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2020-12-14 小可可娛記

回望蘇軾的一生,看似精彩,實則跌宕,從少年成名,到貶謫蠻荒,人生起伏甚大。弟弟蘇轍高居廟堂之上,官至宰相;才情卓著的蘇軾卻五次被貶,明明心中有遠大的家國抱負,卻只能幽居偏僻鄉裡,暗自嘆息。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蘇軾在彌留之際,曾為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不少人覺得,這首詩是最不像蘇軾詞風的作品,因為我們記憶裡的蘇軾,他豪邁從容、瀟灑奔放,會把酒問青天,也會做出像「東坡肉」這樣的美食,如此胸襟開闊之人,有什麼是值得他去恨的呢?又從何處抒發人生的三境界呢?

第一層:廬山煙雨,那是年少的壯志未酬

人這一生,總是要有些盼頭的。

對於我們而言,人生的目標無非是有車有房,升職加薪,但對古代那些寒窗苦讀十年、希望報效國家的文人士大夫而言,他們最高的人生追求就是跟隨明君,開創盛世,封侯拜相。

一生經歷了5次貶謫的蘇軾,空有一身為國為民的抱負與才幹,卻始終不得重用,這是蘇軾一生的遺憾。當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侍妾為其產下一子,面對新生命的降臨,蘇軾曾寫下了一首《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便是蘇軾所說的人生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先有執念、有憧憬,所以心有不甘,希望能再有所作為。

第二層:人生的平臺期

就像現在不少年輕人一樣,滿懷夢想,闖蕩社會,但現實卻像一個調皮的小孩,愛跟你開玩笑,希望看似很近,實則我們壓根兒不知道它會不會來,也不知道它到底那一天才會來。

就像屢遭貶官的蘇軾,他的仕途就像一場「抽籤」遊戲,不知道還會不會被貶,也不知道會被貶去哪裡,甚至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到廟堂。蘇軾看似身在官場,卻離那中心,越來越遠。

在蘇軾受貶謫的這一時期,也是蘇軾詩作高產的時期,我們隨著蘇軾的詩作,領略到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柔情,看到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壯闊,也體會到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曠達。

這或許就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蘇軾將目光從朝堂轉向田園,心中卻依舊有壯志難酬之意。多數人的人生境界,可能只到這第二層。

第三層:到得還來別無事,是對人生的釋懷

蘇軾晚年痴迷於參禪,這首《廬山煙雨》的後半句,與其說是一首詩,倒不如說是一道偈子。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蘇軾從海南北歸的途中,聽到自己的兒子就任中山府通判的消息時,寫下的贈予兒子的詩。

當時的蘇軾早已頭髮花白,步入暮年,此時的他早就沒有年輕時候的不甘,心境也更加曠達,所以他才能說,其實廬山的煙雨就在那裡。

這或許就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其實人生兜兜轉轉,對名利積極索求,到最後也不過如此。

讀蘇軾的詞,不僅是品味文字,更是品味人生

從金榜題名,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一生失意,卻從未曾有一刻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他愛吃肉,愛喝酒,愛吃荔枝,揮毫弄墨之餘,還會打獵,會做菜,會划船。

讀懂了蘇軾,你就讀懂了人生。

這本《蘇軾詞傳》不但精選了蘇軾一生中的詩詞作品,而且結合詩詞內容及背景,對於蘇軾的生平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為讀者還原時代背景,不僅能了解蘇軾的作品,更能品讀蘇軾的人生。

除了蘇軾,這套書還選取了李清照、辛棄疾、李煜、納蘭容若、倉央嘉措五位著名詩人的作品,每一位都是在他們的時代裡,中國文壇獨一無二的啟明星。

這套書更經典的是它在詩詞的講解上。一般我們看到的古詩書,只是將詩句簡單地翻譯一遍而已,枯燥乏味,誰都不會提起多少興趣。但是這一套書,將詩詞的翻譯變成了一篇篇文筆卓著的小片段,像一段段故事一樣,讓人沉浸其中,這些都是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這首詩作的故事。

