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國產劇,有兩個最大特點。
一是長,二是不怕劇透。
比如,去年大熱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78集體量面前,是超長待機的下集預告,並且集合了正片所有爽點。
比起正片拖沓的劇情,甚至很多人選擇以看預告代替追劇。
再比如,前不久的翻拍劇《安家》。
短小精悍的日劇,硬生生被抻到了53集,全靠熱搜上的劇情預告吊著。
微博話題#安家預告#的閱讀量甚至高達3.4億。
但是,正午陽光和愛奇藝聯合出品的新劇《我是餘歡水》,就刷新了這種刻板印象。
改編自餘耕的小說《如果沒有明天》,本土作家作品,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
該劇總長12集,算是迎難而上,打破近幾年國劇動輒六七十集的注水風格。
僅上線一周,豆瓣評分8.5,熱門劇排名第一,靠的是一水的中生代實力演員。
劇名中的「餘歡水」(郭京飛 飾),是一個社畜,也是一個眾人眼中靠騙過活的失敗者。
如此平凡的主人公,能在眾多劇目裡贏得觀眾喜愛,必定有成功之處。
今天就來說說,這部踏踏實實講述小人物的心酸的失敗者的專屬劇。
01
《我是餘歡水》體量雖小,心可不小。
一開頭就搬出了電影《中國合伙人》那樣的宏圖偉志。
2009年,餘歡水與兄弟大壯在街頭飆車,目的是趕在投資公司的老闆走人之前,將自己的夢想奉上。
他們的夢想,好巧不巧,正是最浮誇的那種:
實現中國近幾年養活無數人的賺錢生意,手機定位,外賣送貨。
可是就像現實生活中,窮巷子裡擺地攤的小夥子一張嘴就是以後要做馬雲、賈伯斯、比爾·蓋茨這種生意。
不靠譜的夢想,落在不靠譜的人頭上,當然不可能實現。
萬裡挑一,挑不到餘歡水。
還沒到投資商談現場,餘歡水和大壯就被大貨車撞了。
大壯頭破血流,神志不清,是死是活沒再交代,而餘歡水的生活還在繼續。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他從夢想飛揚的年輕人成了有妻兒有家庭的普通人。
他的生存方式不再是努力拼搏,而是得過且過。
他成了那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社畜,整天忙忙碌碌,如履薄冰地活著。
結婚前,他的工資是最高的,是個潛力股;
結婚後,嶽父升了官,連帶著一家人也發達起來,他在家裡地位一降再降。
與此同時,餘歡水也成了妻子甘虹(高露 飾)洩憤的對象。
牛奶沒買,偏要找茬喝牛奶,原因是孩子正在長身體。
餘歡水辯駁幾句,妻子就說他是撒謊,是大早上找不痛快。
妻子的骨子裡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對她來說,做什麼事都讓餘歡水衝鋒陷陣就行。
畢竟,做好了可以挑刺,做錯了可以罵他。
她只顧著自己,完全不懂夫妻之間也要合作。
餘歡水因為上下班接孩子,工作上經常遲到早退,告示板上也已經貼了他的名字。
業績連續五個月不合格,還被當年帶過的徒弟恥笑。
對餘歡水來說,早上送孩子上學的是他,周末去跟鄰居溝通的是他,制止鄰居的狗在電梯裡撒尿的也是他。
他就像一個修補工,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可是,做事沒有規劃,只是圍著他人的需要打轉,能撈到什麼好呢?
什麼都撈不著,每件事都是失敗的。
有媽媽做典範的孩子,拿他當年的失敗經歷來反駁。
晚高峰接孩子,請不著假又碰上雨天堵車,好不容易接回孩子,但已經成了落湯雞。
夢想失敗後的十年,餘歡水的生活陷入了怪圈:越是想顧全,越是誰都顧不了。
最後,他只好躲進廁所裡,才能得到片刻的安靜。
02
躲當然不是解決辦法,但多年來拆東牆補西牆的習慣早已形成。
餘歡水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去彌補,仿佛大方向上不改正,只要把虧欠彌補了,一切就能順遂。
甘虹領著孩子回了娘家,明顯擺好了離婚的架勢,可餘歡水還想彌補。
中秋節去妻子父母家聚餐,他想了一個法子,編兩個客戶的名字,把公司給客戶發的紅酒領回家自己喝。
餘歡水對世事的認知,總是慢半拍。
都說他是車禍之後,腦子撞壞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怕,是不願承認。
最後不僅在公司裡被上司玩弄,慌慌張張趕到嶽父嶽母家,還被小舅子配合孩子演雙簧。
結果全家人都知道了,餘歡水口裡2000多塊的拉斐是78塊錢的葡萄汁,妻子感覺更丟臉了。
癌症烏龍事件之前的餘歡水,就像個無頭蒼蠅。
他愛面子,謊話連篇,一點點小事也能說得天花亂墜。
他懶惰,連續五個月業績上不去,他不去想怎麼努力,只是借著徒弟身上那點人情,挪點業績來保命。
可這是為什麼呢?
