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的真不一定能跑過光腳的!
撰文 / 橙橙
編輯 / 小葉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上周末的北馬一共有981人跑進3小時,男子945人,女子36人,創中國馬拉松單場破3人數紀錄。而其中,大多數精英跑者都穿著耐克next%,要麼粉要麼綠,顏色甚是奪目。
不過,有一個人,顯然是個例外。他居然是光腳跑的。這是他被攝影師抓拍的照片,看看這身形、跑姿和步幅,顯然是一個高手。
他本次北馬不僅破三,最後的成績是2小時50分57秒,平均配速4分04,淨計時排名男子356名,也就是說光腳的他跑贏了98.5%的人。
他叫李漢陽,他的標誌就是赤腳赤膊跑馬拉松。
說起來,這次北馬的成績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原本計劃是跑進240的,因為天氣和賽道都很完美。前半程用時1小時18分,但後半程只跑了1小時32分。
「因為前幾天感冒了,跑前還吃了感冒藥。跑到27公裡的時候頭就感覺有些暈,所以速度就掉了。」他說道。
去年的福州馬拉松,李漢陽跑了2小時42分51秒,被認為是中國赤腳跑得最快的紀錄,其實並不是。
在福州馬拉松之前2個月的泰寧世界華人馬拉松上,他跑了2小時42分49秒的成績,刷新了個人PB,比福州馬拉松要快2秒,這才是中國赤腳跑得最快的紀錄。
兩次跑了2小時42分的成績,所以李漢陽就想著是不是可以赤腳跑進240。
今年年初的廈門馬拉松,他進行了嘗試,最後跑了2小時44分56秒。儘管沒能打破自己保持的赤腳跑馬拉松的中國紀錄,但也被很多媒體注意到,成為爭相採訪的對象。
你可能要問,他是不是穿上鞋就能跑得更快?
他自己倒不以為然,「我一定要赤腳跑,穿上鞋跑反而跑不起來。赤腳會經常按摩,跑起來也更輕更快。」
人跟人真的是差別很大,在一般人看來,赤腳跑肯定沒穿鞋的跑得快,但有些人就喜歡赤腳跑。
世界上赤腳跑得最快的人是衣索比亞人Abebe Bikila,他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赤腳在羅馬城市裡的柏油路上完成了馬拉松比賽,並且以2:15:16的成績打破紀錄獲得冠軍。
其實一開始李漢陽也是穿鞋跑馬拉松的。他的首馬是2013年的廈門馬拉松,跑了3小時17分,穿了一雙白球鞋跑,結果腳趾甲黑了好幾個,於是他就乾脆不穿鞋跑。
天天練習赤腳跑,平時走路、工作也是打赤腳,久而久之練就了可以赤腳跑全程的能力,腳底板的繭已經非常厚。
李漢陽是福建泉州人,目前在古田工作和生活,職業是一名摩託車修理師。福建每年最多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比較冷,除了這一個月之外,他每天都是赤腳跑,赤腳工作。
而這一個月的穿鞋跑總是讓他很苦惱。「每次穿鞋跑一個月之後,後面又要重新開始適應赤腳跑半個月。」他說。
李漢陽和很多普通人一樣,直到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出現問題,才開始想著通過運動來改善。
2007年,31歲的李漢陽開始進行爬山鍛鍊,後來發展到跑步。每天早起跑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跑的距離越來越遠,速度也越來越快。
在堅持跑了幾年之後,古田縣古馬長跑俱樂部有人看到他跑得挺快,就邀請他加入俱樂部。從這以後,他開始接觸馬拉松比賽,並逐漸上癮。
第一場馬拉松就是前面提到的2013年廈門馬拉松,首馬就跑了3小時17分25秒的成績,可以說是有一定天賦的。
後來由於穿鞋黑了幾個腳趾甲,李漢陽便決定開始赤腳跑步,而且不穿鞋跑能省下不少錢。
這之後,他每一場馬拉松都是赤腳跑的,而且成績越來越好,很多小比賽都可以拿名次。
2013年寧德三沙山地越野馬拉松賽 3小時13分03秒
2014年廈門馬拉松 3小時09分20秒
2015年廈門馬拉松 3小時01分06秒
2015年武夷山馬拉松 2小時59分14秒
2015年福州馬拉松 2小時55分19秒
2016年武夷山馬拉松 2小時45分59秒
2017年廈門馬拉松 2小時53分15秒
2017年黃山徽州馬拉松 2小時48分47秒
2017年北京馬拉松 2小時55分54秒
2018年泰寧世界華人馬拉松 2小時42分49秒
