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第一天,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一,也是世界田聯7大白金標之一的東京馬拉鬆開跑。207人的低密度參賽和東京奧運年給本屆比賽增添了別樣意味,而日本參加東京奧運會馬拉松賽的第3個名額也在比賽後水落石出。
埃塞爾比亞的萊傑塞(Birhanu Legese)蟬聯東京馬拉松冠軍,成績是2:04:15。以色列女選手薩爾皮特以2小時17分45秒奪冠,女子前2名都打破了賽會紀錄,也都創個人最佳。日本選手大迫傑以破國家紀錄的成績獲得1億日元破紀錄獎,且手握第3張東京奧運會參賽門票。
歷史與淵源
東京國際馬拉松1981年就開始了。1981年,東京舉辦了2個馬拉松賽事,一個是東京國際馬拉松,第二個是「東京和紐約友好城市」國際馬拉松。北京和倫敦馬拉松也是1981年開始舉辦的。
從1982年開始,「東京和紐約友好城市」國際馬拉松賽在雙數年舉辦,東京國際馬拉松賽在單數年舉辦。2007年,東京馬拉松這個稱呼正式啟用,這一年的賽事也是2007年大阪世界田徑錦標賽日本選拔賽。2013年東京馬拉松成為第6個世界大滿貫馬拉松賽事。在路線設計上,東京馬拉松幾乎串聯了著名景點和重要地標。為了更容易出成績,之後進行微調。
東馬因為是最早舉行的大滿貫賽事,有年度風向標引領的意義,也是日本選手和世界高手交流的絕好平臺。2018年日本選手設悠樂太在東京馬拉松獲得第二名,且以2:06:11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這一年,日本男選手其實呈爆發之勢,在波士頓、東京、芝加哥三項大滿貫賽事中,分別奪得冠軍、亞軍、季軍,還在亞運會上奪得冠軍,且分別由不同的4人站上領獎臺。
對中國跑友來說,東馬是地理上離中國最近的大滿貫賽事,時差只有1個小時。今年賽事受新冠疫情影響,考慮到賽事的延續性,又涉及日本奧運選拔的「第3人」之爭,東馬組委會把原本38000人參賽規模的壓縮到207人,讓精英選手低密度參賽。如果考慮到今年東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在北海道的札幌舉行,其實可以把今年東馬看成是東京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在東京舉行,且基本只有精英選手參賽。今年東京奧運會馬拉松男女選手各限額80人參賽。
成績與表現
東馬是六大馬拉松大滿貫賽事最早開賽的,今年的比賽3月1日當地時間7點10分開賽。在更大意義上,東京馬拉松是對今年東京奧運會的一個預熱,也是提振民眾信心之舉,對此前因為新冠疫情可能取消奧運會的風波也是一個有力回擊。
今天的東馬天氣很好,加上道路比較平直。從選手來看,因為都是「精英」選手,再加上這是今年東京奧運會日本第3個名額之爭,比賽競爭相當激烈。組委會非常貼心地提供了2個不同配速的精英兔子服務。男子選手半程以1小時2分跑過半程,2小時13分20秒過25公裡。
從國際選手看,因為是白金標賽事,組委會按照要求,邀請了高等級選手參賽。這些選手也不負眾望,特別是女子比賽前2名,都創造了PB(個人最佳),也創造了賽會紀錄。男子冠軍選手來自埃塞爾比亞的萊傑塞(Birhanu Legese),是去年的賽事冠軍,不過比去年2:4:48的成績快了33秒。2小時05分內的成績,體現了大滿貫賽事和白金標賽事的水準。