或許是源於骨子裡的自卑。
餘歡水的老家不是城市本地人,他是從外地來的,父親天天喝酒,在外頭找女人,母親早早就死了。
妻子甘虹在家裡軟弱,把氣全撒在餘歡水身上,動不動就拆他的臺。
父親重新娶了一個女人,常常受到欺負,他又是個酒鬼,要撒氣也只有撒在餘歡水身上了。
所以才會出現餘歡水離婚後,一無所有,突然接到父親來要錢的電話,崩潰大喊的那一幕。
但自卑並不能說明問題,真正的原因是逃避孤獨。
《我是餘歡水》對於餘歡水孤獨的刻畫,從他躲進廁所就開始了,之後,每一集都有更深層的刻畫。
記得之前,他逞能去接孩子,自己沒有車,只好靠司機代步。
孩子在雨裡等著,他心裡焦急,卻什麼都不說,只是抬頭望望天。
那一刻的靜默,拉開了他與婚姻的距離。
後來,妻子離婚的最後通牒也下來了,他走在街上,一臉恍惚。
這本身就是在控訴——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世界這麼大,卻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孤獨的人,是不怕被人嘲弄和嬉鬧的。他們最怕的是直面自己的孤獨。
是拆東補西的混亂生活突然有一天停了,他與孤獨正面交鋒。
03
初看《我是餘歡水》,你會以為是《絕命毒師》的降維翻拍。
《絕命毒師》裡的老白,一樣歲月蹉跎,才華殆盡,得知自己得癌之後奮力一搏,頗有末日梟雄的霸氣。
《絕命毒師》的刺激來自於未知的,貨真價實的,掉命的危險。
《我是餘歡水》的魅力與《絕命毒師》正好相反,是來自於假。
來自於把假當成謀生的手段,拼命趕著把這假的泡泡吹大,吹大之後,看他如何收場。
也因為這百花齊放的假,明明是小體量喜劇,就蛻變成了癲狂的現實諷刺劇。
借出的錢要不回來,妻子又鬧離婚,老爹在電話裡催錢,還說不給就去法院告他……萬念俱灰的餘歡水去買了瓶1499元的假酒。
結果第二天一早起來,肚子痛,頭也暈,去醫院檢查身體。
醫生來了,急忙忙看了片子,把餘歡水這個健康的社畜,看成了癌症晚期的無藥可救的病人。
這下子好了,什麼都不想失去,得過且過的餘歡水連生命都要失去了。
烏龍的代價是悲壯的。從醫院回來那一天起,餘歡水拼了命地準備後事,打點一切。
而他的轉機也從天而降。
公司三巨頭分贓的事被餘歡水意外撞見,隨後三人發現記錄假帳的優盤不見了。
餘歡水得知此事之後,借著優盤在手的東風,開始敲詐勒索。
一開始得到了經理的位置,徒弟也開始對他點頭哈腰;
後來他破釜沉舟,向分公司老總獅子大開口要了兩千萬,理由是想給兒子買套房。
他不再區分真假,乾脆一假到底。
正當所有人都在擔心,這樣下去,要是死不了怎麼辦,整個社會加入了進來。
餘歡水幾天前見義勇為的事跡被翻了出來,在全城範圍內進行了表彰。
「英雄」名號成立之後,電視劇開始默默搗鼓餘歡水的形象設計。
餘歡水成了所有人升官發財的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機會,副臺長安排了節目採訪,心路歷程說了一通。
最後餘歡水受現場氣氛感染,說出了自己癌症晚期的「事實」。
副臺長早早就安排好妻子和孩子的登場,誰想超級英雄忽然自曝絕症,時日無多,這是怎樣一番爆炸式的感人肺腑呀。
還有誰能在生命凋零之際,想到要救別人於水火?只有餘歡水。
在副臺長的操縱下,鏡頭直追餘歡水孩子的臉,抽乾了觀眾最後一滴感動。
04
餘歡水「患癌」之前的人生,只有過一次高光。
就是他騎著摩託車,帶著兄弟大壯,滿街上狂飆,只為投資人奉上自己的夢想。
那一次,他差一點就成功了。
可就是因為不成功,他此後的人生也像那一次經歷一樣,無論做什麼都被擋在外頭。
他是他自己人生的局外人,明明每一天都參與其中,累得氣喘籲籲,可他依舊不是自己的主角。
他生活中的主角是誰?
是妻子和孩子。
走出家門,主角就成了鄰居,朋友、同事、上司。
他們是成功的典範,他們業績拔尖,他們住在歐式洋房裡,他們的生活是圍繞著買房,養狗,辦畫展,買古馳皮帶,做老闆小秘展開的。
他們才是池塘裡如魚得水的人精,而餘歡水只是他們認識的熟人而已。
「患癌」之後,雖說不是聚光燈打著,紅地毯鋪著,走主角的路子。
至少餘歡水不再縮在家裡,他被情勢逼得,不得不走出去,跟整個社會周旋。
他開始介入屬於他自己的生活了。
回到開頭,《我是餘歡水》的出現,無異於開闢了一條劇透免疫之路。
無論怎麼劇透,它都有新的反轉,而這種反轉不是為了給你驚喜,而是讓你鬆口氣——
該過去的終於過去了,該來了終於來了,生活是一潭死水,可你還有選擇,你該怎麼辦?
是選擇活在幻想裡?
還是鼓起勇氣面對現實?
關於《我是餘歡水》,很多劇情介紹裡都提到了「成長」一詞。
「成長」的書面意義是,走向成熟,擺脫幼稚,是自身不斷變得成熟穩重的一個變化過程。
餘歡水身邊的人,包括變動之前的那個他,都是為了裝逼,為了面子,拼命維護眼前的利益。
在他們中間,贏了就齜牙咧嘴,輸了就點頭哈腰,仿佛是記憶短暫的魚,不知一輩子為何物。
然而,故事裡最忌諱純粹的失敗者,這樣的失敗是無能為力的。
而《我是餘歡水》的成功就在於餘歡水不光是個倒黴蛋。
他還是一種群像,是輸掉比賽躲進更衣室裡的運動員,是婚姻破裂失戀的人,是工作競爭失敗的人,他是現實社會中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也是我們。
雖然失敗了,但不同於那些成功的人——
他必須要打起精神來積極想辦法,來應對失望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