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祖居記
王瀚林
從海口向東南行駛70公裡,就到了文昌市。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坐落在一片果樹環抱的山丘上,100多米的林蔭道把我們帶到宋氏祖居。宋世祖居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由2間正屋、2間門樓和院牆組成,灰色。
為紀念宋慶齡及其家族在歷史上的卓越貢獻,1985年由文昌縣政府按原貌復修。「宋氏祖居」牌匾四個大字十分醒目,遒勁,典雅,生動,1988年鄧小平由題寫。祖居四周長滿椰子樹、荔枝樹、楊桃、龍眼樹、油茶樹、牛酸樹以及各種叫不出名的雜樹,密密匝匝,濃綠欲滴,使這座建築物顯得古樸凝重。
初次參觀宋氏祖居,不免納悶:從其始祖韓琦一直到宋慶齡的祖父韓鴻翼,共計二十七代,都是姓韓。在與昌灑鎮毗鄰的寶芳鄉大品坡上,還安葬著宋慶齡的祖父韓鴻翼,墓碑正面就鐫刻著「韓考諱鴻翼公之墳」八個大字,這座舊宅為什麼叫宋氏祖居呢?
宋慶齡的堂弟韓裕豐曾經回憶,宋慶齡父親1866年在這裡出生時,黎山的老虎百年不遇地走出深山到文昌江飲水,鄉下人覺得這是個大吉之兆,說這裡要出大人物了。韓鴻翼想,這個吉兆或許會落在自己兒子身上,就給剛出徵的兒子起了個小名叫阿虎。那時人們比較相信風水,風水先生說,居住在古路園村的人,只有外出謀生才能「發達」。於是乎,阿虎12歲時過繼給堂舅,到美國謀生。因為堂舅姓宋,所以,阿虎,也就是韓教準就改姓宋,起名嘉樹,字耀如,從此阿虎正式成為堂舅的養子。文昌縣姓韓的人一直把宋耀如一家視為同宗。
這座老宅稱作宋氏祖居,還與宋耀如的傳奇人生和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六個子女的歷史貢獻有關。
宋耀如跟隨舅父到美國波士頓謀生,接受洗禮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回國後,宋耀如於1892年結識了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他是國內最早一批聆聽孫中山宣傳革命道理的人,隨後又成為孫中山的熱情支持者和摯友,曾被孫中山譽為傳播民主革命思想的「隱君子」。
宋耀如1887年與倪桂珍結婚,育有宋慶齡等三子三女。 宋耀如當初憑著深邃的眼光,先後將六個子女送到美國,成就了中國政治、經濟舞臺上的風雲人物。
尤其是宋氏三姐妹,在國內外幾乎是家喻戶曉。宋慶齡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宋氏祖居西北側約200米處建有宋慶齡陳列館,陳列館正中立著宋慶齡漢白玉半身雕像,由宋慶齡基金會、北京宋慶齡故居贈送。館內分別陳列著宋慶齡青少年時代、革命戰爭年代和從事世界和平事業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她的深切懷念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等。宋慶齡是二十世紀傑出的女性,她嫁給了中華民國首任總統孫中山先生,孫中山 1925 年去世後,她獨立步入政壇為實現孫中山先生的理想而奮鬥,儘管她為之長期艱苦奮鬥的理想往往藉以孫中山的名義,然而這些理想確確實實是屬於她自己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宋慶齡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是革命的中流砥柱。在維護革命陣營團結、反對國民黨右派分裂陰謀以及揭露和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惡行徑等方面,她表現了應有的氣節。經過幾十年革命鬥爭的艱苦磨鍊,她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十分崇敬的偉大女性,1981 年 5 月 16 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她受之無愧,她為中國革命建立了豐功偉績,給中國共產黨許多難能可貴的幫助,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她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她在這個世界上走過的88個春秋,深刻影響了近現代中國歷史的進程。
宋耀如的長女宋藹齡沉著精明,嫁給了國民黨財長孔祥熙,事實上操縱著家族的命運。三女宋美齡長於外交,嫁給了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曾經十一度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宋耀如三個兒子宋子文、末子良、宋子安,在民國的經濟舞臺上也是叱吒風雲,長子宋子文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行政院長,次子宋子良曾任廣東省財政廳長,三子宋子安曾任香港銀行行長,他們都是當時歷史中的風雲人物。
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宋氏家族後人不多,把宋子文三個女兒所生的孩子都算在內,也才20多人,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作為宋耀如的長子,宋子文說,「海南乃吾家祖居之地。」據傳說,宋子文只生女孩,不生男孩,有人便勸他回海南文昌認祖宗,好生個男孩傳宗接代。於是,1936年秋,他便作了一次故鄉之行。消息傳外,文昌縣姓韓的父老雲集文昌,想向宋子文相認兄弟。羅豆烏坡村的韓昆元,還把一部《韓氏家譜》託人送交宋子文。原海南行署秘書長、離休幹部林令秋作《憶宋子文故鄉行》,對當時情景有詳細記錄,宋子文說:「父親囑附,做不成人,不能回去文昌認祖宗、見父老。現遵父之囑,回故鄉來與各位相見。」這時,全場響起長時間的掌聲,直到主持會議的國民黨縣長何治偉反覆高叫「肅靜「時,掌聲才慢慢停下來。文昌縣國民黨政府,為紀念宋子文的故裡之行,將縣城第一小學改為子文小學。宋氏其他晚輩們也曾先後到祖居尋根。
離開宋氏祖居時,我端詳著宋慶齡塑像背面「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八個金色大字,心想,這就是對宋慶齡精神最好的概括,這也正是宋氏祖居的靈魂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