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安葬之謎:為什麼要二次安葬,是屍體還是骨灰?

2020-12-27 路之意

關於皇太極安葬問題,史學界無人言及,《清實錄》對此也避諱而不書。問題關係到滿族葬俗的研究,因而很有必要揭開這個謎底。

皇太極是清朝入關前的第二代皇帝,史稱清太宗,在位十七年。皇太極於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刻,於瀋陽故宮清寧宮突然崩逝,終年五十有二。皇太極屍體於次目「日沒之後入棺」,梓宮停放瀋陽故宮崇政殿內。同年九月二十日,將大行皇帝梓宮遷於瀋陽城之北昭陵,《瀋陽狀啟》記載當時

「而別無造墓襄葬之事,新構殿宇,姑為奉安其中」。

可見這次只是將梓宮「姑為奉安」在新建殿內,既未入土安葬,也未以火焚化。清世祖實錄》卷六八記載,按清初滿族喪葬制度,

「停喪於家俟造墳完,方出殯,期年而化」,

所以這只是一次臨時停放。

直到期年,即順治元年(1644)八月九日,為皇太極舉行第二次安葬祭禮。據《清世祖實錄》卷七記載:

「甲子小樣,致祭大行皇帝」。

這裡的「小祥」一詞,是指父母死後一周年的祭禮;「甲子」是過去用幹支記載年月日的方法,故順治元年八月九日為甲子日,正是皇太極去世一周年之日。這次「致祭」就是為皇太極舉行安葬儀式。但是,《清實錄》、《大清會典事例》等書對此均無明確記載。據《清世祖實錄》卷七載:

「昂幫章京、尚書、內大臣等恭奉輿由中道出,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眾官跪,獻三爵,舉哀;皇太后及眾妃俱舉哀。酉刻恭捧寶宮安奉。」

最後一句中的「寶宮」詞很值得注意,它是有別於前段所說的「梓宮」一詞的。下面就從「梓宮」與「寶宮」二詞的意義剖析、比較,解續皇太極喪葬之謎。

《清世祖實錄》卷二崇德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記載:

「奉安梓宮於殿內」;

同書卷七順治元年八月十一日卻載:

「丙寅,恭奉大行皇帝寶宮安葬昭陵。」

由此看出,前者尚為「梓宮」,後者則為「寶宮」,兩者的意義截然不同。「梓宮」是裝殮帝後屍體的梓木棺槨。宮者,帝王生前居之宮中,死後正寢之棺亦稱「宮」也,故稱「梓言」。「寶宮」者,梓寶骨之宮。寶骨系佛家語,謂舍利之類。佛家火化後的骨殖,謂之「舍利子。故盛殮帝王骨灰的葬具,也叫「寶宮」。所謂「寶宮」,其實就是一個骨灰罐,在帝王家則稱之為「寶宮」。由此可見,前段「恭奉寶宮安奉」句中的「寶宮」,指的就是皇太極焚化火葬的「骨灰盒」。凡此清代皇帝實行火化,均以「寶宮」安葬,這是一種隱喻手法。

皇太后死後焚化一事,康熙時期文獻史籍《順治實錄》、《古今圖書集成》、《清三朝實錄釆要》、《大清三朝事略》多有記載。如《大清三朝事略》記載:

「以國禮焚化大行皇帝梓宮。葬畢,薦名昭陵。」

據上述史料記載確知皇太極死後在昭陵焚化,而《清實錄》、《大清會典事例》等書對此諱莫如深;由此也得知皇太極火化的具體時刻及裝殮骨灰的時間,即康熙年間初修的《順治實錄》所載:

「順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下,本有甲子小祥,以國禮焚化大行皇帝梓宮。」

此與《清世祖實錄》順治元年八月九日所載:「酉刻恭捧寶宮安奉」一語,說明皇太極確係火化。「酉刻」,即現在時間下午五點至七點,正是日落之時。皇太極火化的時間是在9日日下,更確切地說是在「酉刻」。應當注意的是火化在8月9日,正式安葬入昭陵地宮當是8月11日,這個《清三朝實錄採要》順治元年8月11日條有明確記載。

皇太極死後以國禮舉行火化已確鑿無疑,由此可知火葬是清初滿族的喪葬習俗。

為什麼會有這種習俗呢?

大概是因為滿清入關以前,以師兵力為營衛,遷徙無常,遇父母之喪,棄之不忍,攜之不能,故用火化。從文獻記載以及墓葬發掘來看,清初至康熙朝滿族葬俗均為火葬。康熙朝以後,清帝國疆域擴大,各民族友好往來,人民生活安定,安居樂業,同時受漢民族習俗影響,滿族喪葬習俗也隨之漸變,從康熙帝開始以後各代皇帝均不火化,而用土葬,雍正朝開始將此列入國法,嚴禁火葬,犯者按律治罪。

