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藍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滾雪球式發展

2020-12-12 中國信息產業網

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2019年青島市發布「海洋攻勢」作戰方案,明確將海洋生物醫藥列為「海洋產業轉型跨越硬仗」中的重點領域以來,青島藍谷頻頻發力,海洋生物醫藥領域蓬勃發展。

近日,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華賽伯曼)再度傳來喜訊——該公司聯合青島大學華賽醫學細胞和蛋白質藥物研究院建設「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的請示獲批,有關部門將支持青島(華賽)區域細胞製備中心開展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臨床研究、藥物研發等相關工作。

據悉,該項目將整合更多優質資源,推動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加快產學研融合 協同發展產業蔥蘢

今年1月,青島藍谷與即墨區建立協同發展機制,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保障。在協同機制的推動下,青島藍谷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新鮮的果實。例如,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落戶藍谷以來, 「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生產工藝」 項目就地轉化;藍谷管理局協同即墨區採取「院校+園區」「科學家+企業家」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力度……

除了作為屬地的即墨區,全國範圍內眾多「國字號」科研機構,也是青島藍谷協同發展的重要夥伴。例如,發揮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升級等的虹吸效應,促進與中船重工、浪潮集團等15家單位戰略合作等。

攜手「企業系」平臺做強海洋特色產業,也是青島藍谷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依託碧桂園集團打造佔地400餘畝的海洋科技產業園,力爭三年內引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信息技術等涉海龍頭企業10家以上;發揮飛利浦在健康科技等領域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投資約13億元打造19萬平方米的飛利浦健康科技(北方)創新中心和健康頤養示範社區……

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培育出了新形勢下的產業發展新優勢,優勢資源深度優化組合,在化學反應中裂變出巨大的新動能。

合格的「企業店小二」 為企業「保駕護航」

優良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企業生存所必需的「空氣」,更是其賴以發展壯大的「土壤」。按下改革「快捷鍵」的青島藍谷,堅持「沉下去」,從「要我服務」變為「我要服務」,全面提升服務創新創業環境,建立科技企業成長孵化服務體系,幫助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按照專業、專門、專人、專注「四個專」原則,青島藍谷組建「6+8+3」的雙招雙引作戰體系,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6」即圍繞由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技術及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眾創服務、高端服務、金融三大支撐產業組成的「3+3」產業體系,組建6個產業事業部作為「一線作戰部隊」,每個事業部負責一個產業方向的組織體系,從產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落地、生態環境等方面全鏈條專業化推進,為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建設提供一條龍、一站式、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8」即局屬8個部門作為「戰略支援部隊」,「3」即兩個街道和協同辦作為「後勤保障部隊」。

以藍谷海洋生物產業事業部為例,為幫助落戶企業解決後顧之憂,部門工作人員先後進行大走訪。在走訪青島華賽伯曼時,幫助企業解決了人才公寓的問題;在走訪萬明賽柏藥業中,幫助企業解決了用電負荷不足的問題等。

此外,根據藍谷園區內海洋生物企業狀況,事業部還選擇一批重點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促進企業成長為有影響力和聚集力的行業引領企業。例如,在幹細胞存儲及臨床應用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柏禾穀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噬菌體為載體獸藥領域,重點支持培育瑞科盟(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微生物肥料、藥劑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洋生物藥物、海洋特色醫療器械、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保健食品領域,重點支持培育青島琛藍生物等。

通過支持培育,企業得到快速成長並不斷取得喜人成績。其中,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新一代螢光假單胞菌於4月底試生產成功;青島和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月份成為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的會員單位等。

產業事業部忙碌的身影,正是青島藍谷這個合格「店小二」的縮影。據了解,今年截至10月,青島藍谷累計深入院企上門送服務、送政策、解難題130餘次,累計服務創新平臺、孵化載體257次,協助各單位共爭取上級資金支持3.8億元,兌現藍谷資金約451萬元,惠及企業31家。

雪球越滾越大 海洋生物領域高地正形成

此前,青島藍谷已經與青島大學、華賽伯曼共建了全國首家幹細胞公共庫。如今,青島藍谷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所擁有的科研資源也越來越豐富。

