大額代開普票風險指標。
21. 金額頂格開票情況。
22. 取得的發票一直未付款或者大額現金支付。
23. 檢查企業之間對開發票問題。
24. 經常凌晨開具發票。
來源:綜合中國會計視野、深圳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