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蘇軾的一生,看似精彩,實則跌宕,從少年成名,到貶謫蠻荒,人生起伏甚大。弟弟蘇轍高居廟堂之上,官至宰相;才情卓著的蘇軾卻五次被貶,明明心中有遠大的家國抱負,卻只能幽居偏僻鄉裡,暗自嘆息。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蘇軾在彌留之際,曾為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不少人覺得,這首詩是最不像蘇軾詞風的作品,因為我們記憶裡的蘇軾,他豪邁從容、瀟灑奔放,會把酒問青天,也會做出像「東坡肉」這樣的美食,如此胸襟開闊之人,有什麼是值得他去恨的呢?又從何處抒發人生的三境界呢?
第一層:廬山煙雨,那是年少的壯志未酬
人這一生,總是要有些盼頭的。
對於我們而言,人生的目標無非是有車有房,升職加薪,但對古代那些寒窗苦讀十年、希望報效國家的文人士大夫而言,他們最高的人生追求就是跟隨明君,開創盛世,封侯拜相。
一生經歷了5次貶謫的蘇軾,空有一身為國為民的抱負與才幹,卻始終不得重用,這是蘇軾一生的遺憾。當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侍妾為其產下一子,面對新生命的降臨,蘇軾曾寫下了一首《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便是蘇軾所說的人生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先有執念、有憧憬,所以心有不甘,希望能再有所作為。
第二層:人生的平臺期
就像現在不少年輕人一樣,滿懷夢想,闖蕩社會,但現實卻像一個調皮的小孩,愛跟你開玩笑,希望看似很近,實則我們壓根兒不知道它會不會來,也不知道它到底那一天才會來。
就像屢遭貶官的蘇軾,他的仕途就像一場「抽籤」遊戲,不知道還會不會被貶,也不知道會被貶去哪裡,甚至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到廟堂。蘇軾看似身在官場,卻離那中心,越來越遠。
在蘇軾受貶謫的這一時期,也是蘇軾詩作高產的時期,我們隨著蘇軾的詩作,領略到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柔情,看到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壯闊,也體會到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曠達。
這或許就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蘇軾將目光從朝堂轉向田園,心中卻依舊有壯志難酬之意。多數人的人生境界,可能只到這第二層。
第三層:到得還來別無事,是對人生的釋懷
蘇軾晚年痴迷於參禪,這首《廬山煙雨》的後半句,與其說是一首詩,倒不如說是一道偈子。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蘇軾從海南北歸的途中,聽到自己的兒子就任中山府通判的消息時,寫下的贈予兒子的詩。
當時的蘇軾早已頭髮花白,步入暮年,此時的他早就沒有年輕時候的不甘,心境也更加曠達,所以他才能說,其實廬山的煙雨就在那裡。
這或許就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其實人生兜兜轉轉,對名利積極索求,到最後也不過如此。
讀蘇軾的詞,不僅是品味文字,更是品味人生
從金榜題名,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一生失意,卻從未曾有一刻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他愛吃肉,愛喝酒,愛吃荔枝,揮毫弄墨之餘,還會打獵,會做菜,會划船。
讀懂了蘇軾,你就讀懂了人生。
這本《蘇軾詞傳》不但精選了蘇軾一生中的詩詞作品,而且結合詩詞內容及背景,對於蘇軾的生平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為讀者還原時代背景,不僅能了解蘇軾的作品,更能品讀蘇軾的人生。
除了蘇軾,這套書還選取了李清照、辛棄疾、李煜、納蘭容若、倉央嘉措五位著名詩人的作品,每一位都是在他們的時代裡,中國文壇獨一無二的啟明星。
這套書更經典的是它在詩詞的講解上。一般我們看到的古詩書,只是將詩句簡單地翻譯一遍而已,枯燥乏味,誰都不會提起多少興趣。但是這一套書,將詩詞的翻譯變成了一篇篇文筆卓著的小片段,像一段段故事一樣,讓人沉浸其中,這些都是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這首詩作的故事。
除此之外,這套書籍的包裝更是精美,都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還有精美書籤哦,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百度小店活動期間,這套價值220元的精裝典藏圖書,現在只需要79元,平均一本才10多塊錢,相當於一杯奶茶錢,你就能讀懂6位名傳千古的大文豪,並且從中感悟出人生的真諦,機會實在難得!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