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下河鄉下河村的「下河楊桃」一直享負盛名,被稱為楊桃種植「第一大村」。該村種植楊桃已有近150年歷史。早年因為缺乏科學引導和產業布局,當地農戶各自為政,楊桃產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局。年輕人選擇外出,留守老人靠自家楊桃園艱難度日,小山村成了「空殼村」,被列為省級重點扶貧村。
2014年,雲霄縣啟動扶貧開發工作以後,下河鄉黨委、政府積極在下河村實施產業扶貧,大力扶持楊桃種植,並聘請了福建省農科院專家建立品種改良實驗園,規劃建設了500畝楊桃種植示範基地,推廣種植臺灣軟枝楊桃等新品種。下河村也相繼成立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並申請註冊了「下河楊桃」地理商標,統一制定楊桃「地方標準」,大力推動「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產業化經營模式。
作為縣域服務三農主力軍,農行漳州分行順應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率先發力支持當地楊桃產業發展,並以下河村為示範點實施定點精準扶貧。該行推出鄉村振興帶頭人惠農e貸等金融產品,重點支持帶富致富能力強、服務群眾水平高的村兩委、專業合作社主要負責人等發展楊桃產業,同時以惠農e貸整村推進工作為抓手強化精準扶貧工作,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我們合作社成立了以後,需要有一些資金的周轉,農行給我們比較大的金額貸款,利息相對也是比較低的,減輕我們在生產經營中的成本。」雲霄縣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漳州市人大代表蔡達權說,他在2019年獲得農行漳州分行20萬元貸款扶持。
「農行現在對我們整個村的幫扶是非常大的」,雲霄縣下河鄉下河村第一書記蔡勁松說。下河村農戶因高速路建設徵地,需要資金開荒種植楊桃、再次發展生產,農行漳州分行向他們發放了貼息貸款。其中,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0名社員獲得農行貸款扶持,金額共180多萬元。
「現在可以接旅遊團了,以前沒有搞採摘的話,(年收入)可能達不到三四萬,現在橋建起來比較方便,遊客可以過來,一年可以增收10來萬(元)左右。」楊桃種植戶蔡藝群高興地說,他在農行漳州分行貸款扶持下修建了楊桃園的基礎設施,在合作社帶動下發展楊桃採摘旅遊業,走上了致富道路。
農行漳州分行還與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社協商,爭取將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該社,以團隊力量帶動貧困戶早日脫貧。目前,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89戶。其中6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蔡建發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跟合作社負責人溝通以後,把他定為其中的一員,幫他把這些楊桃從技術上的管理採摘跟銷售納入他們的體系,逐步幫他實現較好的收益。」農行雲霄縣支行營業廳主任方青松說。蔡建發早期因家庭貧困,長年外出打工謀生,不料2014年因突發車禍失去了勞動能力。他的女兒尚在求學中,家裡僅靠其妻種植幾畝楊桃維持生計。2016年該戶被定為重點幫扶貧困戶。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社將蔡建發家納為社員,積極給予力所能力及的幫助。在蔡建發家楊桃施肥、採摘時期,合作社都會派人前去幫忙;合作社還讓蔡建發家的楊桃「不愁賣」,不論品相如何,均給予提價收購。而農行漳州分行也在蔡建發女兒考上大學時及時為其提供4000元資助,解決其「入學難」的燃眉之急。
「下河村立足於楊桃產業發展壯大,現在家家戶戶都種植楊桃,每家每戶的楊桃種植收入在3萬元以上,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蔡勁松說。在政府引導和金融助力下,下河村加快發展楊桃種植加工和鄉村旅遊業,於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目前全村楊桃年總產量2.5萬噸,總產值1.2億元,2017年「下河楊桃示範園」獲評中國十佳綠色生態基地。(記者 黃長秋 通訊員 簡銀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