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雄

2021-02-07 漢中附子

什麼是天雄

天雄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唐本草》:天雄、附子、烏頭等,並以蜀道綿州、龍州出者佳。餘處縱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來者,全不堪用。

2.《綱目》:天雄有二種。一種是蜀人種附子而生出長者,或種附子而盡變成長者,即如種芋形狀不一之類;一種是他處草烏頭之類,自生成者。故《別錄》注烏喙雲,長三寸以上者,為天雄是也。入藥須用蜀產曾經釀製者,或雲鬚重一兩半,有象眼者乃佳。

【各家論述】1.《綱目》:烏、附、天雄,皆是補下焦命門陽虛之藥,補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陽虛,即屬心、脾之分,當用參、芪,不當用天雄也,朱震亨以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發出此義。《雷斅炮炙論》序云:咳逆數數,酒服熟雄,謂以天雄炮研,酒服一錢也。

2.《本草述》:天雄,亦能補陽,但力大減於附子耳。且難與烏頭同論,以其不兼散風也。

3.《本經逢原》:天雄,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過於附子,故《本經》用以治大風寒,開溼痺、歷節、拘攣諸病,陽氣衰者,佐人參用之。

4.《本草求真》:天雄,能補下焦命門陽虛,然辛熱走竄,止屬主治風寒溼痺之品。

5.《本經》: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

6.《別錄》: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

7.《藥性論》:能治風痰,冷痺,軟腳毒風,能止氣喘促急。殺禽、蟲毒。

8.《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助陽道,暖水藏,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血脈,四肢不遂,破痃癖癥結,排膿止痛,續骨,消瘀血,補冷氣虛損,霍亂轉筋,背脊僂傴,消風痰,下胸膈水,發汗,止陰汗,炮含治喉痺。

《本草綱目》天雄

「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

1、元陽虛損(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數,小便白渾,六脈沉微)。用烏頭、附子、天雄一起炮製並去皮臍,等分咬細,每服四錢,加水二碗、姜十五片,煎至成,溫服。此方名「三建湯」。

2、男子失精。用天雄三兩(炮)、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共三細。每服半錢,酒送下。

3、大風癩。用天雄、烏頭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搗成汁。另取細粒黑豆(不脫皮者)浸葉中一夜。次日取豆曬乾,如此七浸七曬,可供服用。開始時每次吞服三枚,以後漸加至六七枚。禁忌豬雞肉及蒜,犯之即死。

《本草乘雅半偈》天雄

(本經下品)

【主治】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

【核】曰∶不生附側,經年獨長而大者,天雄也。生成已具附子條內。修事如附子法。

遠志先人云∶合名與形,當屬陽中之陽,只能助長,不能化育,命門之用藥也。

【】曰∶天以體言,雄以用言,不雜於陰柔,不惑於邪亂者也。一名白幕,幕者,軍旅行舍,喻天行健,自強不息之象也。主輕身健行,望見其雄武矣。若大風、寒溼痺證,及積聚邪氣金瘡,嫌於無陽者,乃得行險而不失其正。

《本草崇原》天雄

氣味辛溫,有大毒。主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

(附子種在土中,不生側子,經年獨長大者,故曰雄也。土人種附子,地出天雄,便為不利,如養蠶而成白僵也。時俗鹹謂一兩外者為天雄,不知天雄長三四寸許,旁不生子,形狀各異。)

天雄、附子,《本經》主治稍異,而旨則同,故不加釋。

(李士材曰∶天雄之用,與附子相仿,但功力略遜耳。李時珍曰∶烏頭、附子、天雄皆是補下焦命門陽虛之藥,補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陽虛,即屬心脾之分,當用參,不當用天雄也。烏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其氣下行,其臍乃向上,生苗之處。寇宗言其不肯就下,張元素言其補上焦陽虛,皆是誤認尖為上耳。唯朱震亨以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發出此義。盧子由曰∶天以體言,雄以用言,不雜於陰柔,不惑於邪亂。若夫風寒溼痺證,及積聚邪氣、金瘡,嫌於無陽者,乃得行險而不失其正。)

《本草撮要》天雄

味辛溫.入手厥陰少陽經.功專治一切風.得烏頭、附子治元陽虛憊.得白朮、桂枝、龍骨療男子失精.得烏頭、黑豆.治大風惡癩.

