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GDP增速四季度還有望繼續修復!

2020-12-18 國際金融報

10月經濟數據新鮮出爐,工業、服務業、消費等關鍵指標持續復甦。安信證券、興業證券、中銀國際、上海證券、銀河證券等機構對四季度經濟增速的預測值達到6%及以上。

11月16日,10月經濟運行數據出爐,主要指標延續回升趨勢。其中,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服務業增速首超工業增速。

那麼,第四季度經濟增長能否繼續加快?

工業水平恢復至疫情前

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9月份持平;環比增長0.78%。1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較1至9月加快0.6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本月工業增加值增速仍超出預期,亦明顯高於往年同期水平,顯示出疫情後期工業生產的加快恢復。「從結構上看,本月工業增加值超預期增長主要由採礦業帶動,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月提高1.3個百分點」。

工業水平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這主要跟內外部需求同步回暖相關。無論是出口還是投資、消費,目前都保持持續回升勢頭,從而帶動製造業生產加速。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李奇霖和上海市經濟學會金融開放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張德禮補充稱,除了內需和外需的持續恢復外,去年出臺的環保限產政策導致的低基數,對今年10月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也有推動。

服務業增速年內首超工業

服務業也同步向好,加快復甦的腳步。

10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4%,比9月份上升2個百分點。主要行業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其他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加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住宿和餐飲業生產指數降幅繼續收窄。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衝擊,服務業增長的速度前期是低於工業的,10月份是今年以來服務業增速首次超過工業增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目前,服務業仍然在恢復過程中,出於限制性因素的影響,航空業、國際旅遊業、文化娛樂行業的恢復還是比較困難的。

但未來,服務業恢復的腳步有望持續加快。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目前服務業增速仍低於疫前水平,未來服務業生產指數仍將上升,全年累計指數有望實現正增長。

消費恢復還需時日

生產後續的數據取決於未來需求端的恢復情況。而從10月份的數據來看,需求端的消費繼續回升,投資增速反彈,同時出口表現超預期。

具體來看消費數據,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76億元,同比增長4.3%,比9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8%。但距離恢復正常水平還需時日,1至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901億元,同比下降5.9%。

值得注意的是,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商品零售連續4個月正增長,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汽車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18.3%、16.7%、12%。且受雙十一預售的影響,網上零售持續增加。

李奇霖和張德禮指出了10月社會消費中的一些亮點,數據顯示消費正從線上回到線下,主要是石油製品和地產後周期相關消費品拖累了社消數據,而限額以下企業的零售加快恢復,中小型企業的處境在改善。

「隨著生產生活回歸正常,未來消費將延續復甦態勢,消費增速也有望加快。10月份失業率為5.3%,逐漸降回至接近疫前水平,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帶動收入增加,將促進消費增長。」交銀金研中心認為,線下消費修復的空間較大,成為支撐消費增長提速的關鍵,特別是餐飲、旅遊、酒店等服務業消費回升空間很大。

「金九銀十」

房地產仍強勢

投資方面,1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8%,比1至9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10月份環比增長3.22%。

「三大支柱均出現好轉,幅度跟上月類似,仍然是製造業投資反彈速度最大,基建投資最小。」王靜文指出。

具體來看,製造業投資雖然仍處在負增長,但反彈速度加快,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5.3%,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仍然是表現亮眼的。1至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3%,較1至9月加快0.7個百分點。1至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持平,商品房銷售額增長5.8%。

「在房住不炒調控基調下,房地產數據依然能夠維持這麼強的韌性,和寬鬆的信用環境有很大關係。」李奇霖和張德禮表示。

王靜文分析,一方面是金九銀十效應仍在,銷售端增速加快;另一方面,企業加快周轉之後,資金狀況也在改善。但同時,他也指出拿地速度下降和市場降溫也可以看出「345」融資規則正在發揮作用。

四季度GDP增速

有望繼續修復

10月份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的態勢仍在延續。那麼,四季度會呈現怎樣的經濟走勢?而如果消費的復甦速度持續低於工業產出,是否會加大通縮的壓力?

付凌暉在今日召開的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於後期價格走勢和通縮還需觀察。一方面有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雙節臨近的季節性因素會帶動食品需求,同時國內經濟回暖對價格會有一定的拉動。但同時豬肉價格會對價格走勢產生一定的下拉,此外,國際疫情二次衝擊的上升,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不確定性,會不會造成輸入性通縮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對於四季度的宏觀經濟表現,王靜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預計四季度GDP增速有望繼續回升。他談到幾個指標:首先,目前企業已經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其次,10月PPI、CPI繼續向好,預示著企業生產經營將繼續得到改善;再次,M1、M2剪刀差繼續收窄,意味著企業購買原材料、加大補庫存以及擴大資本開支的意願在上升。

「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到5.5%左右,全年則會達到2.2%左右。」王靜文表示。

安信證券、興業證券、中銀國際、上海證券、銀河證券等機構對四季度經濟增速的預測值則達到6%及以上。

溫彬也認為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較三季度加快。但他也指出,全球疫情形勢仍然較為嚴重,部分國家遭受二次衝擊,對經濟復甦進程形成幹擾,國內對疫情反覆需保持警惕。

