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抗日將領們同葬在五指山,親日的「巖裡政男」是否會汗顏?

2020-12-14 江漢侃百味

7月30日,寶島一個日文名叫「巖裡政男」的男性老人,以97歲高齡去世了。

據悉,他將被埋葬在寶島五指山軍人公墓的「特勳區」。

這個公墓,正式名稱為「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位於臺灣省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山區。

這裡常年蒼翠,風景優美,本是一處高爾夫球場的選址。

後來人們發現這裡常年大霧,並不適合作為高爾夫球場。

於是,1980年4月開始,這裡就開始建設為軍人公墓。1982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墓建成,投入使用。

五指山公墓內景

這座公墓主要分為10個區域,分別為:特勳區、上將區、中少將區、上校區、中少將區、上校區、中少校區、尉官區、士官長區、士官區、士兵區。

這裡,已經長眠了很多曾經國民黨將領或軍隊頂層官員,如何應欽、顧祝同、湯恩伯等等。他們都是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將領。

武漢會戰的標語

他們浴血奮戰,為抵禦外敵入侵做出了實際行動。拋開政治因素,按照功勳,他們有足夠的資格在中國國土上,長眠於「特勳區」。

其實,長眠於這裡的中國抗日將領很多,只不過絕大多數的知名度稍微低一些。但這,絲毫無法掩藏他們「抗日英雄」的功績。

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長眠於此的還有哪些戰功卓著的抗日將領。

軍人公墓的標語

劉玉章:遼瀋戰役唯一逃脫的國民黨主力

劉玉章(1903年11月11日~1981年4月11日),陝西興平人,黃埔四期畢業。與他同期的有林彪、張靈甫、劉志丹、胡璉等。

劉玉章照片

1927年參加北伐戰爭,經常手持大刀衝鋒在前,從排長升至副團長。

後來,劉玉章在顧祝同的麾下,參加了中原大戰,矛頭指向馮玉祥。

正是在這場戰爭中,劉玉章第二次負傷。傷愈後,頭髮也掉光了。於是便得到了「劉光頭」的外號。

1933年,作為營長的劉玉章參加了抗日戰爭中著名的長城古北戰役,負責在南天門阻擊來犯日軍。

該戰役中,劉玉章右臂中彈負傷。

這場後來被譽為「長城抗戰」的戰役,也成為「盧溝橋事變」前,中國軍隊為數不多的打得比較有聲色的一場抗戰。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劉玉章首創一套對日作戰原則——「兩短一集」, 即短距離、短時間、集中火力,通俗而言就是「靠近猛打」。

臺兒莊戰役中,劉玉章在關麟徵任軍長的第52軍第2師任上校團長。依靠「兩短一集」原則,給日寇製造了很大威脅。

由於作戰太靠近前線,劉玉章在臺兒莊戰役中,先後兩次英勇負傷:一次是被日軍炮彈衝擊波震倒的牆壁砸傷,另一次則是被日軍飛機炸彈炸傷。

劉玉章(中)陪同蔣介石視察

傷愈後,劉玉章又跟隨52軍前往武漢,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武漢保衛戰。

憑藉對日作戰中的不俗表現,抗戰結束時,劉玉章已經晉升為師長。

抗戰結束後,劉玉章被派往東北,在遼瀋戰役中,與自己的老同學林彪對峙。也許是對這場戰爭的勝負早有預判,劉玉章不惜抗令而死守方便出海的營口。

果然,1948年遼瀋戰役末期,劉玉章率部從營口入海,僥倖逃離東北。

此舉也是劉玉章成為遼瀋戰役中,國民黨唯一逃脫的主力部隊。

薛嶽:二戰剿滅日軍最多的中國抗日「戰神」

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 廣東韶關人,綽號「老虎仔」,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抗日名將。

薛嶽將軍照片

1918年,薛嶽開始追隨孫中山,成為粵軍著名」三劍客」之一。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到1938年6月,薛嶽分別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左翼軍中央作戰區總指揮、左翼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衛戍區第一兵團總司令,輾轉全國各地指揮軍隊抗日。

1939年9月開始,薛嶽開始組織長沙會戰。採用自創的「天爐戰法」, 薛嶽指揮的4次長沙會戰中,除最後一次失利外,前三次均取得勝利,累計殲滅十萬餘日軍。

薛嶽在指揮長沙保衛戰

薛嶽也因此成為「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被譽為抗日「戰神」。

因抗日戰績卓著,薛嶽先後獲得了民國政府的「青天白日勳章」和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

