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的「劍鋒」和舒婷的「情網」,生活中你我都是詩人

2020-12-16 城市早讀

我喜歡寫詩,讀高中時發表了第一首詩,寫了也有二十多個年頭了,斷斷續,寫了百來首現代詩,一些發表在各類文學雜誌、報刊,寫詩一直是我的生活追求。有一段時間忽然覺得寫詩沒有多大意思,原因是如此快節奏的生活,詩歌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詩歌也慰藉不了我們為了安居樂業、為了養老育兒而奔波的疲憊。在具體的生活困難面前,詩歌顯得很無助,寫詩甚至會導致貧困,詩歌越來越遠離人們的心靈。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詩和遠方忽然間又悄悄間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雖然帶有點揶揄生活的口氣,但可喜的是年輕人終於開始重新關注詩歌了!我的心情也變得有點小激動。年輕的時候,我也是北島和舒婷的詩謎,可以說詩歌的創作也是如書法般在模仿中不斷成熟,我喜歡北島如劍一般的語言,讀他的詩,總有一種劍劈靈魂般的洗禮,他的詩《一切》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一切語言都是重複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裡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

我數了數,一共用了十四個「一切」,至今為止,還沒有人敢用如此多的同詞開頭,一氣呵成一首詩。在他的內心,一直想做一個純粹的詩人,但現實的生活卻總有那麼多的一切,於是他用他的詩開始了反抗,但即使句句如劍還是無法斬斷生活的糾纏。他的詩《回答》也是開篇就讓人不寒而慄,逼得讓人透不過氣!這就是我喜歡北島的原因,劍走偏鋒,但卻是在現實生活中游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

當然,年輕時我也喜歡舒婷的那張情網,溫柔得不得了,溫柔中卻有時讓人覺得害羞!她的《致橡樹》,溫暖了多少迷茫的心靈!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

細細一想,生活和愛情本來就是這樣,需要彼此情感的支撐,但絕不是依附!男人有男人的堅強,女人有女人的溫柔,男人也有男人的溫柔,女人也有女人的堅強,就像舒婷詩裡說的: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

詩歌就是這樣,其實一點都不神秘和晦澀,用心生活自然就會體會到詩的存在,生活中你我都是詩人!

