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6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張玲 通訊員司新宣華商律所)疫情發生以來,企業面臨不少嚴峻的法律問題,如合同無法履約,國際貨物銷售受影響等,復工後這些成了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近日,深圳市華商律師事務所正式推出《華商戰疫共克時艱—華商律師疫情法律服務指引》(以下簡稱為「《指引》」),20萬字的《指引》系統梳理了與企業、行業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予以專業解答,護航企業復工復產。
    
    華商律所推出20萬字疫情法律指引。
    據介紹,從1月31日到2月底,華商律所律師雖然身在全國各地,但情系戰「疫」一線,利用「雲辦公」的方式,靈活組成多個小組,共產出50餘篇法律文章,及時發布在華商律所官方公眾微信號上。
    與此同時,華商律所成立「戰疫編委會」,由律所28個法律專業委員會組成疫情應急法律專業委員會,近百名律師從自身擅長的領域和角度入手,輸出專業文章,最終形成20萬字的《指引》。其中,包含19篇法律問題解答、30篇專業解讀文章,涉及金融、海關、爭議解決、破產重組、稅務、區塊鏈等多個領域。《指引》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均將免費提供給社會各行各業使用。
    困境企業如何實現法律突圍?區塊鏈技術如何應用到慈善機構?疫情期間違約或侵權如何認定?……《指引》有以案說法,也有實戰案例,具有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多層面的討論。如孫陽律師團隊的文章《疫情期間企業停工和工資支付問題的分析意見》,是一名客戶向其團隊諮詢法律意見,團隊在解答後,將解答模板免費分享,供有需要的企業使用。
    「特殊時期,企業面臨的困頓令我們如鯁在喉。幫企業的忙,這既是律師行業份內之事,也是律師的社會擔當,是履行行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華商律所主任高樹介紹,幫助企業最重要的就是拿出律師的看家本領,用專業服務幫他們渡過難關。
    疫情防控期間,華商律師各出其招,他們變身「主播」,開直播、錄網課,利用各個途徑對社會進行法律服務。為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華商律所與深圳律協青工委、福田律師學院、律菁英等合作,合力推出系列講座及課程,服務青年律師和企業。
    此外,華商律師還展開了多次愛心捐贈,向在一線的工作者捐贈口罩、手套、消毒水等物資。目前已向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捐贈1000個醫用口罩、向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捐贈1000支消毒液、向福田派出所捐贈1000個醫用口罩、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捐贈1000雙醫用手套,並向廣州環衛工捐贈了1000個醫用口罩。協助愛心企業向坪山區衛健局捐贈2000雙醫用手套、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捐贈1萬雙醫用手套,協助港企10萬口罩報關等工作。
    華商律所愛心捐款累計33萬餘元,已採購第一批1萬個醫用口罩物資,捐給戰疫一線的醫院,之後捐款將分批次繼續捐贈到一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