記者 曹韻儀

相關焦點

  • 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年內首次轉正 中國經濟基本回到常態增速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0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增速比9月加快18.1個百分點,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本月投資收益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剔除短期非經營因素影響後,10月份利潤增速與上月大體相當。
  • 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出爐: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降轉升 主要指標增速...
    投資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消費方面,今年前9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2020年區域...
    ■ 絕大部分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升,中部整體表現較好;廣東、江蘇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破萬億,西部部分省份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達0.8%,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與上半年相比,全國僅新疆和青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分區域看,中部整體表現良好,東部和西部均存在明顯的內部分化特徵。
  • 社零季度增速由負轉正 國家發改委:將鼓勵老舊汽車置換 促進限購向...
    四個主要指標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我國GDP為72278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0.7%,累計增速年內首次實現由負轉正。
  • 新華財經|國家統計局: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安娜、呂光一)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我國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數據顯示,11月份消費品製造業同比增長了3%,增速繼續加快。服務業方面,服務業生產指數中的8個大類行業中已有7個實現了增長。前期一些現代服務業增長比較快,對服務業的支撐作用明顯。近期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也在改善,說明整個經濟恢復的平衡性在改善。其次,從需求來看,需求的回暖態勢在鞏固,而且內生性的增長在持續提升。
  • 轉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 大金融異動,多隻銀行股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1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 三大需求繼續回升 經濟內生動能增強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三大需求繼續回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明年經濟運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經濟增速逐步向潛在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
  • 喆安宏觀趨勢月報|CPI時隔19個月重回「1時代」,社融增速持續超預期
    後續看,隨著國內經濟加快恢復常態,託底內需政策效果繼續釋放,需求或進一步復甦,疊加專項債發行持續推動基建投資修復,國內工業部門或延續改善,四季度PPI同比降幅或有所收窄,預計年內通縮可控;但仍需重點關注海外疫情反覆對主要經濟體經濟復甦進程的阻滯以及對海外需求的制約。
  • 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轉正
    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盈利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 1月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1月至9月為下降2.4%。
  • 增速轉正 順德前三季GDP增長3%
    原標題:增速轉正順德前三季GDP增長3%   日前,位於大良五沙工業園的伊之密
  • 中國經濟下半場:「復甦」仍是關鍵詞 GDP增速有望大幅反彈
    時至年中,下半年即將開啟。如果說今年中國經濟上半場關鍵詞是「復工復產」與「復甦」,那麼下半場,「復甦」依然是關鍵詞,但這次要加上一個前綴「加速復甦」。近期各大機構紛紛發布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機構普遍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加速修復,增速有望回到疫前水平。內需改善為經濟穩步上行提供動力源,預計下半年投資和消費將協同發力。
  • 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歸常態 增速或前高后低
    根據報告,2020年中國經濟呈現V型反轉與穩步復甦特徵。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回歸常態,但或將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報告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分析當前經濟復甦的形勢、面臨的問題、下一步的趨勢;其次,研判2021年中國經濟的運行邏輯、可能的風險和挑戰;最後,確定超常規政策退出的時點和方式,研究戰略轉換的路徑和風險。
  • 每經熱評丨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居安思危方能行...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筆者認為,總體來看,我國工業企業利潤穩定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企業盈利增速也進一步增長,但我們不能放鬆警惕,仍要保持足夠清醒,居安思危方能行穩致遠。
  • 餐飲業增速由負轉正 全力備戰春節黃金季
    但在位於北京市雍和宮大街46號的渝味川菜館裡,還有四五桌客人。「這是過了飯點了,剛才店裡還在排隊,3個廚子炒菜都忙不過來。」老闆娘李芳蘭說。看著她店裡熱騰騰的景象,記者禁不住想起今年4月29日第一次來店裡採訪她時的情景:午飯高峰期竟然一桌客人也沒有,一個多小時裡只有零星幾個外賣小哥來取餐。
  • 6月財政收入增速負轉正 2萬億專項債落地穩投資
    (原標題:6月財政收入增速負轉正 2萬億專項債落地穩投資)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通脹壓力...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旭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通脹壓力或趨緩和,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在通脹方面,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物價指數為127,比上季度調查下降31個點,為近幾年來新低。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全年經濟增速為3...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導 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通脹壓力或趨緩和,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 2020年中國各省gdp排名 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均已公布
    目前,31省份2020年經濟「成績單」均已出爐。數據顯示,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較2020年普遍回落,其中8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此外,2020年31個省份的GDP總和超全國的差額首次出現銳減,意味著地方GDP之和與全國GDP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
  • 前三季度外貿成績單公布:連續6個月正增長,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10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今年以來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首次轉正。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我國進出口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
  • 明年中國GDP增速能達8%嗎?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在2020年收縮3.8%之後恢復為增長4.8%。中國經濟復甦從製造業擴展到服務業,經濟增長的基礎更為廣泛,就業崗位增多。從目前的增長態勢看,預計四季度GDP同比增長將達到5.5%,2020全年增長2.1%。隨著經濟增長接近潛在增長水平, 宏觀經濟政策回歸正常的條件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