正因為如此,對先朝皇帝火葬之詞,也多加隱諱,致使官書對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等火葬問題曲筆隱喻,這也正是皇太極火葬之謎久未揭開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冰葬、樹葬、懸棺葬,人類安葬方式初探
    首先、冰葬:冰葬是北美愛斯基摩人的葬俗,其安葬方式是把逝者的遺體放入液態氮中加以處理。氮氣由氣態變成液態,需要零下196°的低溫,人的遺體在液態氮中浸泡,有機組織很快就會脫去水分,然後再利用超聲波把遺體粉末化成骨灰。
  • 歷史事件 聞一多骨灰保存和安葬記略
    在這段時間內,聞一多骨灰罈隨著家人的頻繁遷居而多次轉移。此時,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教授已赴美國講學,其夫人任載坤為幫助聞家解決這一困難,將自家的住所——地安門外白米斜街3號前院北房提供給他們居住。這樣,聞一多骨灰罈也暫時得以在此安放。除夕之夜,家中設置祭臺,向父親英靈報告半年來的國事家事。子女們吟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珠峰的綠靴子屍體成著名路標,20多年了,為什麼一直無人安葬?
    但各位有所不知的是,珠峰從第一次攀登以來,已經有大量的遇難人員留在珠峰上,甚至可以沿著一路屍體爬到山頂,這些沿路的屍體即使不嚇人,也得因為人道主義原因搬下來安葬吧,為什麼沒有人前去處理?此後就是掀起了一場測量珠峰高度和攀登珠峰的熱潮,不過隨著各個大國的國家隊對珠峰攀登的落幕,民間的登山愛好者組織的對於攀登開始了,當然尼泊爾近水樓臺先得月,相對而言,珠峰的南坡線路要比北坡難度低得多,所以現在的絕大部分珠峰攀登,都是從尼泊爾境內出發的!
  • 三浦春馬離世五個月未安葬 日媒爆「爸媽爭遺產」骨灰也要分一半
    不過他死後仍不得安寧,23日被爆離異的雙親不僅要爭奪三浦春馬的財產,就連骨灰可能都要一人分一半。 據悉三浦春馬甚至已經準備成立個人公司和基金會,就是為了管理自己的財產,而不要經過親人之手。 三浦春馬在上小學時,父母就已經離異。日媒稱,三浦春馬的媽媽後來改嫁給牛郎,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沒有改,甚至沒有經過三浦春馬同意,擅自透過經紀人和經紀公司社長索取金錢及提高片酬,三浦春馬知情後非常震怒,心死決裂。
  • 北京近半逝者選擇節地生態安葬 補貼有望進一步增加
    將骨灰盒放入牆內骨灰格的立體安葬方式,成為眾多家庭的選擇。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北京近半逝者選擇節地生態安葬從「入土為安」到「骨灰撒海」,北京市推行殯葬改革20餘年顯成效;今後生態葬補貼有望進一步增加今年清明前夕,全國首艘骨灰撒海專用船「國賓9號」在天津濱海新區國際郵輪母港碼頭起航。自1994年以來,北京市已經舉行了446次骨灰撒海活動。
  • 末代皇帝溥儀墓地實拍:墓地旁安葬著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
    溥儀追悼會現場就在大家認為溥儀骨灰會一直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時,意外出現了。1995年1月,溥儀遺孀李淑賢執意要把溥儀的骨灰送到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下葬,這裡距離清西陵光緒崇陵僅有一牆之隔。這是一座集安葬紀念、觀光休閒、人文教育、文化傳承於一體,是全國唯一建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內、唯一建有超大跨度牌坊、唯一由民政部部長題名、唯一安葬著封建帝王的陵園。
  • 國學知識:不同的安葬方式
    人死了之後,關於屍體的處理,按著國家民族的風俗各有不同;我們中國同印度的一部分,以及阿拉伯人,都是注重土葬。土葬的方式就很多了,比如直接收斂在棺槨入土,也有火化之後再入土,關於安葬父母親人這種喪葬之禮,中國人歷來是很重視,因為這是孝的一部分,也是古人敬畏祖先,敬畏生命的一部分。
  •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專家:不這樣要後悔
    引言李商隱曾做一首《賈生》,中有:「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一句,表現了晚唐皇帝不關心朝政,沉迷迷信之說的醜態。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裡,大部分人都會相信一些迷信之說,真正不畏鬼神的是極少數人。隨著科技發展,鬼神之說大多被斥為「封建迷信」,然而古代也有一些說法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01中國歷來講究「死者為大」和「入土為安」,往往要好好操辦逝者葬禮以示哀榮。舊石器時代時原始人就有了靈魂觀念,認為死者仍能影響活人的禍福,葬禮風俗也是由此而生。葬禮的規制、等級等受到地區、民族、宗教等影響,更受到階級身份影響。
  • 皇太極為什麼那麼寵愛二婚的海蘭珠?
    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建立五宮制度,對原來的「大福晉」、「東宮側福晉」、「西宮側福晉」進行了冊封。皇太極創立的后妃五宮制度,即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冊封時,其原配哲哲居中宮清寧宮,稱國君福晉,相當於後來的「皇后」;東、西宮為大福晉,相當於「貴妃」;次東宮和次西宮為側福晉,相當於後來的「妃」位。
  • 八旗方位 清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謎
    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如此,當時為什麼要選這裡建陵?駕崩後的第二年,皇太極遺體火化了,其寶宮立即奉安進地下了嗎?  昭陵是清初三陵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佔地面積達18萬平方米,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右側有懿靖太妃園寢,葬有太宗太貴妃博爾濟吉特氏。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繼位時年僅35歲。