除此之外,這套書籍的包裝更是精美,都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還有精美書籤哦,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百度小店活動期間,這套價值220元的精裝典藏圖書,現在只需要79元,平均一本才10多塊錢,相當於一杯奶茶錢,你就能讀懂6位名傳千古的大文豪,並且從中感悟出人生的真諦,機會實在難得!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可能不了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60多歲了,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經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風燭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出人生3層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對於人生境界的感悟,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人生的意義絕不在於單純的追求物質上的充裕,精神上空虛的人,走這一生就是白來一趟罷了。畢竟,賺再多的錢,倘若精神上空虛,那麼難免會感到人生寂寞沒有什麼方向。可是,說來道去,這世界能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領悟到人生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首句和最後一句一樣,卻道出人生三重境界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此時的蘇軾已不再意氣風發,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可當真的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看到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關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啥?我想沒有比蘇軾說得更加清楚的了,不信你看看蘇軾的臨終詩,僅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廬山煙雨》宋 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大家讀完這首詩有沒有發現很奇怪?詩的開頭與結尾一模一樣,這有啥講究?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這首特殊的《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是一首禪詩,它的體裁為七言絕句,也叫《觀潮》。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詩詞中字字珠璣,說出蘇軾的人生觀。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這首《廬山煙雨》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當時蘇過前往中山府任通判,蘇軾也恰好結束了在海南的貶謫生活,踏上了回京之路。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與生俱來,無法迴避。第一種和第二種孤獨很心酸無奈,卻也是塵世最常見的孤獨,而第三種是很多人嚮往的境界。可惜,三千繁華,又有誰能真正看透呢?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 蘇軾為什麼叫蘇東坡?短短28個字的答案,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真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現代學者林語堂曾經說過:「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這在後來也演變為了另一句話: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 老和尚上山砍柴悟出此詩,短短28字打敗三位文壇巨匠,高手在民間
    這其實是一組七絕的第一首,是詩人上山砍柴後悟出來的,這組詩也是常慧存世的唯一作品。大家別小看了這首小詩,它短短28個字打敗了白居易、蘇軾、王安石三位文壇巨匠。詩中寫的這座雲居山自唐代開始就是座名山,山高入雲,諸峰環繞,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前來題詩,一直就是座賽詩山。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暗含人生的三重境界,很難有人到達第三重
    詩中說的就是煙雨、湖水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色,如果你沒欣賞過,那麼就太遺憾了,但是如果真到了山下,看著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寫這首詩時,蘇軾已經64歲了,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並且蘇軾在文章中引用了一個「皋陶殺人」的典故,竟難住了博學的歐陽修,他翻閱古書,就是找不到這個典故的出處,於是歐陽修專門向蘇軾詢問這個典故,沒想到蘇軾竟支支吾吾地說:「想當然耳」,意思就是,我自己編的,說到這你是不是覺得蘇軾原來是個如此有趣之人,當然這也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華。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趣,當時的劉景文正是要離開杭州去往紹興,兩個人都感慨萬千,所以蘇軾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 蘇軾臨終頓悟留下1千古奇詩,道出3重境界,你知道幾個?
    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其中,蘇過出生於1072年,當時他蘇軾35歲,中年得子,本來應該開心。但蘇過長到7歲的時候,蘇軾碰上人生大劫「烏臺詩案」,差點被殺。雖然蘇軾僥倖逃過一劫,之後卻連連被貶,嘗遍了人世風霜。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如此這般言語之人,我們不知道他當時的心情到底是怎樣,也不知道在他的一生都曾經經歷了什麼,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引起了多數人的認可,是因為這幾句話道出了別人內心的迷茫。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王維在晚年選擇隱居無疑是正確的選擇,這一時期他又迎來了創作生涯的爆發期,寫下了更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譬如這首《鳥鳴澗》,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節奏,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把山中的美景,還有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白居易的這首詩,短短28字脫口而出,卻將思念寫得情深意真
    詩酒風流乃是古代文人的標配,提上一壺酒,於花間,於庭院旁,與三五好友欣賞著迷人的景色,喝著香醇的美酒,人生樂事啊。雖說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與好友聊天其樂無窮,可是自己喝著好酒,不見好友,想起昔日裡把酒言歡的場面,又不知會激起多少的思念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與喝酒有關的詩,白居易在酒宴上想起了好朋友元稹寫下一詩《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盡顯深切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