你們遭遇薛伯陵(薛嶽)務必持重——毛澤東

撼山易,撼薛將軍難。——日軍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

薛嶽(中)照片

黃杰:曾救駕蔣介石的「逃跑將軍」

黃杰(1904年11月2日~1996年10月29日) , 湖南長沙人。1924年考入黃埔一期。1960年晉升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一期畢業照

黃埔軍校畢業後,黃杰便留校擔任排長。1927年起,加入國民革命軍,歷任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方面軍副司令員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杰先後參加了長城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滇西緬北戰役等共5次重大會戰,戰功卓著。

尤其是在反攻滇西緬北戰役中,黃杰歷經8個月浴血奮戰,擊敗了日軍56師團,打通了中緬、中印交通線,保證盟國對中國的抗戰物資援助。

慘烈戰鬥後的街道

事後,黃杰被美國政府授予」自由勳章」。

但是,黃杰的軍事生涯中,也有一個至今令人疑惑不解的敗筆。

1938年5月,驕縱的土肥原師團2萬人孤軍深入徐州。

而這個師團的師團長就是籌建偽滿洲國、鎮壓東北抗日運動、策劃華北自治的劊子手土肥原賢二。

為了消滅這個中國人民的死敵,蔣介石親自飛往鄭州,指揮第一戰區的司令程潛,要用12萬人消滅土肥原賢二的2萬人,並自信地認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就在程潛預計再有兩到三天即可全殲土肥原的時候,負責阻擊日軍的第8軍軍長黃杰,居然莫名其妙地棄城逃走了。

黃杰(左)與蔣介石

這一舉動,直接導致土肥原逃脫包圍。

事後,黃杰解釋因為他的電臺被炸,無法與程潛的第一戰區取得聯繫,所以才逃跑。

於是,國民黨內部譏諷黃杰為「逃跑將軍」。

不過,由於黃杰曾經在中原大戰時,對蔣介石有「救駕」之功,並且又是蔣介石的嫡系,這次逃跑行為並未使他受到嚴懲。

彭孟緝:命戰士將火炮推入河中的中國炮兵三傑之一

彭孟緝(1908年9月12日~1997年12月19日), 湖北武漢人。黃埔五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總參謀長。

黃埔軍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戰野炮兵學校進修。

正是由於由於這次進修,使得彭孟緝對炮兵有著精深的研究。1936年4月,彭孟緝被任命為陸軍炮兵學校重炮兵團團長。而這個團,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機械化重炮團。

抗戰期間,彭孟緝參加過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升至陸軍總司令部中將炮兵指揮官。而當時總司令部的總司令,是大名鼎鼎的何應欽。

1937年11月,在淞滬會戰撤退時,炮兵第十團的部分火炮被埋下地雷的公路橋擋住去路。萬般無奈的彭孟緝,忍痛命令被炮兵看得比生命還珍貴的、中國當時極為緊缺的重炮推入河中。

淞滬會戰炮兵陣地

1945年5月彭孟緝任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炮兵指揮部中將指揮官。

當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時,彭孟緝主持了日本炮兵部隊的受降儀式。

對於我國機械化重炮兵的發展,彭孟緝功不可沒。

他死後,葬於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第八號墓穴。

葛先才:參與了守城時間最長、殺傷日軍最多的衡陽保衛戰

葛先才(1904年~1997年), 湖北漢川人,黃埔第四期畢業。

葛先才照片

抗戰爆發後,任第十軍預備第十師師長,軍事委員會少將高參。

他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和衡陽保衛戰。

讓葛先才成名的要數其參與的衡陽保衛戰。此戰役中,葛先才配合第10軍軍長方先覺,率領18000餘名中國軍人,面對11萬日軍的瘋狂進攻,死守衡陽竟然長達47晝夜。

最終,在衡陽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困境下,眼看死守衡陽再已無任何成功的可能性,軍長方先覺率領葛先才等部將,以保全中國傷兵為條件,無奈投降。

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數據,此戰中,中國軍隊死傷1.5萬餘人,犧牲7400餘人。日軍則遭受到了死傷7萬人,被擊斃4.8萬人的重創。

衡陽保衛戰中被炸斷的衡陽湘江大橋

這次衡陽保衛戰,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與日軍正面交戰中守城時間最長、殲滅日軍最多的單次戰例,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此戰,儘管葛先才等中方將領無奈投降,但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骨氣,使日軍不得不面對「雖勝猶敗」的結局。

