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大文豪歐陽修曾經對他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蘇軾一生中有多重身份,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的秘書,是專唱反調的人;失意時,他是酒仙,是樂天派、工程師。
眾多網友更是調侃他的一生何其瀟灑,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一會是詩人,一會是畫家,一會又是書法家,真的是一個全才。
蘇軾是真的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看透世情的他,將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都寫進了他的詩詞作品中。
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詩中說的就是煙雨、湖水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色,如果你沒欣賞過,那麼就太遺憾了,但是如果真到了山下,看著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
寫這首詩時,蘇軾已經64歲了,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相信很多人在初讀時,都會覺得奇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詩中暗含的第一重人生境界就是說,人總是會被美麗的美好的東西吸引,為的也不過就是這美妙的東西。第二重境界是說,人一旦被吸引,久而久之會變成執念,等到願望真正滿足時,卻沒了當時的心境,覺得美好的東西不再美好。
那這第三重境界就是幾乎沒有人能夠達到的返璞歸真階段。在經歷了人生種種,看淡執念後,再以純淨的初心去看待這美好的東西,心中再無雜念時,這東西又回到了它們本來的面目。
蘇軾這種臨終絕筆,沒有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卻寫盡了人生真諦。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