相關焦點

  • 北島與舒婷關於一切的討論,朦朧詩的時代裡,我們該思考什麼
    我們所熟知的食指、北島、顧城、舒婷等詩人都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顧城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北島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今天我們來一同欣賞北島與舒婷的兩首詩歌,《一切》和《這也是一切》。
  • 舒婷和北島的battle
    《這也是一切》 作者:舒婷 領讀者 | 文子軒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說的那樣!
  • 舒婷的《致橡樹》,是寫給已婚男詩人的嗎?
    這位暱稱為「阿塵」的答主 給出的冷知識,居然是說舒婷的《致橡樹》其實是寫給一個有家室的男詩人的,並且他們二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舒婷後來還因為這位男詩人的去世而封筆了。這個「冷知識」可真夠冷的,因為這沒多少人知道,拋出來之後,又令人心涼。《致橡樹》應該是舒婷最出名的詩歌,流傳廣泛,許多讀者都很喜歡這首詩,為其中表達出來的愛情觀而感動。
  •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和她的詩
    01舒婷是中國當代女詩人,原名龔佩瑜,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與顧城和北島齊名,1952年出生於福建龍海市,,居住於廈門鼓浪嶼。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 童心未泯的北島
    我相信好的詩人必須有這樣一顆童心,才會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 」北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詩人。1977年,青年建築工人趙振開以「北島」的筆名在《詩刊》上發表了《回答》之後,一批年輕詩人如顧城、舒婷、江河、楊煉、梁小斌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80年代形成了一股名為「朦朧詩」的文學潮。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中國詩人餘幼幼理解這種獨立行動所具有的潛在風險性,「如果你是各方面都很獨立的人,你到了一個地方,你肯定是自己想要去探索,如果你想著便捷,大家都給你安排好了,那就不太能適應這種活動方式。我肯定更喜歡自助。」這跟某些詩歌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詩人北島-給孩子的詩
    ——北島家長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然而不論孩子在物質上多麼富足,都不如擁有一個富有高度的童年。詩人北島就懂得童年的重要,要讓孩子在童年時,得到最好的啟蒙,保留住孩子兒時獨特的世界,所以當他看到兒子兜兜帶回家的朗誦訓練教材——一首毫無文採可言的「詩」時,鼻子都氣歪了。從那天起,他花了兩三年工夫,選編了《給孩子的詩》,作為送給兜兜和孩子們的禮物。
  • 走進夢中的詩人 | 北島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北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詩集《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藍房子》《午夜之門》《時間的玫瑰》《青燈》和小說《波動》,代表詩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譯成20餘種文字。
  • 舒婷寫給顧城詩歌《童話詩人》賞析
    和顧城關係始終要好的,要數詩人舒婷了。顧城叫舒婷為「乾姐姐」,舒婷也將顧城當親弟弟般看待,縱然在顧城弒妻這件事上,平心而論,從舒婷的回憶文章裡,依然可以看到對顧城的維護、偏袒。《童話詩人》是舒婷寫給顧城的詩歌,從中可以看出舒婷對詩人顧城的欣賞。舒婷稱顧城為「童話詩人」,這一稱呼似乎得到大眾的認可,於是,「童話詩人」成為顧城純潔的冠冕。
  • 北島的詩,送給每一個漂泊的人……
    「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他和舒婷、顧城被稱為「今天詩派」雨夜,茶暖願你安好,甜蜜入夢北島的詩跨界文案送給每一個漂泊旅途的人#北島的詩#文案▽0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02 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 給孩子的詩 舒婷:致橡樹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其作品《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捕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
  • 北島的詩歌《進程》賞析
    讀北島的詩歌總是很沉重,他總在挪巨石,砸鎖鏈,開鐵籠。他的詩歌象徵性濃烈,甚至有些晦澀。那些晦澀既出於現實,是隱秘的手段,以免引火上身,又在文學的範疇裡增加了詩意。現代詩中,北島的詩歌是必讀的。《進程》是一篇舊作,就在今年早些時候,北島將它分享到某個文學平臺上,結果遭到網友暴力語言的圍攻,詩人不得不關閉評論。多麼奇怪呀。到底是我們的詩人被偉大時代拋棄了,還是敏感的人們經不起語言一次小小地敲擊?《進程》在網上的一些解讀,我認為不得其意。
  •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來源:朱邦凌你還記得朦朧詩代表詩人舒婷嗎?即使你不知道舒婷,也大概讀過《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是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曾獲首屆中國新詩優秀詩集獎、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新時期首屆女性文學獎等數十個獎項。
  • 09·周末薦詩丨北島: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回答/北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冰川紀過去了,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 北島為什麼叫北島——中國當代作家的筆名由來
    有一次他們倆在晚上騎車,芒克想起北島是個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時候北島剛出了一本詩集叫《陌生的海灘》,裡面也提到很多島,芒克覺得北島是那種外表看起來很冷、很獨立的詩人,叫「北島」這個名字是非常合適的。而芒克原來有個外號叫「猴子」,猴子的英文不是「Monkey」嗎?音譯過來就變成了「芒克」。
  • 詩人《十宗罪4》詩人劉明:詩人漂泊,這是時代的悲哀
    我今天看到了《十宗罪4》的蜘蛛。我有一些想法。故事第三卷中的詩人劉明一生都失去了靈魂。沒有人關心他的詩集,但他仍然認為他可以得到諾獎。他把詩夾在書店的書裡,強迫人們聽他的詩。別人和他談了一會兒,他深受感動。
  • 著名詩人北島來濱州了!這些地方引起了他的興趣
    這首《回答》,可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精選,詩中那份堅定有力的精神觸動了千千萬萬的人。告訴你,這首詩的作者——北島,來濱州了!就在前幾天,7月9日,著名詩人北島,國內頂尖出版人董秀玉、汪家明,著名製片人託亞夫來濱州採風啦!
  • 北島:70歲的老詩人如今被網友惡語相向,迅速關掉評論區
    北島:70歲的老詩人如今被網友惡語相向,迅速關掉評論區。今天的北島已經年過七旬,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70歲時會幹些什麼。總之這是個既科學又哲學的思考,如果以北島的生活歷程看,人過七十倒不如有一個十七歲的心態,因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編輯寫詩二十多年,卻看不懂舒婷這首詩
    章明那篇文章中用來指摘「朦朧」的思考,透露出了作者思想的呆板和僵化,如今看來是非常可笑的,但在當時卻有不少人認同。對「朦朧詩」進行口誅筆伐的,大有人在。其實,所謂的「朦朧詩」,在詩歌技巧上應該是象徵派的延續;在陣營上,應該是「今天派」,因為北島和芒克創辦的《今天》雜誌是發源地。
  • 北島的詩《進程》遭謾罵,評論區被迫關閉,究竟寫的什麼惹來攻擊
    4月15日,著名詩人北島,在網上分享一首舊作《進程》,結果在評論區遭到大量的攻擊。北島隨後在評論區說:這是(評論區)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有網友將截圖發到網上,迅速熱發熱議,對使用語言暴力迫使北島關閉評論區的一片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