在科研領域,有管華詩院士領銜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藥與生物製品功能實驗室,以及依託山東大學國家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德國赫姆霍茲研究中心建設的中德學院,在生物新醫藥研發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在成果轉化層面,與山東大學深度合作的青島糖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腦苷脂與鞘磷脂的公斤級合成,為世界化工巨頭荷蘭DSM供貨。

此外,青島藍谷管理局藉助中德生物醫藥產業園平臺力量,積極引進生物醫藥產業優質項目。今年3月,瑞科盟(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入駐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8月,由瑞科盟打造的藍谷海陸噬菌體研究中心正式啟動,承擔國家和山東省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該公司已成功獲評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10月30日,青島藍谷「海洋攻勢」 24個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122億元,其中總建築面積4.07萬平方米的藍谷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便投資50億元。

以現有的平臺資源和集聚的生物醫藥產業為依託,青島藍谷將加快龍頭企業引進,建立生物醫藥產業聯盟,藍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雪球」越滾越大,未來將著力打造成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新高地。

相關焦點

  • 青島藍谷:打造國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青島藍谷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世界眼光謀劃藍谷總體目標和功能定位,以國際標準提升藍谷建設水平和發展水平,發揮本土優勢、凝聚各方資源,努力將青島藍谷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興產業培訓中心、藍色教育文化和人才聚集中心、藍色旅遊和健康養生中心」,逐步構建高端研發機構並成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上新啦」 美女博士團精研「這片海」以...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重大進展中,青島便居4席問鼎,足見青島作為海洋科技名城雄厚的創新研發實力。2021年1月8日,作為青島海洋科技研發年代史上的又一重要時刻,依託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尖端海洋生物科技,由數十位研究院美女博士組隊研製的「這片海」美人魚系列面膜產品,高智問市。
  • 青島藍谷全力打造經略海洋的戰略高地和旗幟樣板
    「十三五」期間,青島藍谷瞄準建設『世界藍谷』目標,加速把海洋高端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優勢轉化為產業引領優勢,全力打造全國經略海洋的戰略高地和旗幟樣板。在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在對「海燕-X」水下滑翔機最近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 2020海博會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深圳舉行
    今天來自各地的政企代表、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為海洋生物資源深層次的開發利用與產業化發展出謀劃策,以更好地促進成果轉化與合作交流,推動我國海洋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在致辭中指出,隨著深圳全面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推進,海洋生物經濟也迎來了重大的戰略發展機遇。
  • 青島藍谷高水平合作平臺再添「新成員」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牽手...
    (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來福士」)在青島藍谷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藉此,青島藍谷高水平合作平臺再添「新成員」。一直以來,青島藍谷以海洋技術裝備產業為重點,引進了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研發基地、中船重工725所青島海洋裝備研究院、智能航運技術創新與綜合實驗基地等一批行業龍頭項目。
  • 青島藍谷打造全球智能航運新高地
    12月5日下午的一場籤約,展示出青島藍谷在雙招雙引工作中堅持技術與產業「雙輪驅動」的全新思路:攜手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共建「青島航運發展研究院」,打造全球智能航運創新高地;同時配套落地「青島智能航運產業園」,形成從科研到產業的一條龍產業集群。「如何把海洋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青島藍谷要集中突破的一個課題。」
  • 又一「國字號」平臺落戶青島藍谷
    「國字號」海洋科研創新平臺落戶青島藍谷。今天下午,青島航運發展研究院及青島智能航運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在青島國際院士港大酒店舉行。青島市副市長耿濤參加。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是國家智能航運頂層設計機構,也是我國政府發展智能航運的技術支撐牽頭單位,其主持的我國首個智能航運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船岸協同的船舶智能航行與控制關鍵技術》的海上船舶智能航行測試場已於2018年落戶青島藍谷。
  • 回首、檢視、展望:看青島藍谷如何盤點過往、謀劃新局!
    8個,成立6大產業事業部,國有企業改革統籌推進,建立「1+3」政策體系;突出理念重塑改革,從基礎科研走向附加值的高端,推進從資源集聚期向產業發展期邁進、由招引項目向招引平臺轉變、由招商引資向產業組織轉型,釋放出更高量級的產業發展新動能。
  • 藍谷樓市的競爭格局與最新加減法
    12月16日,青島藍谷管理局召開產業事業部工作動員大會,青島藍谷海洋技術裝備產業、眾創服務產業、高端服務產業、信息產業、海洋生物產業、金融產業6個產業事業部正式組建並開始運轉。 青島啟動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後,青島藍谷進行了「瘦身」「強體」,設置了綜合部、黨群工作部、經濟發展和投資促進部等8個工作部。