 

《本草分經》天雄

附子細長者為天雄,大燥回陽,補下焦腎命陽虛,逐風寒溼,為風家主藥,發汗久止陰汗。

《本草經集注》天雄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強筋骨,輕身,健行。治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生少室山谷。二月採根,今採用八月中旬。天雄似附子,細而長者便是,長者乃至三、四寸許,此與烏頭、附子三種,本並出建平,謂為三建。今宜都山最好,謂為西建。錢塘間者,謂為東建,氣力劣弱,不相似,故曰西水,猶勝東白也。其用灰殺之時,有冰強者並不佳。(敦煌本《新修》

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四頁)

《本草思辨錄》天雄

鄒氏論附子天雄烏頭之性用頗精,為節其說曰,烏頭老陰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陽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烏頭天雄之種,含陰包陽者也。老陰生育已竟者,其中空,以氣為用。孤陽不能生育者,其中實,以精為用。氣主發散,精主斂藏。發散者能外達腠理,斂藏者能內入筋骨。附子則兼備二氣,內充實,外強健,且其物不假系屬,以氣相貫而生,故上下表理無乎不到。惟其中蓄二物之精,斯能兼擅二物之長,其用較二物為廣爾。

本經附子主風寒咳逆邪氣,後世緣此多以為治風之藥,其實經文深奧,義別有在也。夫風有傷與中之分,傷者傷於營衛,中者中於經絡臟腑。傷營衛者,寒鬱於表而易化熱,宜麻桂決不宜附子。中經絡臟腑者,寒根於裡而陽本虛,用麻桂又貴用附子。附子非風藥,而本經之主風寒,蓋指中風之風寒言,非指傷風之風寒言也。

外臺謂中風多從熱起,故中風有寒亦有熱。風引湯治熱之方也,熱不用附子,固不待言。小續命湯治寒之方也,若附子即以驅風,何以附子外不少風藥。其有附子無風藥,如近效術附湯治風虛者有之,未聞能散外入之邪風也。鄒氏謂附子之治風寒,是陽氣不榮,風寒侵侮,陽振而風寒自退。似非不知附子治風寒之理者。乃又謂仲聖用生附子之方,皆兼有表證,而其所引白通湯附子湯,則並無未解之表邪。夫白通所以用蔥白者,因少陰下利一往不返,失地道上行之德,蔥白能入少陰而升之,非以表汗。附子湯證,是少陰受寒,而陽氣不能四周。表何嘗有風,脈沉固不當汗,且其方伍以參術之補,苓芍之降,又豈足勝解表之任。

至仲聖附子生用,非屬汗後,即是下利脈沉,汗後宜補表陽,下利脈沉宜挽其氣,生用自勝熟用,或難予曰∶惡風加附子,越婢湯非明證乎?何說之也!曰∶大青龍汗出惡風者不可服,越婢湯加附子,則證為汗出惡風,若附子又從而汗之,獨不畏厥逆筋惕肉 耶,蓋加附子正以其汗出。趙氏雲∶惡風者陽虛,故加附子以入陽。然則舍附子則有亡陽之禍,豈果為驅風哉。

用附子於中風風寒,原可不過分,故三生飲無風藥,以陽氣一充而邪即自消也。若他風寒證,則定須分治。鄒氏亦頗以附子與表藥對舉,暗中逗出,足見附子外尚有表藥,其所引桂枝加附子湯等八方皆是也。惟其中桂枝附子、白朮附子、甘草附子,則為治風溼之方;桂甘姜棗麻辛附子,則為治氣分之方。夫風為陽邪,附子陽藥,以其人陽虛而寒重,非扶陽則風不能以徒驅,故扶陽與驅風並行。寒為陰邪,溼亦為陰邪,風溼之風,與傷風之風,亦致不同,非陽虛不爾,故亦需附子。氣分者,水寒之氣,結於心下,證由少陰陽虛而來。故麻辛附子,溫少陰而發汗;桂甘姜棗,化上焦之陽而開結,此從表解。枳術湯則從中洩,病同而治不同。水飲所作四字,趙氏本上下條皆有之,極是。又麻黃附子湯,以麻黃髮表而少陰脈沉用之,正賴有附子溫少陰也,否則脈沉無發汗之理矣。

附子為溫少陰專藥,凡少陰病之宜溫者,固取效甚捷。然如理中湯治腹滿,黃土湯治下血,附子瀉心湯治心痞,甚至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如此之類,亦無往不利。惟其挾純陽之性,奮至大之力,而陰寒遇之輒解,無他道也。