2018年福州馬拉松 2小時42分51秒
2019年廈門馬拉松 2小時44分56秒
除了赤腳跑馬拉松,他還赤腳參加了3屆福州12小時超級馬拉松。
2015年,12小時跑了125.2公裡
2018年,12小時跑了117.390公裡
2019年,12小時跑了121公裡
李漢陽說,赤腳跑一場馬拉松,腳底板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跑了12個小時之後,腳會腫得厲害。
赤腳跑了這麼多年,李漢陽在比賽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腳底受傷的情況,只是在訓練的時候踩到過一次碎玻璃渣。由於距離比賽很近,他咬牙帶傷赤腳跑完,後來發現腳底板腫的地方已經磨平了,最後跑了2小時58分。不得不佩服他忍受疼痛的能力。
《自然》雜誌曾發表過文章,調查研究證明赤腳跑與穿傳統跑鞋跑步相比,能減少對膝蓋的衝擊達50%-70%。調查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如今運動跑鞋的鞋底越做越厚,這樣做反而增加了對膝蓋的衝擊力,導致膝蓋很容易受傷。而研究發現,在足部與地面衝撞的一瞬間,赤足跑者感受到其自身體重0.5到0.7倍的衝擊力,而穿鞋跑者的腳後跟感受到其體重的1.5到2倍。
哈佛大學曾針對赤腳與穿傳統厚底鞋的跑步動態進行研究,發現習慣穿厚底跑鞋的肯亞小孩,腳在落地時會先由腳跟觸地、產生多餘的衝擊力,而赤腳跑的對照組,則呈現壓力隨重心轉換的平順曲線。
除了減少對膝蓋和雙腳的衝擊,赤腳跑另一個優勢在於,通過運用足部各關節的配合,讓腳下的穴位得到按摩,從而提高身體各項機能。同時,赤腳跑增強足底的肌肉力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一些常見的慢性傷害,例如脛骨應力症候群、跑步膝、外脛夾等。
那麼赤腳跑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李漢陽的經歷也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他跑步這麼多年,只在2017年膝蓋受過一次傷。當時醫生跟他說是半月板磨損,以後恐怕是跑不了。後來有跑友告訴他,跑步不容易損傷半月板,並教他如何理療。用按摩等方式治療之後,他很快就恢復了。到現在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傷病。
當然,赤腳跑並非十全十美。
法國卡昂地區運動醫學研究所布魯諾-塞斯布誒博士就持不同的觀點。「赤腳跑步中,前腳掌最大限度地接觸地面起支撐著力作用,後腳跟失去原本作用,這樣會造成不必要的肌肉、跟腱、腳踝等部分的損傷,還有可能造成蹠骨(腳面上接近腳趾的部分)組織骨折。總之,穿鞋跑步會形成擦傷或腫脹,不穿鞋也會造成對腳的傷害,只是受傷的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不要盲目模仿,赤腳跑有好處也有壞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李漢陽也是在練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才赤腳跑馬拉松的。
李漢陽為了能夠提高馬拉松成績,每天早上5點起床跑步,跑到7點,大概20公裡,冬天早上太陽出來的晚,他就打手電筒跑。結束訓練後他就去上班給別人修摩託,要一直工作到晚上8、9點,非常不容易。
這也讓他長期的睡眠不足,而且大多數時間都是赤膊跑,所以他看上去顯得有些老。今年他國慶回家的時候,親戚朋友就勸他少跑點,而他的愛人也希望他能少跑點。
他後來就減少了跑量,所以這次北馬沒有跑出理想成績跟訓練量減少也有關係。
但是,他的目標是赤腳跑進240,所以他表示以後肯定還是要提高訓練量,至少等完成這個目標再考慮少跑一點。
「喜歡跑步這項運動的人,哪裡能停得下來。」
儘管家人反對,但李漢陽內心還是想一直赤腳跑下去,跑得更快。希望他能早日圓夢。
PS:光腳跑這種行為還是因人而異,不要盲目嘗試哦。而且,調侃歸調侃,耐克next%對成績的提高有目共睹,所以,有條件的選手,還是選自己適合的跑鞋,千萬不要模仿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