  • 山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200億 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
    11月30日,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著力建設「藍色藥庫」,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的一半,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說,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複合增速是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的2倍。山東省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的比重的一半。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
  • 18個高校或研究院落戶青島藍谷 中央美院效果圖出爐 (1/8)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青島藍谷成國內知名高校匯集地&nbsp&nbsp&nbsp&nbsp青島新聞網2月16日訊(記者 任俊峰
  • 青島再添2家國字號孵化器!
    青島再添2家國字號孵化器!入圍企業是藍谷創業中心和青島天安數碼城科技企業孵化器。至此,青島市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達到21家。【青島藍谷創業中心】青島藍谷創業中心,是全國首家海洋領域專業孵化器,通過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發揮藍谷創新資源豐富、科教產緊密融合的區域優勢,重點圍繞海洋生物、海洋技術裝備、海洋信息三大方向。
  • 改革滿一年,青島四大功能區「功能」更強大
    啟動改革以來,各試點功能區圍繞市場化專業化改革方向,聚集主導產業集群式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改革後的青島高新區迅速調整主導產業格局,主攻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3+1」主導產業集群;截至目前,「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已累計引進相關項目200多個,醫療醫藥產業鏈已累計引進150餘個項目與330餘家市場主體,總投資超過140億元。
  • ...生物醫藥研究院「上新啦」 美女博士團精研「這片海」以科技吸睛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重大進展中,青島便居4席問鼎,足見青島作為海洋科技名城雄厚的創新研發實力。2021年1月8日,作為青島海洋科技研發年代史上的又一重要時刻,依託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尖端海洋生物科技,由數十位研究院美女博士組隊研製的「這片海」美人魚系列面膜產品,高智問市。
  • 青島高新區醫療醫藥產業叩開海外市場
    &nbsp&nbsp&nbsp&nbsp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近日,青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好消息不斷——&nbsp&nbsp&nbsp&nbsp2月17日,漢唐生物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市場準入資格;&nbsp&nbsp&nbsp
  • 2018「美麗即墨」民舞踩街活動開幕 青島藍谷濱海公園上演民俗文化...
    3月2日上午,在青島藍谷濱海公園表演區,2018年「美麗即墨」民舞踩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來自鰲山衛街道、溫泉街道、金口鎮、田橫鎮和田橫島度假區的13支表演隊伍,用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與市民共慶元宵佳節。
  • 深圳發布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據悉,最新發布的「1+3」政策文件提出,深圳將加快推進坪山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大鵬國際生物谷等產業聚集區建設,大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等研發製造,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打造國際一流產業高地   深圳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包括《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及《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簡稱《實施方案》)《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
  • ...是深圳生物醫藥產業換道超車的「最後機會」,各區如何錯位發展...
    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和政策解讀》專題中指出,生物藥將會是「最後機會」。深圳會展中心「這些年,深圳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可說『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2005年,深圳成為了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經過十多年發展,已基本形成集藥品製造、醫療器械、醫藥流通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
  • 峽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近年來,峽江縣圍繞建設「藥業強縣」的目標,將生物醫藥定為首位產業,著力育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峽江縣全力培育龍頭企業,篩選出普正、玉峽、三力等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骨幹企業,制定「一企一策」定向培育計劃,在土地、電力、基礎設施、融資、人才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不斷增強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的「火車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