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美麗鄉村染一抹「古味」!江門傳統味道在當下

2021-02-17 南方雜誌


三伏天,南粵暑熱難耐。夜色降臨,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的村民們有了納涼、散步的好去處——後珠璣巷紀念廣場。這是近年「三清三拆三整治」中的成果。若是白天,廣場是舉辦村裡大小活動甚至尋「根」活動的重要場地。一旁昔日的爛水塘早已變了模樣,一汪碧水掩映其中。

走過一旁313歲的羅氏宗祠,沿著明代建成的青石板路,便走上了穿村而過的千年古驛道。抬頭間,沿隱龍山而建的清代老房錯落有致,通衢之間,別有洞天。又到了山稔子熟了的季節,村民們採摘回,曬在竹籃裡,承載了多少江門人的記憶。

近日,臨近村口的緣貴苑民宿獲頒江門市蓬江區首張民宿登記證照,古民居開門迎客,村裡的鑼鼓舞獅隊前來祝賀,好不熱鬧。這是江門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發展美麗經濟的縮影。

2018年,江門市制定了《江門市區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深入挖掘梳理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通過西江、江門水道等水系的串聯,打造西江光伏儒家文化區和宋朝皇族忠義文化區。而今,江門鄉村是什麼模樣?對其他地方的風貌建設有什麼啟發?帶著這份思考和關注,《南方》雜誌記者進行了走訪。

「發跡珠璣,首領馮、黃、陳、麥、陸諸姓九十七家,歷險際間嘗獨任;開基底,分居廣、肇、惠、韶、潮各郡萬千百世,支流別派盡同源」。進入良溪村的公路兩側,牆壁上的巨幅彩繪講述了南宋時羅貴率眾南遷的歷史,讓村民和遊客們更直觀地了解其中的艱辛和開拓進取精神。

據史書記載,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羅貴帶領36姓共97戶,攜妻帶子,從南雄珠璣巷南遷至良溪村安家落戶,並進一步繁衍世世代代子孫。據有關專家學者考證,這是南宋時期以羅貴為代表的中原人南遷南雄珠璣巷後,又進而遷移珠江三角洲乃至海外的中轉站或中轉地。因此,嶺南文化研究會專家稱之為「後珠璣巷」。

拜祭祖先是良溪村隆重的傳統活動。

每年清明前後,近5萬來自珠三角各地、港澳地區乃至國外的羅氏後裔來到良溪古村拜祭祖先,不但加深了移民之間團結互助的感情和家園歸屬感,更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凝聚力,這也成為良溪村一個隆重活動。羅貴率眾南遷故事也於2018年被列入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近年來,良溪村在打造最美鄉村、建築活化改造方面取得明顯效果。 

和良溪村的移民歷史相似又不盡同的是相距半個多小時車程的鶴山市龍口鎮霄南村,當地黨委政府重視源氏源流、鮮卑民族文化的挖掘與傳承。

霄南村由霄鄉和南安兩個村合併而成,其中霄鄉有740多年歷史,村民以源姓居多。史料記載,這一源氏始於北魏鮮卑人源賀,起源於大興安嶺林海雪原。灰瓦青磚,麻石巷道,悠然寧靜,步入古村,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北方民族代代融合的歷史。

2016年以來宵南村加大開發投入,深入挖掘和傳承鮮卑歷史文化,村中隨處可見文化鮮明的繪畫。

霄南村內有多個源公祠,它們近水而建,端莊、古樸。「華冑開東粵,明禋祀北平」,樂隱源公祠門口的金字對聯反映了源氏南遷至此的歷史源流。近些年,圍繞這一文化,龍口鎮、霄南村委會共投資30萬元,財政獎補209萬元,將閒置的霄南小學打造成霄南鮮卑民俗文化館。龍口鎮文體中心主任呂美儀告訴《南方》雜誌記者,霄南村這些鮮卑族南遷信息的整理之細、收集之廣,一度讓青海、甘肅的同族感到驚嘆。

同時,為紀念源賀,進一步弘揚源氏家風,把鄉村振興和鄉村旅遊相結合,龍口鎮積極籌集資金,投入400多萬元,在民俗文化館旁建立源賀文化公園。

據了解,霄南村著力打造鮮卑民俗文化旅遊品牌,僅2019年龍口鎮第三屆鮮卑文化牛肉美食節就吸引了逾萬名遊客前來品嘗美食,體驗民俗風情。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何更好地成為旅遊資源?江門各地在探索。

