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英語高新校區學生Edgar貢堃洛(10歲)
為大家介紹月相變化
New Moon
新月(農曆初一日,即朔日):
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稱為新月或朔。
Waxing Crescent
娥眉月(農曆初二至初七左右):
新月過後,月球向東繞地球公轉,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鐮刀形的一部分,稱為娥眉月。
First Quarter
上弦月(農曆初八左右):
約在農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繞地球繼續向東運行,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呈半圓形叫上弦月。
Waxing Gibbous
盈凸月(農曆初九至農曆十四左右):
約在農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於一半,即為凸月。
Full Moon
滿月(望日,農曆十五日或十六日左右):
農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即太陽、月球位於地球的兩側,月球亮面全部對著地球,稱為滿月或望。
Waning Gibbous
虧凸月(農曆十六至農曆二十三左右):
漸虧凸月又稱下凸月,農曆每月十七、十八日,明亮部分朝向東方,凸月主要出現在夜間,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現在夜間的時間也愈長。
Last Quarter
下弦月(農曆二十三左右):
農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這時我們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
Waning Crescent
殘月(農曆二十四左右至月末):
另外,農曆月最後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
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
微信號:180494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