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一書,是一種複句式俗語,詞性為褒義詞,在民間口語裡流傳很廣泛,動不動就能聽到一些人在平常的交談中,飄出這句話,給聽者一鳴驚人的印象。這句話由於句式比較固定,因此,也被看作是成語。
《增廣賢文》是由明代一位文人編寫,他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觀點為基礎,收錄了歷朝歷代的諺語、格言、警句、詩句,這些句子都是前人從生活經驗裡總結而來,闡述了人們對人性、命運、為人處世的看法。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的意思為,一個人如果要想富裕,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得到一筆意外之財很有必要。要想把馬兒養得膘肥體壯,必須給它餵夜草才行。
那麼,該怎么正確理解這句話的用意呢?
「橫財」是指那些僥倖得來的錢財,跟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是否勤勞,是否能吃苦,都沒有多大關係,完全屬於意外所得,跟運氣有很大關係。比如,買彩票中了大獎,炒股大賺一筆,都是典型的橫財。有些橫財實際上來路不明,往往是依靠投機倒把的方式得來,有的甚至見不得光,讓人不齒。
那麼,橫財被許多正人君子看不起,卻為什麼還要鼓吹「人無橫財不富」呢?
因為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積累財富的主要方式就是努力工作,依靠工作獲得報酬,然後積少成多,一點一點積累個人財富,最終也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生活。
然而,這種方式見效很慢,許多人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仍然富裕不了,很難把勞動價值轉化為財富價值。而那些善於鑽營,頭腦靈活多變的人,比起所謂的「老實人」,讓自己富裕起來的方式很多。
從古至今,一個人只要生下來,就要餬口,就要滿足吃穿住用行,這些物質都需要錢財來解決,沒有錢只能忍受窮苦生活。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獨善其身,人的本性是貪婪的,想做到小富即安很難,許多人小富了,還想大富大貴。
在大富大貴欲望的驅使下,許多有想法,有魄力的人,就會踏上追求橫財的道路,因為一旦得到了橫財,就意味著過上了大富大貴的生活,沒有人不會心動。而那些對橫財無動於衷的人,一輩子也只有平庸下去,清貧下去。思想成就性格,性格成就命運,一個人最終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都由他的思想起主導作用。
「人無橫財不富」這句話恰恰跟戰國末期的大思想家荀子的「性惡論」思想觀點息息相關,在荀子看來,人的本性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善和惡,它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成善的機會,這些跟他的生存環境和後天教養有很大關係。
在物質文明十分豐富的今天,人們對財富的追逐變得理所當然,只要一個人的橫財是合法所得,取之有道,就不能對他橫加指責,只能說明人家頭腦靈活多變,生存意識更強烈而已。
「馬無夜草不肥」很好理解,跟前一句連接在一起,進一步肯定了這種思想觀。
馬是大型草食動物,力氣大,耐力好,在人們的生活生產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能當作交通工具,又能幹農活,還能提供肉食和乳品,還能在軍事、體育等項目中發揮特長,它的作用無處不在。
但是,馬兒的食量大,消化系統非常發達,差不多4小時左右就得進食一次,否則,就無法給身體供應足夠的能量,滿足身體自身的消耗,指望它發揮特長就靠不住了。
所以,在夜間,必須給馬兒餵食1——2次夜草,才有助於馬兒長得膘肥體壯,白天精神煥發,成為人們的好幫手。不論是人還是馬,只有做好鋪墊,得到好結果都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