  • 藏族老山英烈索南羊忠犧牲27年後安葬儀式紀實
    數年前,我在自己的博客中聲淚俱下替烈士們吶喊和呼籲,很欣慰,我的藏族戰友索南羊忠在為國捐軀27年後,在倖存戰友和烈士家屬的多年奔波努力下,終於要安葬忠骨了。       1966年12月,「索南羊忠」出生在西寧一個幹部家庭,1983年10月,17歲的索南羊忠懷著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參軍到47集團軍139師417團三連當戰士,歷任連戰鬥班戰頭骨幹小組長,副班長、班長。
  • 鄭成功母親被清軍虐待至死,安葬之前,鄭成功下令將屍體開膛破肚
    鄭芝龍投降之後,派人送來書信,要鄭成功與他一起投降。鄭成功給父親回信說道:「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今吾父不聽兒言,後倘有不測,兒只有縞素而已。」鄭芝龍本來以為投降清朝之後,等待他的是清朝之前答應給他的「閩粵總督」官位,結果連官印還沒見到,就被清朝的貝勒博洛連夜挾持,送往北京。開始的時候,清朝為了拉攏鄭成功,還對鄭芝龍十分優待,後來鄭成功一直不肯投降還佔領了臺灣。
  • 伊朗:安葬新冠逝者
    新華社/美聯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0日(外代一線)(2)伊朗:安葬新冠逝者12月19日,在伊朗加埃姆沙赫爾的一處墓地,身著防護服的志願者為安葬死於新冠肺炎的患者遺體做準備。伊朗衛生部19日宣布,過去24小時內,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6421例,累計確診1152072例,累計死亡53448例,累計治癒875943例。
  • 清末皇帝溥儀骨灰為什麼被遷出八寶山,原因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但要說每個朝代結局最悲慘的皇帝莫過於亡國之君,自從國破家亡的那一刻,亡國之君要麼被敵將所殺,要麼終身被囚禁不得善終。可歷史上也總有例外,大清王朝在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選擇以退位換取優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得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溥儀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一生命運多舛。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浪潮中,三次登上帝位,三次被趕了下來,最終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太人的習俗安葬死人時要塗膏油嗎
    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本段結束。這個故事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4:3-9,約翰福音的版本在12:1-8。
  • 2020年農曆三月安葬遷墳黃道吉日
    我國從古至今都在遵循著黃道吉日,在下葬的時候也必須要挑個好的下葬吉日,做到趨吉避兇,先人安息,福蔭後代。為了方便各位瀋陽市民的查詢。以下是瀋陽陵園網小編整理的2020年農曆三月安葬遷墳黃道吉日一覽表,僅供朋友們參考之用。
  • 寵物殯葬的興起:葬禮火化安葬一條龍包辦,殯葬師月入輕鬆過萬
    葬禮、火化、安葬完全程序化目前有正規資質的寵物殯葬機構和動物的集中性無害化處理是互不幹涉的,選擇個人公司的殯葬服務還是拉去無害化工廠集體焚燒由市民自己選擇。葬禮分為土葬和火葬,由於徐女士選擇的是對凱爾進行火葬,葬禮結束後就開始會讓主人挑選心儀的骨灰盒或骨灰罈,用於裝納火化後愛寵的部分骨灰,骨灰盒或骨灰罈可留在紀念館中也可讓主人自行帶回家中安放。火化分為集體火化與單獨火化,集體火化大多是寵物醫院委託他們採取的寵物遺體處理形式,這樣價格比較低。
  • 婉容皇后死後,李家兄弟冒死安葬了她,兄弟二人後來結局如何?
    婉容皇后死後,李家兄弟冒死安葬了她,兄弟二人後來結局如何? 導語: 說起婉容皇后,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她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后。世人皆知婉容皇后一生過得十分悽慘,然後又有誰知道她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中備受照顧。死後還被人冒著生命危險安葬了。
  • 俄羅斯人想要安葬列寧,普京霸氣回應:只要我還在,看誰敢
    導語:俄羅斯人想要安葬列寧,普京霸氣回應:只要我還在,看誰敢 引言 那些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智者從生活經歷中得到的經驗,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時過境遷,有許多思想深邃的偉人在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便逐漸離世。
  •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除了這些複雜的制度之外,葬禮的風俗與步驟更是非常的繁雜,在喪葬制度中存在這麼一種說法,人死後不能馬上安葬,而是要在家中停放三天。我們會發現身邊的葬禮一般也都是這麼辦的,於是就引發了我們很多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呢?究竟是一種科學的行為,還只是一種迷信的風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