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華網、鳳凰網、中國郵政報
紛紛聚焦郵政快遞小哥
從報導中你有沒有認識這樣一個他
穿上綠色的郵裝 使命在肩 責任擔當
他是郵政人
脫下綠色的郵裝 走出郵政的大門
他是誰
抗疫非常期
連線汪傑,我們看到了郵政人的另一面
46天,每天5:30起床,凌晨歸家
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出車69趟、服務81人次
接送社區工作人員上下班
出車60餘趟、服務120人次
從超市拉運物資到社區
15趟、2737袋、5385公斤
從超市運送捐贈物資到醫院
2趟、3噸
白色私家車、綠色郵政車
行駛範圍遍布整個武漢市
行駛裡程累計超過3000公裡
一串串數字
是一個人拼盡全力守護家鄉的執著
一趟趟奔波
是一個人協助一群人
共同與這場惡病的貼身肉搏
汪傑,武漢市郵政分公司國際業務部員工。疫情暴發後,1個人,加入3個志願服務組織——武漢市同濟應急車隊、武漢郵政社區物資志願者團隊、江漢區常青街鄔家墩社區志願組織。
「
「我有車,我可以開車去接送更多的人;我會唱歌、歌聲可以傳遞樂觀;我會做飯、美食可以傳遞關愛;我還可以寄郵件、拉物資,這本身就是郵政人的職責。」
」
當別人沉默
汪傑以行動代替語言、挺身而出
當別人避之嫌之
汪傑只怕自己想得不夠全、做得不夠多
公共運輸停運了
但接送醫護人員的車輛不能停
窗外,昔日的繁華街道,如今寂靜得比病毒更讓人害怕。
「身處疫情中心,是人都會恐慌。」汪傑的話很真實。但出了家門,意味著生死更加真實,或許離死亡更近。
「他們都是來我家鄉救命的恩人,他們都選擇了離家逆行、無懼生死、義無反顧地來到武漢、支援一線,他們,該由誰來保駕護航?我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伢,我覺得我應該為家鄉做點什麼,為他們做些什麼。」 這一刻,汪傑想起了生死,又放下了生死,主動加入同濟應急志願者車隊,開始了每天接送醫護人員往返一線的行程。
於是,在這條生死驛路上,只要ICU、血液科、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呼叫用車,汪傑總是馬上「搶」單。他要把她們從面對死亡的「懸崖」邊,拉得遠一點,再遠一點。那些在家還是孩子,卻戰鬥在一線的小護士,只要上了「汪大哥」的車,就會感覺回到了安靜的港灣,讓她們些許放鬆下來。
每當看到下班後的她們顧不上說幾句話就在車裡沉沉睡去時,汪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送上一些零食、買幾份快餐,汪傑用默默付出給她們以勇氣和力量。
當醫護人員感覺無奈、無助、想家,甚至看不到希望時,汪傑總會安慰他們:「只要大家抱成一團,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何況春天都到了。」
「汪師傅是1月27日正式加入我們車隊的,到目前為止,我們車隊共有志願司機20名、醫護人員300名。」在同濟應急車隊負責人璇子眼裡,汪傑為人熱情、做事周到、辦事靠譜。
天氣涼,但人心要暖
2月13日,汪傑接到單子,去接同濟醫院4位醫護人員。得知她們住的酒店為防止交叉感染,不能開空調,酒店的被子也不是很厚,晚上冷得根本就睡不著,他頓時哽咽在喉。「她們年紀都很小,看上去比我女兒大不了幾歲。」想到自己也是父親,自己也有女兒,將心比心,汪傑開始為這幾個小丫頭操起了心。
第二天一早,經過親朋好友多方籌集,汪傑只拿到幾個電熱毯。「如果她們匆忙上班而忘記拔電源,豈不是很不安全?」第二撥操心來襲,汪傑果斷「Pass」掉電熱毯。
於是,他又跑到超市去購買安全係數更高的暖水袋。他掃光所有的暖水袋,然後一個一個送到醫護小姐姐手中。
「汪師傅真的太暖心了,
這是我們情人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暖心汪歐巴,路上注意安全哦!」
「今後不舒服的那幾天也不怕了。」
……
當晚,幾個小丫頭拿到暖水袋時,喜出望外,把汪傑當成家人一樣。
於是,在這條仁愛驛路上,急事難事操心事成了汪傑的頭等大事,仁愛之心換來了凝聚之心。「感謝汪師傅,知道每天晚上住酒店的醫護人員冷,特意趕去給她們送暖水袋。正是有了汪師傅的暖心行動,我們車隊又自發捐款購買了100個暖水袋,送給一線醫護人員。」璇子說,汪傑的行為感動了車隊全體志願者。
那天,汪傑發朋友圈:「這是花錢最爽、最有意義的一次。」
物資緊缺
但醫護人員的餐飯不能吃不好
「自從到了武漢,我每天晚上從醫院回到賓館,吃的都是方便麵。」汪傑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在接送途中聽到醫護人員提吃方便麵了,在日復一日的拉運和接送中,汪傑的內心越來越柔弱,看不得醫護人員睡不暖,看不得有些人把他們當病毒一樣嫌棄,更看不得他們連一餐好飯都吃不上。汪傑暗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
2月18日,汪傑帶領其他3名志願者決定給醫護人員一個驚喜。兩個開餐廳的志願者負責準備新鮮食材,4個人從早忙到晚,準備了椒鹽雞柳、土豆雞塊、冬瓜豬肘湯和米飯一共160份「口口是肉」的愛心宵夜。
對於當時吃上火腿腸都算奢侈的幾位醫護人員來說,此刻收到這份「口口是肉」的餐飯,別提多開心了。在送宵夜當晚,因為擔心醫護人員回到賓館再取飯時飯就涼了,汪傑又與另一位志願者主動請纓將愛心宵夜送到同濟醫院ICU與急診內科門口。
「從重症病房的門口望進去,他們都在病房裡忙碌著,連飯都沒時間吃。」穿著防護服早已汗流浹背的汪傑不禁想到,他們正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戰,連我們送來的愛心宵夜都不知何時才吃上,「我突然有種想跟他們並肩作戰的衝動。」
在這條責任驛路上,汪傑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郵政人,2月22日,武漢市分公司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又成立了武漢郵政社區物資志願者團隊,以保障百姓生活物資需要,汪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他總是選擇最危險、最累的單,「疫情不退,『糧草』同行。戰『疫』打到什麼時候,我的保障就跟到什麼時候!」 汪傑的錚錚誓言來自郵政人天然生發的「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情懷。
「
「人民郵政為人民」是幹出來的
不是說出來的!