天雄,仲聖惟天雄散一方,附於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後,不言所主何病。按此與上節離合之間,必有竄亂,今細繹其文,自夫失精家至為清谷亡血失精,當是以天雄散主之,下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正為合宜。何以言之?兩方於失精家原可通用。但脈為極虛芤遲,證見清谷亡血失精,則已腎損及脾,不補脾則生精之源絕。故白朮用至八兩,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種種腎病,自非他補腎藥所能勝任,故選用精氣充實不外洩之天雄,而以天雄名方。至其佐使之桂枝龍骨,尤微妙難言。桂枝湯桂枝只三兩,而此乃倍之,欲其於太陽之經府俱到以化氣。其證陰既下洩,陽自上浮,而脾腎鹹虛之陽,不當潛以鹹寒之牡蠣;得龍骨,則引火歸土而亦不損其陽。且桂枝輔天雄則入腎釋陰,輔白朮則入脾溫土;龍骨輔天雄則固腎澀精,輔白朮則固脾祛溼。以天雄散隸於是證,義實至精至確。若脈得諸芤動微緊,雖天雄散亦可服,要不如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為尤中。蓋脈芤動為陽,微緊為陰,陰陽氣爭則表裡失和。治之以此湯,桂枝生薑甘棗為陽,芍藥為陰;龍骨為陽,牡蠣為陰;於祛邪澀精之中,有表裡相得陰陽互維之妙。此二方是於小建中湯腎氣丸外,又別出良法者。就天雄烏頭治風,亦惟陽虛而挾寒挾溼者宜之。以其中空以氣為用,開發腠理,過於附子。故古方中風證用烏頭,較多於附子;抉壅通痺,亦過於附子。故仲聖治歷節不可屈伸疼痛,及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皆用烏頭不用附子。烏頭與附子,同為少陰藥,而補益以附子為優,發散以烏頭為勝。故腎氣丸有附子無烏頭,大烏頭煎有烏頭無附子。因烏頭氣散不收,故不解表之方,皆去滓納蜜更煮以節其性。仲聖之用烏頭附子,可謂各極其妙矣。乃烏頭赤石脂丸更二物並用,以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取其母子相感以除內外之邪,此豈尋常思議所及哉。

《本草衍義》天雄

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長短、似像而名之。後世補虛寒,則須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圓、大及半兩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風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熱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烏頭、附子之大略如此。餘三等,則量其材而用之。其炮製之法,經方已著。

《本草擇要綱目》天雄

(乃種附子而生出.或變出.其形長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其長而尖者.謂之天錐.象形也.)

【主治】

大風寒溼痺.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治一切風.一切氣.助陽道.暖水髒.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血脈.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癖結.排膿止痛.續骨.消瘀血.背脊傴僂.霍亂轉筋.發汗.止陰汗.炮含治喉痺.但烏附天雄.皆是補下焦.命門陽虛之藥.補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陽虛.即屬心脾之分.當用參.不當用天雄也.且烏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生者.其氣下行.其臍乃向上生苗之處.皆誤認尖為上耳.

 

《本經逢原》天雄

辛溫,大毒。即附子之獨顆無附,大倍附子者,製法與附子同。

《本經》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骨髓,輕身健行。

發明天雄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過於附子,故《本經》用以治大風寒開溼痺歷節拘攣諸病,陽氣衰痿者佐人參用之。天雄、附子性皆下行,若上焦陽虛者,當用參、,不當用此也。且烏、附之尖皆是向下生者,其臍乃向上生苗處。宗、元素皆誤認尖為上,惟震亨以為下部之佐者得之。《肘後》三建湯治元陽素虛,寒邪外入,厥冷脈沉及傷寒陰毒,川烏、附子、天雄炮製等分,每服四錢,加生薑十五片溫服。《金匱》治男子失精,用天雄、龍骨、桂枝、白朮為散,酒服半錢;淮南用天雄一枚,納雄雞腹中,煮爛搗,食之令人勇,取壯肝腎之氣也。

《得配本草》天雄

遠志為之使。惡腐婢。忌豉汁。

辛,熱,有大毒。通九竅,利皮膚。治風痰冷痺,發汗,又能止陰汗,亦風家之要藥。

始種不生附子、側子,經年獨長大者,為天雄。製法與附子同。

《雷公炮炙論》天雄

雷公雲∶天雄,身全矮,無尖,周匝四面有附孕十一個,皮蒼色,即是天雄。

凡使,宜炮皴坼後,去皮尖底用,不然,陰制用。

若陰制使,即生去尖底了,薄切,用東流水並黑豆浸五日夜,然後漉出,於日中曬令幹用。

每十兩,用生烏豆五兩,東流水六升。

《雷公炮製藥性解》天雄

性味經絡功用與附子同,主療頭面風去來疼痛,遠志為使,惡腐痺。

按∶天雄即附子之長而尖,巔頂不正者,其氣親上。故潔古雲∶主上焦陽虛。

《名醫別錄》天雄

味甘,大溫,有大毒.主治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生少室.二月採根,陰乾.(遠志為之使,惡腐婢.)

