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8月27日訊(記者 趙秀紅 王家源)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今天在京召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用四個字 「穩、改、贏、愛」概括總結了今年春季學期高校大規模在線教學。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全國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吳巖說。
吳巖分別解釋了「穩、改、贏、愛」四個詞:
一是「穩」。全國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實施了在線教學,108萬教師開出了110萬門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達2259萬人,合計35億人次。其中,湖北68所普通高校的5.9萬名教師開出在線課程92.7萬門次,參加學習的學生3.4億人次。
「我們穩住了武漢高校、穩住了湖北高校、穩住了全國高校。這個穩不是簡單被動的穩,而是體現為『三率三度』,所謂『三率』,就是教師開課率高、學生到課率高、師生互動率高;所謂『三度』,就是教師教學滿意度高、學生學習滿意度高、學校管理有效度高。全國高校教學大數據監測顯示,此次全國高校在線課程開出率達到91%,教師在線教學認可率達80%,學生在線教學滿意率達85%,很好地實現了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吳巖說。
二是「改」。此次在線教學實現了高等學校教、學、管的革命性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改變」:一是改變了教師的「教」,教師教學成就感普遍提高;二是改變了學生的「學」,學生學習獲得感大幅度上升;三是改變了學校的「管」,學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得到了實質性提高;四是改變了教育的「形態」,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新的教育形態。
吳巖表示,「很多高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時、因地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採取『雲答辯』、『雲畢業』等形式保障學生如期畢業;利用信息化手段監控在線課堂教學質量,實現了從經驗式、粗放式管理向數位化、精準化管理的革命性跨越。」
三是「贏」。這次在線教育教學實踐,不僅成功應對了危機,而且化危為機,用一場「學習革命」推動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革命」。具體來說就是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從「新鮮感」向「新常態」轉變,融合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二是從滿堂灌的「單聲道」向互動式的「雙聲道」轉變,師生間點對點的交流互動大幅度增加,有效解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老大難問題;三是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促使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的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轉變,化危為機,主動求變,中國高等教育開展了一場新時代的新教改。
四是「愛」。這次大規模的在線教學,百萬高校教師傾情投入,千萬大學生受益,體現了對學生的大愛。同時,在世界疫情依然嚴峻的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以開放姿態分享在線教學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積極傳播有溫度、有穿透力的愛,為處於艱難時刻的世界高等教育貢獻了中國力量。上半年,教育部推出了英文版的「學堂在線」和「愛課程」兩個在線教學國際平臺,目前已上線英文課程505門,覆蓋100多個國家,向全世界上億大學生和全球學習者免費開放。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