「我姓李,可以叫我阿蓮。」霄南村的志願者李阿姨告訴《南方》雜誌記者,她是隔壁鎮的人,但每天早上總會提早到。「我覺得這個村子空氣特別好,還有人的態度都很和善。我也去過很多旅遊景點,但是這裡全是青石板,尤其乾淨,古色古香,很舒服。」李阿姨還提到工作時聽村民說起的故事:「一個村民的曾祖父告訴他們,石板路有的2塊、有的4塊,這都是有講究的。在古時,捐石板就如同現在捐建水泥路了。」

呂美儀介紹,經過「三清三拆三整治」,整治出來的空地,村委會打造出具有鮮卑族特色及源氏家風家訓元素的文化廣場。2018年以來,全村共拆除亂搭建、違章建築107處,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後和村巷道雜草雜物、堆積垃圾重量超過1600多噸。

宵南村鮮卑民宿文化館中的鮮卑館,遊客仿佛置身遙遠的北方遊牧民族。

建設美麗鄉村,整治村容村貌。2019年霄南村共投入各級資金800多萬元,開展「五化」大行動,建成東門公園,霄南村史民俗文化館、源吉林(源廣和)甘和茶展館、星級旅遊公廁、「冰心獎」兒童圖書館等一批設施,建設成為鶴山市青少年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良好家風家訓示範點。

2008年,良溪村獲評首批「廣東省古村落」,2010年入選省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我們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良溪村村支書羅志光告訴記者,這些榮譽離不開村莊發展過程中對古韻的梳理和保護,妥善處理好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尤其注重保護作為明清古村落代表和後珠璣巷文化基地的嶺南傳統人文風貌。凡涉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實施,避免發生破壞和影響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的建設行為。

良溪村羅氏宗祠建於康熙46年(1707年),是良溪村最大的祠堂。

2015年,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政府委託江門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了《江門市良溪村歷史文化保護規劃(2013—2020)》並逐級上報,經省政府批准同意後,棠下鎮重點對良溪村歷史文化建築物進行保護性修葺及加固。

為了有計劃穩步推進良溪村升級改造,棠下鎮在江門市住建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先後委託廣東泉林旅遊公司、五邑大學規劃設計院對良溪村充分實地研究後進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方案共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基礎提升,鄉村美化的初步成效已在2019年6月底完成;第二個階段從今年到2022年,重在啟動溯源計劃,實現文化振興;第三個階段計劃到2025年完成,實現文旅產業聯動。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中,包括開平市塘口鎮強亞村的江門三個村上榜。

強亞村委會下轄的自力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自力村碉樓群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在塘口鎮,有設計元素的路口隨處可見。

從自力村繼續向前走一小段距離,就到達了同屬於強亞村委會的祖宅村,燧成樓、文園、文調樓、羨成樓這些文物遺蹟同樣吸引著遊客們的關注。路口現代設計感十足的強亞村黨建中心吸引了遊客紛紛拍照,同樣吸引遊客打卡的還有一間旅遊廁所,近日榮獲2020年度世界景觀建築獎最佳小建築,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材料都是「三清三拆三整治」中變廢為寶而修建的。

再往裡繼續走,在天下糧倉5號倉,記者見到了「七夕等墟」創意市集活動。除了50個工藝品、農產品、美食等各色攤位,遊客們在這裡還能體驗到鵲橋流水、許願河燈、慕仙秧林等七夕民俗環節。夜色來臨,燈光、音樂和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給古老的村莊帶來新的生氣。今年已經是「塘口空間」和塘口鎮政府聯手舉辦的第三屆,在疫情的背景下,人數反而呈現逆增長,三天三夜的活動吸引了近5萬人次遊客。

設計元素的注入,活化了村落,這離不開塘口鎮黨委、鎮政府對於設計力量的重視和維護。在塘口社區,《南方》雜誌記者見到了根植於此的「塘口空間」創始人之一、90後青年李繼津和他的團隊。6年前他們走入塘口,用自己的方式讓蕭條的村落慢慢恢復了生機。

祖宅村旅遊廁所榮獲2020年度世界景觀建築獎最佳小建築,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點」。

李繼津畢業於五邑大學建築學系,早年的鄉野調查讓他對塘口有了更深的了解,「怎麼樣跟村民打好交道,跟村民溝通好,怎麼樣能夠帶動村民去參與這些事情,我們都有思考。鄉村未來的發展、鄉村要振興,其實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李繼津表示,團隊熱心於鄉村發展,這些年的很多想法都得到了鎮裡的大力支持,通過開展各類有利於鄉村建設的活動與項目,更多地帶動周邊的村民參與並實現創收,帶動整個社區的共同發展,最終達到活化塘口社區的目的。他們也希望可以吸收更多國內外青年共同參與鄉村活化,讓開平的鄉村更加國際化、多元化。