《本經》原文∶天雄,味辛,溫.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強筋骨,輕身

《神農本草經》天雄

味辛溫。

主大風,寒溼痺,瀝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強筋骨,輕身健行。一名白幕。(《御覽》引雲,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名醫》曰:生少室,二月採根,陰乾。

案《廣雅》云:(上艹下左米右焦),奚毒,附子也,一歲為萴子,二歲為烏喙,三歲為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淮南子》繆稱訓云:天雄,烏喙,藥之兇毒也,良醫以活人。

《新修本草》天雄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強筋骨,輕身,健行。

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

生少室山谷。二月採根,陰乾。

遠志為之使,惡腐婢。今採用八月中旬。天雄似附子,細而長者便是,長者乃至三、四寸許,此與烏頭、附子三種,本並出建平,謂為三建。今宜都山最好,謂為西建。錢塘間者相似,故曰西水猶勝東白也。

其用灰殺之時,有冰強者並不佳。

〔謹案〕天雄、附子、烏頭等,並以蜀道綿州、龍州出者佳。餘處縱有造得者,氣力劣弱,都不相似。江南來者,全不堪用。陶以三物俱出建平故名之,非也。按國語置堇於肉,注云烏頭也。《爾雅》雲∶芨,堇草。郭注云∶烏頭苗也,此物本出蜀漢,其本名堇,今訛為建,遂以建平釋之。又石龍芮葉似堇草,故名水堇。今復說為水茛,亦作建音,此豈復生建平耶言《本草音義》亦論之。天雄、附子、側子並同用八月採造。其烏頭四月上旬,今雲二月採,恐非時也。

《藥性切用》天雄

獨顆無附,即雄附子。性味雖雄,但能溫經逐冷,不能頃刻回陽,溼痺寒甚宜之。

《玉楸藥解》天雄

味辛,性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驅寒瀉溼,秘精壯陽,溫腎榮筋,治陽痿精滑、膝攣腰痛,心腹疼痛、胸膈痰水,續筋接骨,化癖消癥,排癰疽膿血,起風痺癱瘓,治霍亂轉筋。

天雄即附子長大者,製法與附子同,煨,去皮臍,切片,隔紙焙乾。稍生服之,則麻木昏暈。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天雄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強筋骨,輕身健行,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藥性論》雲∶君。忌∶豉汁。大熱,有制用之。能治風痰冷痺,軟腳毒風,能止氣喘促急。殺∶禽蟲毒。日華子云∶治一切陽道,暖水髒,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血脈,四肢不遂,破癖癥結膿止痛,續骨,消瘀血,補冷氣虛損,霍亂轉筋,背脊僂傴,消風痰,下胸膈水,發汗陰汗,炮含治喉痺。遠志為之使。惡∶腐婢。

《證類本草》天雄

(天雄_圖片)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生少室山谷。二月採根,陰乾。(遠志為之使,惡腐婢。)

陶隱居雲∶今採用八月中旬。天雄似附子,細而長便是。長者乃至三、四寸許。此與烏頭、附子三種,本並出建平,故謂之三建。今宜都山最好,謂為西建。錢塘間者謂之東建,氣力劣弱不相似。故曰西冰猶勝東白也。其用灰殺之,時有冰強(巨兩切)者,不佳。唐本注云∶天雄、附子、烏頭等,並以蜀道綿州、龍州出者佳。餘處縱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