」
說這句話時,汪傑的情緒並不激昂,相反,異常平靜、眼神堅定。即使脫下郵裝、非工作期,他也依然不忘作為郵政人的初心和使命,把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心裡。
「說實話,我之前沒怎麼用過郵政寄快遞,也從沒有接觸過郵政人。這次是因為特殊情況,認識了汪大哥,沒想到他不僅幫我寄藥,還送我隔離服,而且全程反饋郵件跟蹤記錄,我真的特別感激他。」李敏敏是同濟醫院腫瘤科的醫護人員,也是疫情期間汪傑的「乘客」。因自己在荊州的朋友急需一種藥品,好不容易在藥店買到了,可是聯繫了幾家快遞都不收。聽說汪傑在郵政工作,便向他請求幫助。
汪傑得知後,連忙打電話給自己熟識的投遞站,確認後,汪傑接過李敏敏要寄的藥,第一時間趕往投遞站。兩天過後,李敏敏的朋友收到了藥。當汪傑再次送李敏敏上班、反饋給她這個消息時,還順手塞給她兩件隔離服。
「原來從電視裡看到介紹時代楷模其美多吉這位郵政人時,我記得他說,只要有郵件,郵車就得走;只要有人在,郵件就會抵達。我當時以為這只是句宣傳口號而已,沒想到這是真的。」李敏敏激動地說。看到李敏敏在群裡感謝汪師傅,其他醫護人員也開始找汪傑寄東西。
「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的背後,有強大的中國郵政
」
2月20日,璇子突然接到來自上海的求助電話,希望他們車隊幫忙把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委託武漢某超市購買的一批生活物資拉運至武漢市第四醫院。璇子立即撥通了汪傑的電話:「汪哥、汪哥,你是郵政公司的吧,有個急事要你幫忙,有一大批物資要送到武漢第四醫院,能不能借用你們公司車輛運送?」 汪傑馬上響應接單,並第一時間聯繫了武漢市分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劉藝,請求車輛支援。
「雖然是來自個人的需求,但他並不是為了個人。這是郵政作為行業『國家隊』應盡的職責,我們全力支持他,把國際部的車派給他用。」劉藝告訴記者。
汪傑馬上駕駛郵政專用車去接送物資。一到現場,他傻眼了,這批物資比想像得多很多,開去的車根本就不夠用。他再次打通劉藝的電話,說明情況,電話那頭的聲音讓他瞬間淚目:「你放心,我來安排大車!」還不忘叮囑他:「注意安全。」
無論是求助的璇子,還是表示全力支持的劉藝,誰都沒有想到當天的汪傑是怎麼幹活的。
藏龍島位於武漢市區外40公裡的地方;儘管只有飲料、滷香蛋、自熱米飯、火腿腸等10樣物資,但最少的有60箱,最多的有4000箱,總計8400箱、重3噸;第一次開了麵包車過去,完全裝不下,只好先裝滿拉走;第二次開了4.2米長的廂式車,這才全部拉走;往返4趟,行駛160公裡,全程1人搬運。汪傑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連襪子都擰得出水來。
「那段時間,他正好犯了支氣管炎,經常咳嗽,真的讓人提心弔膽。為了讓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安全放心地乘坐他的車,我特意準備了蓮花清瘟膠囊,全家人每天監督他吃藥,還好只是虛驚一場。」汪傑的愛人李小英事後說明了「蓮花清瘟膠囊」的來歷。
「這是郵政的車子咧,關鍵時候還是郵政人是那個事,靠譜!」汪傑搬運物資時,旁邊一位醫護人員小聲說道。當天晚上七點左右,劉藝打來電話:「小汪,還需要哪些幫助,儘管開口,你是郵政人,咱們郵政就是你的後盾!」掛了電話,汪傑很自豪地在小夥伴面前誇口:「看到沒,『人民郵政為人民』可不是一句空口號!」其他人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真的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沒想到影響會這麼大。以前,我只有給在國外留學的弟弟寄東西時才會選擇郵政,沒想到關鍵時刻,郵政是最靠譜的。」璇子通過微信向記者展示了她和汪傑獲得的聯勸公益基金會頒發的感謝證書。
「封城」,為你通路;「守城」,伴你通行
縱使僅有螢火之光
也必將匯聚成熠熠星河
縱然僅有一己之力
也必將凝聚為堅不可摧的磅礴偉力
穿上郵裝,他是信使
守護幸福,傳遞希望
脫下郵裝,他是戰士
不懼奔波,為生命護航
郵政心、家國情
人民郵政為人民
來源:中國郵政報
文字:杜芳
原標題:《近來,為什麼總有人說「關鍵時刻,郵政最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