日本選手,特別是男選手受到極大關注。2018年大迫傑創造了亞洲紀錄,為2:05:50。按照日本田徑協會東京奧運會選拔標準,第3個名額要麼給去年日本田徑大獎賽(MGC)第3名的大迫傑,要麼給打破日本紀錄的最快者。大迫傑不想看別人眼色「趟贏」,而是親自參賽。比賽中,大迫傑在一幹日本好手中脫穎而出,以全程第四、日本選手第一的名次,確保了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更重要的是,他以2:05:29的成績再次打破了日本國家紀錄,喜提1億日元的破紀錄獎。
13名男輪椅選手和3名女輪椅選手參加了輪椅組的比賽,且雙雙打破賽會紀錄。
當然,隔岸觀火的跑者,看到的還有東京馬拉松的組織。據悉,這次東京馬拉松只保留先前10%的志願者參與服務,約1100人。選手在補給站也是和志願者無接觸取水或飲料。電視轉播中,大家看到雙畫面電視轉播、日本馬拉松紀錄的虛擬數據線等,還看到沿途仍然有不少戴口罩的觀眾觀賽。
啟示與參照
今年東京馬拉松雖然只是「精英版」,或者說「縮水版」,但舉辦的意義不小,至少讓賽事保持每年舉辦一次的傳統。相比2012年紐約馬拉松受颶風影響停辦一次,東馬組委會其實是更妥善地處理了可能面臨的賽事取消的危機。儘管對大眾選手不退費但保留名額的做法不一定讓所有選手滿意,但競賽規程中的退費沒有包括疫情退費。
從近3年成績來看,日本男選手每年都進入了前5名。2018年設悠樂太以破亞洲紀錄的成績(2:06:11)奪得亞軍;去年獲得第5(2:10:21);今年大迫傑以破日本紀錄的成績奪得第4,共有10名日本選手跑進2小時08分的水平,而我們的馬拉松紀錄是2小時08分15秒。東馬給本土選手和世界一流選手交流的機會。
從日本選手的年齡來看,目前大迫傑、井上大仁等人都在27、28歲,都在男子馬拉松出成績的27-30歲的黃金時期。像大迫傑之前在非洲進行訓練,此前也有選手在美國的俄勒岡訓練。
從成長軌跡看,日本選手大多從高校出來,並且有參加箱根接力等經歷。去年東京馬拉松日本奪得第5的男選手堀尾謙介只有22歲,是大學生運動員,且首次參加馬拉松賽,讓我們驚嘆日本大學的馬拉松水平之高,基礎之雄厚。
因此可以說,日本馬拉松水平高,和日本馬拉松文化和底蘊有關係,如東馬的賽事服務。那麼聯繫到我們國內一些跑者以假成績報名六大滿貫、去年女選手在上馬騎自行車用男子號碼參賽以及此前北馬多人使用同一號碼,實際上這和國內馬拉松的文化、基礎都有關係。
當然,我們也有不少好的地方。例如大連國際馬拉松也有輪椅組的比賽;董國建去年柏林馬拉松創造了國內第二好成績;李芷萱3次跑進230大關,且3次跑進東京奧運會2:29:30秒門檻以內的成績。東京奧運會馬拉松我國均拿到男女各3個參賽資格。中國也有企業設立了100萬的破記錄獎,並且按照成績還有累加。「我要上奧運」的系列活動,也推動了大眾跑者的參與。2019年國內334個地級市,293個舉辦了馬拉松賽事。
不過橫向比,國際馬拉松水平提高更快。2018年男子全程馬拉松被打破,2019年是女子全程馬拉松被打破。今年前2個月,男子5公裡、男子10公裡和女子半馬紀錄被改寫。當然這裡有裝備的更新,訓練水平的提高等等因素。我們的群眾基礎在拓寬,我們高水平選手也在海外或高原訓練,破紀錄獎也有了。雖然目前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許多馬拉松賽事取消或延期,湖北省4月份不舉辦馬拉松賽事,浙江省在疫情結束後1個月後才能舉辦馬拉松等賽事。但未來「我要上奧運」項目如何實施,「萬千百十人」計劃如何推進,賽事舉辦城市、主管部門、教練員和運動員怎樣合力,創造更好的成績,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