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策原名明唐,字籌碩,海南文昌人,國民革命軍海軍二級上將。
1893年出生,少年在鄉讀書,小學畢業後赴穗求學,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
1911年肄業於廣東海軍學校,與海校同志學密謀討伐袁世凱,失敗後赴香港,1917年在粵參加護法。
1919年,代表海校同學赴漳州說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順師討逆。後奉派返粵收拾國民黨江防海軍。
1920年任國府廣東航政局長、國民黨廣東海防司令。陳炯明判變,迎護孫中山登上永豐艦,擊通敵艦,迎接孫中山安全返粵。
1923年任國民黨江防艦隊司令,後任國民黨海軍顧問,1927年任國民海軍第四艦隊司令,海軍第一艦隊總司令及海軍學校校長。曾奉派歐洲考察海軍,回國後,右任國民黨少軍軍令處處長、虎門要塞司令、海軍部次長等職,官升海軍中將。
日寇入侵時,曾以改良好之沙角炮臺巨炮,重創敵艦。
1938年春,兼任國民黨駐港軍事代表,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兼港澳部支部委員的身份,在香港一展海外抗日工作。曾參加領導保衛香港之戰。
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陳策乘魚雷快艇衝出日軍炮火。中彈受傷,仍跳水突圍,由於協助友軍抗日有功,英廷賜予爵士銜,贈以榮譽勳章。
抗戰勝利後,以國民黨廣州軍事特派員、廣州市長、盟軍聯絡員、中國國民黨廣州特別黨主任委員的身份回廣州整理市政,後因足疾和胃病發作,遂辭去市長職務,任國府顧問。
1949年任國民黨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同年8月30日卒於廣州海軍誼社寓所,葬於廣州市郊海軍墳場。于右任先生稱:"義氣盟軍重,忠誠國父知。」
幾十年來,人們出於對陳策將軍的敬仰,加上有關其祖居"風水"的傳說,陳策將軍祖居吸引不少海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沙港村依山臨海,村莊四周椰樹挺拔蔥翠,進村的大道及村裡的小道平坦而清潔,村裡的房舍行列井然有序,林間、房頂常有小鳥歌唱,算得上文昌僑鄉的縮影。大門前是一口約一畝大的半月形水塘,名叫"太公塘"。據傳陳策祖居背靠山丘而門前沒有水塘,他的僑新加坡的父親陳文鉤很信地理風水,聽個風水先生說,居宅"前的明鏡後有山,子孫發財當大官",於是從新加坡匯回一筆錢,請人在家宅大門前修個約一畝大半月形水塘,使家宅地理風水符合那風水先生的說法。水塘修好發,便命名為"太公塘"。"太公塘"與屋宇相互襯布局勻稱,顯得古樸秀美,別具一格,說來也湊巧,"太公塘"修成不久,陳策在國民黨軍、政任職業績越來越顯赫,當上國民黨粵海軍司令和廣州市市長,他弟弟陳籍也當上國民黨軍隊的師長,一家出了兩位將軍,自此,陳策祖居"風水"的傳說越傳越遠。
案例編輯不易,請記得點讚以示鼓勵!
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喜歡風水研究,勞煩您點擊分享吧。
僅從學術角度印證周易五術學之應用及起到傳達信息之目的,絲毫沒有任何意圖與偏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閱讀者有需了解更加詳盡專業知識請與專業師父聯繫,以獲得相應幫助。
敬告:風水先生並非神人,其風水造詣來自於師承及個人實踐。只為有緣之人看風水,不受邀請人身份、地位影響。
風水本大事,人子須珍重,
聽天命, 更應盡人事。
穴本天成,福由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