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隋朝和秦朝就是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兩個朝代在都結束了當時的混戰和紛爭,完成了大統一;都是短命王朝,有自己的盛世局面;都葬送在了二世手中,這樣的兩個朝代真的在當時僅僅是巧合嗎?
秦朝在當時的七雄爭霸局面中勝出,一掃六國,完成了對祖國的統一,建立大秦帝國。嬴政覺得自己的成就超過了三皇五帝,自稱皇帝,因為自己是第一任,故又稱為秦始皇。秦始皇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來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選擇郡縣制,廢除之前的分封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同文車同軌;對外修建長城,以抗擊匈奴……特別是中央集權的確立,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
我們不可否認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但是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窮苦百姓身上。「孟姜女哭長城」「陳勝吳廣起義」「焚書坑儒」「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都表現出了秦朝當時的種種罪行暴政。關於秦朝,賈誼在《過秦論》裡面做了很清楚的表述: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以此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我在這裡要替當時的窮苦百姓喊一句冤!秦始皇病死後胡亥繼位,加重刑罰,苛捐雜稅,農民起義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最終秦二世被殺,劉邦攻佔鹹陽,秦朝滅亡!
北周末年,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當時和隋朝格局政權的是陳朝,陳後主整日花天酒地,不聞國事。隋文帝楊堅發動了滅陳戰爭,完成了隋朝的統一。隋文帝統一後,倡導節儉,堅持法律。創立科舉制,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百姓富裕,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但是開通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耗費了過多的人力和物力也為後面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其中堅持法律的隋文帝有一個小故事。他的一個兒子叫楊俊,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隋文帝得知消息後,派出了專人進行調查,先後處罰了100多個人,並以此來警告楊俊。楊俊並不看在眼裡,隨後隋文帝銷了他的一切官職,不許他再參與政事,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知的文帝堅持依法治子的故事。後來隋煬帝繼位後,整治腐敗,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人民反抗也一觸即發。最終李淵發動晉陽起義,建立唐朝。
兩個盛極一時的短命王朝, 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得不引起人們的猜測,真的是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