在距離「塘口空間」不遠的工地上,記者看,江門市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的設計效果圖。再走不到50米,就到了塘口青創基地—— 一棟二次設計的老樓。8月底這裡剛剛舉辦了以「順流逆流——喚醒鄉村內生力」為主題的在地創生論壇,「社區設計與營造」「文創產業賦能」「鄉村未來該往何處」是分設的主題。

據了解,塘口鎮黨委、鎮政府引入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村鎮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鎮域鄉村振興規劃—示範片規劃設計—跟蹤項目建設發展」的全過程下鄉服務,形成了政府—村—企業—專業團隊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系統地推進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工作。

村莊在復甦,創作活力不斷被激發,更高水平、更接地氣的專業團隊不斷成為新的力量。這是塘口鎮設計下鄉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及江門市、開平市住建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通過「黨建+設計下鄉」模式帶動,塘口鎮初步實現了高水平的鄉村建設,形成了較好的嶺南僑鄉鄉村風貌特色。

相關焦點

  • 江門這些鄉村+精品線路被「點名」!快點約起來!
    其中開平市山水茶鄉生態旅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鶴山市古勞水鄉自然人文風情精品線路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新會區崖門鎮京梅村入選廣東文化旅遊名村新會區會城街道茶坑村入選廣東特色產業名村此外美麗鄉村建設江門還收穫了這些成就!
  • 格桑花、禾雀花盛放 黃沙蜆上市 這才是江門春天的味道!
    3月下旬,疫情減緩,江門鄉村遊逐漸「回暖」。格桑花開吸引市民自駕遊上周六一大早,離江門市區車程一小時的塘口鎮舊墟就熱鬧起來,來賞格桑花的自駕遊客真不少,接近中午,景區附近便停了上百輛自駕車。從塘口糧倉廣場穿過去,經過一條小橋,就能看到開得正豔的格桑花田。「這邊的花好漂亮,來拍張照吧!」「再來一張側面照。」
  • 那一抹亮眼的「鄉村色」
    這其中,那一抹「鄉村色」格外亮眼。鄉土甘肅本色絲綢之路三千裡,華夏文明八千年。地處黃土、青藏、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的甘肅,文旅資源富集獨特,且70%以上集中在鄉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旅遊的主要使命,聯合成立「『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宣傳推廣聯盟」,以旅遊助推脫貧,用美麗戰勝貧困;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鄉村旅遊的全新任務,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提質升級、「全域無垃圾」「豐收了·遊甘肅」等專項行動,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美麗繁榮;堅持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鄉村旅遊的最大機遇,持續辦好
  • 【「皖」美鄉村】古村落保護讓「千年仁裡」更美麗
    「仁裡村是一個千年古村落,也是中國傳統村落。這幾年來,仁裡村對保護古民居提上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村民的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仁裡在古巷道、古池塘以及古民居古井這一塊多保存的比較完善。下一步就是通過古民居的保護來提高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尋找江門冬色 感受自然之美
    火紅的楓葉、紅彤彤的草莓、金黃色的陳皮柑……進入冬季,江門大地仿若被七彩顏料塗染一般,豔麗無比。趁著冬意正濃,近日,記者走進鄉村,尋找江門冬色,在欣賞大自然饋贈的同時,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進入12月中旬,圭峰山的楓葉紅了,美景如期而至,熱情的紅葉為冬日增添一抹暖意。12月20日,記者在圭峰山玉臺寺發現,不少市民、遊客拿起手機拍下楓葉美景。
  • 美麗鄉村藏嶺北 五古線路等你遊
    美麗鄉村藏嶺北 五古線路等你遊 2020/12/01 06:1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728
  • 【美景】走近漸山 奏響美麗鄉村進行曲
    丹詔攝影協會擬開展美麗鄉村(油萊花等)、丹詔古韻(牌坊街)和城鄉變化(城市建設)等採風拍攝活動。      此次活動非常感謝我縣文化使者們的大力支持和踴躍參加。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在一場春意盎然的新雨後,丹詔攝影協會十幾位攝影愛好者來到了美麗鄉村梅洲漸山腳下。
  • 旅行社熱推「江門人遊江門」線路 鄉村網紅打卡地受市民青睞
    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譚國基)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我市湧現出許多耳熟能詳的鄉村網紅打卡地,這給旅行社帶來了新機遇。之前旅行社很少涉及的江門本地遊,現階段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度挖掘。
  • 國慶黃金周,江門旅遊市場持續回暖!
    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人氣高漲,傳統民俗活動遊人如織,文旅體市場持續升溫,市民、遊客滿意度和獲得感明顯提升。國慶假期,我市共接待遊客383.11萬人次,全市旅遊收入20.47億元,分別與去年同比恢復86.51%和89.47%(按可比口徑)。
  • 環境美了 村民富了 日子好了 美麗鄉村建設催熱「美麗經濟」
