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區完善機制 加強管控 確保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管理成效

2020-12-14 身邊24小時

一、加強領導,健全管理機制。一是健全組織,成立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負責項目建設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等工作,同時明確區財政、林業水利、國土等區級相關部門和屬地鎮街的管理職責。區農業農村局也專門成立由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相關科站負責人組成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專設局項目辦,負責牽頭協調、督促檢查和項目備案、項目庫建設管理、資料存檔管理等工作;局計劃財務科負責對項目資金的統籌統一管理,開展項目資金落實及使用情況等檢查指導工作;局各業務科站負責主管項目的申報、審核遴選、監管等工作。二是完善項目管理制度。及時出臺《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產業項目管理辦法》,制定《餘杭區鼓勵民宿(農家樂)發展實施細則》、《餘杭區支持現代農業園區提升發展扶持政策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對區級及以上項目申報、項目立項,項目實施,項目驗收、資金撥付等全過程各環節作出明確要求,進一步規範項目建設程序,確保資金使用安全。三是組建項目專家庫。從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相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社會中介中聘請專業人才65名,組建涵蓋種養殖、工程、財務等項目建設相關領域的專家庫,負責農業產業項目立項評審、考核驗收等工作。

二、注重前期,科學決策部署。一是注重項目儲備。認真對照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申報具體要求,精心謀劃各類產業項目,建立項目動態儲備庫,做好項目規劃方案、年度計劃編制等前期工作。二是開展項目預審。對投資額在100萬元(含)以上的各級工程建設類農業產業項目進行工程預審,有效控制項目建設造價,完善決策程序,控制決策風險,確保農業政策資源實現合理配置。三是完善項目庫管理。依託大數據信息平臺,探索數位化管理模式,更新完善項目庫平臺,拓展項目建設內容重複預警、項目儲備申報、省級項目庫信息互通等功能,提高農業產業項目高效化、智能化和全過程管理,形成從項目儲備、申報、實施、驗收到資金撥付、績效評價的閉環管理模式。

三、加強監管,規範資金使用。依法依規開展農業產業項目全過程監管,對項目申報、立項、實施、驗收等各環節進行全方位審查。一是實施三級監管。項目建設主體對項目申報、實施、質量、資金管理和建成後的運營負總責;屬地鎮街(農林集團)負責項目初審初驗和日常監管等工作;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規資、林水、財政等部門和省市有關專家對項目立項的可行性、項目竣工等進行現場踏看評審和竣工驗收,按有關法律法規和工作職責對項目進行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重大項目報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審議。二是加強審計監管。對農業產業項目實行「兩編兩審」管理,即在項目申報立項前,引入第三方審計審價單位,對申報項目的方案、資金預算等進行審計審價,確保項目實施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降低後期隨意變更的可能性;項目完成後,由第三方機構對項目再次進行審核,核定工程投資額,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三是實行陽光監管。在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信息公開和陽光操作,重點做好產業項目「三透明,二公示」。「三透明」是指申報立項工作透明,項目中期檢查工作透明,審計(審價)驗收工作透明;「二公示」是指項目申報立項7天公示,補助資金撥付7天公示。農業項目管理工作在陽光下運行,確保項目公正、公平、公開,讓公眾參與進項目實施監管工作中來,利用社會的力量降低廉政風險。

四、注重績效,強化結果應用。一是落實預算績效管理。出臺《全面落實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制定《預算績效管理成果應用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成果應用,著力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二是開展項目績效評價。我區每年組織開展對完成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工作,2017—2019年度現代農業園區提升發展項目在全區項目績效評價中評定為優秀。三是結果反饋與整改。針對項目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我區及時組織項目「回頭看」,實施重點績效運行監控,督促項目建設主體限期整改,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