江南來者,全不堪用。陶以三物俱出建平故名之,非也。按國語置堇於肉,注云∶烏頭也。

為建,遂以建平釋之。又石龍芮葉似堇,故名水堇。今復為水莨,赤作建音。此豈復生建平耶,檢字書,又無莨字,甄立言《本草音義》亦論之。天雄、附子、側子並同用。八月採造,其烏頭四月上旬,今雲二月採,恐非時也。臣禹錫等謹按淮南子云∶天雄,雄雞志氣益注云,取天雄三枚,納雄雞腸中,搗生食之,令人勇。藥性論雲∶天雄,君,忌豉汁,大熱,有大毒。乾薑制,用之能治風痰,冷痺,軟腳,毒風,能止氣喘促急,殺禽蟲毒。日華子云∶治一切風,一切氣,助陽道,暖水髒,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血脈,四肢不遂,破癖癥結,排膿止痛,續骨消瘀血,補冷氣虛損,霍亂轉筋,背脊僂傴,消風痰,下胸膈水,發汗,止陰汗,炮含喉痺。凡丸散,炮去皮臍用,飲藥即和皮生使,甚佳。可以便驗。又雲∶天雄,大長少角刺而虛,烏喙似天雄,而附子大短有角,平穩而實。烏頭次於附子,側子小於烏頭,連聚生者,名為虎掌,並是天雄一裔,子母之類,力氣乃有殊等,即宿根與嫩者耳。以上並忌豉汁。

圖經文具側子條下。

陳藏器∶天雄,身全短無尖,周匝四面有附子,孕十一個,皮蒼色即是。天雄宜炮皴坼後,去皮尖底用之。不然,陰制用,並得。別說雲∶謹按此數條,說前項悉備。但天雄者始種烏頭,而不生諸附子、側子之類。經年獨生長大者是也。蜀人種之忌生。此以為不利。如養蠶而為白姜之類也。

《千金翼方》天雄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大風,寒溼痺,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節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生少室山谷,二月採根,陰乾。

《醫學衷中參西錄》天雄

附子∶味辛,性大熱。為補助元陽之主藥,其力能升能降,能內達能外散,凡凝寒錮冷之結於臟腑、著於筋骨、痺於經絡血脈者,皆能開之,通之。而溫通之中,又大具收斂之力,故治汗多亡陽(汗多有亡陽亡陰之殊,亡陽者身涼,亡陰者身熱,臨證時當審辨。涼亡陽者,宜附子與萸肉、人參並用;熱亡陰者,宜生地與萸肉、人參並用),腸冷洩瀉,下焦陽虛陰走,精寒自遺,論者謂善補命門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脈跳動加速,是於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補益也。

種附子於地,其當年旁生者為附子,其原種之附子則成烏頭矣。烏頭之熱力減於附子,而宣通之力較優,故《金匱》治歷節風有烏頭湯;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有烏頭赤石脂丸,治寒疝有烏頭煎、烏頭桂枝湯等方。

若種後不旁生附子,惟原種之本長大,若蒜之獨頭無瓣者,名謂天雄,為其力不旁溢,故其溫補力更大而獨能稱雄也。今藥局中所鬻之烏附子,其片大而且圓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較尋常附子稍重,蓋因其力大而色亦稍變也。附子、烏頭、天雄,皆反半夏。

【附案】一少婦上焦滿悶煩躁,不能飲食,繞臍板硬,月信兩月未見。其脈左右皆弦細。仲景謂雙弦者寒,偏弦者飲,脈象如此,其為上有寒飲、下有寒積無疑。其煩躁者腹中寒氣充溢,迫其元陽浮越也。投以理飲湯,去桂枝加附子三錢,方中芍藥改用五錢,一劑滿悶煩躁皆見愈。又服一劑能進飲食,且覺腹中涼甚,遂去芍藥將附子改用五錢,後來又將乾薑減半,附子加至八錢,服逾十劑,大便日行四五次,所下者多白色冷積,湯藥仍日進一劑,如此五日,冷積瀉盡,大便自止。再診其脈,見有滑象,尺部較甚,疑其有妊,俾停藥勿服,後至期果生子。夫附子原有殞胎之說,此證服附子如此之多,而胎固安然無恙,誠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醫學入門》天雄

天雄壯陽散寒溼,上療頭面風邪急,側子專治偏痺風,瘡 癰腫效可立。

東垣雲∶天雄散寒,為去溼助精陽之藥。凡上焦虛陽,頭面風去來疼痛,喉痺,背脊傴僂,胸膈痰水,氣喘促急,霍亂,必用之。久服令人心雄,力作不倦,故名。餘與烏、附同,但天雄走上,烏、附達下。取身全、短、無尖,周匝有附子孕十一個,皮蒼色者佳。凡丸,炮去皮尖、底須,湯藥和皮生用亦佳。遠志為使。惡腐婢,忌豉汁。側子,專治腰腳冷痺,半身不遂及遍身風疹,頸上鼠 ,一如癰腫皆驗。餘與烏、附相同。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