    2016年以來,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蒼南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計劃,全縣共有81個行政村參與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培育,132個行政村參與綜合整治村的創建。隨著一系列打造美麗鄉村組合拳的深入實施,鄉村之美,如雨後春筍般在蒼南大地上湧現,蒼南鄉村的魅力正由內而外地散發。
  • 江門五豐村:寫好美麗鄉村「僑文章」
    五豐村:寫好美麗鄉村「僑文章」步入五豐村,濃鬱的東南亞風情撲面而來,村口的「東南亞風情村」地標蔚為壯觀。五豐商業街邊的小食店裡,印尼斑斕卷和越南春卷香氣撲鼻。村道兩側,東南亞風情民居和花園時常引來遊客拍照「打卡」。
  • 一天時刊|美麗鄉村藏嶺北 五古線路等你遊
    遊古村、尋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日前,「五古遊嶺北」旅遊產品線路正式發布,泰順美麗鄉村又添新玩法。遊古村、尋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日前,「五古遊嶺北」旅遊產品線路正式發布,泰順美麗鄉村又添新玩法。
  • 古味古韻新東陳
    古味古韻新東陳【解說】位於山西省浮山縣的東陳村地理位置特殊,地處丘陵地帶,古代是出入浮山縣境的必經之地,素有「東南重鎮
  • 【魅力永年】永年李孟灣:夏季裡的那一抹綠
    時值暑期,踏入李孟灣村,濃鬱的傳統民居氣息撲面而來,白牆青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道路兩旁花草樹木鬱鬱蔥蔥,尤其是那條如玉帶般鑲嵌在村中的古河道,接天蓮葉無窮碧,置身其間恍若漫步花園,沁人心脾。李孟灣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明朝正三品工部侍郎杜子賓墓,坐落於該村環村河東岸。
  • 美美與共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側記
    法國美麗鄉村聯盟主席丹尼斯·嵐明先生、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克裡斯蒂安·德·波瓦西厄先生和法國美麗鄉村聯盟副主席弗朗茲·吉諾女士分別發表視頻演講。  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主席丹尼斯·嵐明先生表示,美麗鄉村是一種意識。美麗鄉村應該是有品質的、充滿創新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精品項目。甘肅省遵循科技創新這個發展路線,發展教育、吸引投資,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從而提升就業率,創造經濟收入。
  • 傾力打造鄉村學校少年宮,點燃農村孩子五彩夢!江門這個地方熱鬧非凡
    ,進一步加強各地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學習交流,提升鄉村學校少年宮管理水平,江門市文明辦、江門市教育局聯合舉辦「夢想啟航 陽光成長」——江門市2020年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暨交流研討活動。「把紗龍優秀傳統文化與少年宮活動有效結合」「絕不讓農村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老師們從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各鄉村學校如何通過深挖本土文化特色和人才資源進行少年宮活動架構建設,老師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各所學校帶來了優秀的經驗借鑑。
  • 【美麗鄉村 旅遊】田園芬芳詩意濃 美麗鄉村邀你來
    原標題:【美麗鄉村 旅遊】  田園芬芳詩意濃 美麗鄉村邀你來,鄉村美景也依次呈現,一幅幅群山逶迤、綠水環繞、氣象萬千、景色宜人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美麗的「一村一景」、美妙的「一村一韻」,成為城鄉居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生活居住和留住鄉村記憶的好去處。
  • 羅平板橋鎮:鄉村振興留住一抹鄉愁
    自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板橋鎮就將扶貧與生態恢復和保護有機結合,寄望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留住一抹鄉愁。走進花紅村,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枝繁葉茂,讓這裡不僅成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成了群眾的一大經濟收入來源。花紅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學周藉助生態牌,帶領群眾將花紅村的酸菜賣到了全國各地。
  • 鄉村成旅遊目的地首選,新安縣十大傳統古村落,展現鄉村自然之美
    近些年,我國鄉村在國家的重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綠化美化做得越來越好,發展越來越迅速。一些傳統古村落在此過程中也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城鎮居民旅遊需求逐漸釋放之下,鄉村成為人們外出旅遊的首選。據《2020年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旅遊用戶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8月,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12.07億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達到5925億元。鄉村的崛起不僅帶動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在鄉村遊中,傳統古村落因為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