【來源:杭州市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堅持五級書記像抓脫貧攻堅那樣抓鄉村振興,建立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實績考核機制。二是健全鄉村產業振興穩定投入保障機制。依法落實農業投入總量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的法定要求,把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 安徽泗縣縣委常委尉成輝: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思考
    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既有利於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圖為:泗縣開展特色產業項目「山芋王」評選活動)二、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一)做好理論銜接,為鄉村振興提供思想基礎。
  • 市人大代表林輝:圍繞鄉村特色完善產業布局 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
    溫州網訊「我們在農業農村的工作中,能夠看到溫州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很大,但總體上看,還存在『三美』發展不平衡、社會資金投入少和長效化管理不佳等問題。」4月22日,市人大代表、蒼南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林輝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黎寒池 攝產業振興取得新成效一是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發展。糧食綜合產能繼續保持穩定,生豬恢復生產取得階段性成效,「菜籃子」農產品有效供應。糖料蔗、蠶桑、水果、優質雞、大蠔、羅漢果、茉莉花茶等多個產業總產量名列全國前茅。
  • 抓好產業扶貧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深化,兩者的共通點旨在消除貧困,縮小城鄉差距。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積極拓展農業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空間,激發發展活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 脫貧攻堅 周至縣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黨建引領強產業促增收全縣各級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農村產業發展,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鄉村振興發展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各鎮(街道)黨(工)委全面加強對村級產業的工作指導,創新「黨建+產業發展」工作模式,形成了「鎮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長效產業」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截止目前,全縣累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744個,認定家庭農場142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100人,建成省、市級農業園區20個,帶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3%以上。
  •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海南一中院精心籌劃部署...
    近日,海南一中院召開黨組會研究制定《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0年定點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幫扶內容和措施,為鞏固提升扶貧點定安縣嶺口鎮魯古井村脫貧成效,促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 四川師範大學創建鄉村振興學院 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自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四川師範大學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統籌謀劃扶貧工作,堅持實地調研指導,明確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幫扶力量,確保幫扶實效。從2015年至今,學校選派15名優秀幹部教師開展幫扶相關工作,其中6人擔任鄉鎮掛職扶貧副書記、駐村幹部,深入定點幫扶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 蔣偉:加快發展農業產業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建立健全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強化扶貧對象信息動態變更的日常規範,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綜合考慮收入、教育、健康、住房等因素,堅決杜絕錯退、漏評現象。鄉村基層黨組織深刻領悟「四跟四走」的內涵,落實「四跟四走」要求,既要窮人跟著能人走,又要窮人和能人都跟著黨組織走。緊緊扭住村黨組織這個關鍵聯接點,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加強對村集體經濟的領導,提升村黨組織凝聚力、服務力和創造力。村黨組織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把村黨組織帶頭人培養成「能人」,多請「成功企業家」和「龍頭企業」回鄉回村,帶來項目、帶活產業、帶動發展。
  • 凸顯產業特色 推進鄉村振興
    以點帶面,清潔環境成效顯著   草木蔥蘢,湖水清澈,清風徐徐,曲徑通幽,如今熱鬧的小何坡是邕寧區8年來開展「美麗南寧」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在小何坡走訪了解到,村民均能自覺參與衛生環境治理,通過籤訂管理承諾書,各家各戶負責管護房前屋後和周邊區域,保潔員負責管護公共區域,完善鄉村清潔衛生的長效機制,確保村屯衛生環境得到有效管理。   同時,通過連點成線、連片成帶、合片成區,打造邕寧區生態綜合示範帶。
  • 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孫波: 對標先進完善深化「五大振興」
    近日,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孫波接受採訪時表示,陽西縣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先進,對「五大振興」路徑再完善再深化,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孫波介紹近年來,陽西縣落實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堅持項目化、數位化、規模化一體化、長效化「五化」聯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目前,陽西縣正在打造全省數字農業示範縣、「一村一品」短視頻矩陣試點縣、數字鄉村發展試點縣,併入選了全國數字鄉村試點縣候選名單
  • 促進鄉村謀定產業振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姓農立農興農
    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抓好產業選擇和培育。堅持因地制宜選擇產業,彰顯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地域特色,著力在「優、綠、特、強、新、實」六個字上做文章,形成產業競爭力。二是抓好質量管控。質量管控是鄉村產業品牌的生命線。要從產業鏈各環節加強質量管控,健全綠色質量標準體系和可追溯體系,大力推進綠色生產、標準管控。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應總結過去開發式扶貧和精準扶貧取得的經驗,將扶貧主體責任、推進機制、資金管理、監督考核等措施固定下來。通過國家立法,將扶貧工作上升到法律層面,強化和規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確保相對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②建立健全扶貧資產管理制度。
  • 五河縣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_蚌埠市人民政府
    本規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五河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總體設計和階段謀劃,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重點、政策措施、推進機制,部署重大工程、2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
  • 屏南:發展「李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屏南縣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重點發展「屏南李」品牌果業,加快促進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2020年全縣水果管護總面積3.32萬畝,總產量1.1萬噸,總產值1.45億元,種植產出效益高。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力度。
  • 侯紅調研新鄭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
    堅持「南動」目標定位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1月15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侯紅到新鄭市調研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她強調要深入貫徹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南動」發展定位,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當好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 「黨建+企村聯建產業項目」助推鄉村振興
    四助項目推進。開展專題招商行動,抓好優質項目落地。五助市場拓展。引導企業抓住市場新機,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六助管理提升。引導企業著力抓好管理制度建設、創新建設和責任建設。七助科技創新。圍繞「一企一校一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八助產業強鏈。以「抓龍頭、鑄鏈條、育集群」為目標,加快招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九助環境和諧。
  • 浙江: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鄉愁產業發展
    一、加強農村風險防範體系建設1.健全農村應急管理機制。加強農業農村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提升應急能力。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統一協調指揮,暢通信息輸送網絡,充足應急物資儲備。健全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疫病風險、社會風險預警機制,建設覆蓋全省的豬肉、糧食、果蔬等重要農產品綜合監測網絡。
  • 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 助力鄉村振興——用PPP「巧手」扮靚鄉村
    「2014年全面推行新一輪PPP改革以來,鄉村振興戰略一直是PPP推進的重點領域,目前成效已初步顯現。」目前,PPP模式支持鄉村振興雖然成效不斷凸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戰和困難,比如一些項目運營仍有待規範,個別項目績效不足,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PPP項目的積極性不高等。對於這些挑戰,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