衡陽保衛戰中,倖存的老兵聶鼎權老人

參考文獻:

新華社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

人民網《蔣經國逝世26周年,臨終嘆李登輝是人生敗筆》

相關焦點

  • 終於有人反對李登輝葬入抗日將領墓地了
    李登輝七月底辭世,遺體規劃安葬新北止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引發退伍軍人反彈。「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南加州分會」發出聲明表示,呼籲民進黨「政府」勿讓爭議如此大的李登輝入葬五指山「國」軍公墓,玷汙「中華民國革命軍人」英靈安息聖地。
  • 李登輝將葬五指山公墓,臺灣退役軍人批玷汙英靈安息聖地
    李登輝日前病亡,蔡英文辦公室目前規劃葬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但因李的「臺獨」意識形態,此舉引來退伍軍人反彈。臺灣退伍軍人協會南加州分會對此發出聲明表示,呼籲民進黨當局勿讓爭議如此大的李登輝入葬五指山公墓,玷汙軍人英靈安息聖地。
  • 一個日本青年巖裡政男
    人的命運難測,就在這個「日本仔」從軍打仗的差不多時候,一個叫巖裡政男的日本青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讀農林經濟科讀書。二次大戰開始,巖裡政男被徵召轉讀日本預備士官學校炮兵科。他的兄長巖裡武則同樣被徵召入伍,被派到東南亞打仗,最後在馬尼拉之役戰死沙場,其靈牌被供奉在靖國神社之內。
  • 臺軍五指山公墓大中國意識濃烈,巖裡正男要葬這?
    巖裡正男病亡後,傳將葬於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的臺軍示範公墓「特勳區」最高處,待家屬進行最後確認。臺軍示範公墓基於軍方傳統,大中國意識濃烈,沿路上可看到標語如「異日國家得統一、家祭毋忘告乃翁」,另處處可見和國民黨徽接近的青天白日徽,調性不合會不會是家屬評估巖裡正男墓地的考量?
  • 蓋棺論定李登輝(巖裡政男)的叛國四大罪
    李原名巖裡政男,光復後改名李登輝。龍巖李氏,因此取日本姓為「巖裡」。他的兄長叫巖裡武則,是日本皇軍,在太平洋戰死,靈牌奉祀於日本靖國神社。李幼時唸私塾,以日文發音誦讀論語孟子,還讀古事記,平家物語,玉勝間,源氏物語等,受正規日式教育。高校期間,受老師鹽見燻的影響,立志學習農業經濟,希望到滿洲,幫助日本解決糧食問題。20歲赴日,入讀京都帝國大學。
  • 臺海觀瀾|別了,李登輝;別了,巖裡政男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明天(2020年9月19日),蔡英文當局將要為7月30日去世的臺灣前領導人李登輝舉辦追思會,為此,美國專門派遣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赴臺參會。
  • 「巖裡政男」死了,他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文/行走斯圖卡7月30日,對於很多島內的分裂分子而言,是如喪考妣的一天,因為他們的精神支柱、「臺獨教父」李登輝死了,而他的政治圖謀也將會是一樣的下場。李登輝的標籤很多,「臺獨教父」、「媚日」、「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對於他,人民日報早就下了定論,稱他是「站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成為中華民族利益的出賣者」;新華社也評論稱,「李登輝必定會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舊書裡的故事:川軍抗日將領劉湘贈書與藏書
    作者 | 夜航書屋(孔網店鋪:夜航書屋)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書店日記# 舊書裡的故事7:川軍抗日將領劉湘贈書與藏書歷年來,在全國範圍內淘獲劉湘贈書與藏書多種,今列舉如下,以饗同好,更向忠勇無畏的川軍將士們致敬。
  • 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逝世,他還有個名字,巖裡政男,為什麼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逝世,享年97歲,曾被蔣經國嘆息,看錯人了,李登輝祖籍是福建永定,出生於臺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可是翻下他的簡歷,為什麼有一個貌似日本的名字【巖裡政男】,難道他真的是日本人嗎?
  • 日本人巖裡政男——李登輝簡史
    讓人感到可笑的是,作為最早倡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國民黨,居然選了一個曾經妄想加入日本國籍,並取日本名「巖裡政男」的潛在漢奸,中山先生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李登輝繼任「總統」,首先面對的就是兩年後大選。以他的資歷,國民黨內部一票大佬瞧不上。早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臺灣政治勢力就劃分成兩大陣營。從大陸遷移過去的軍民一派,本地原住民一派。
  • 臺灣各界口誅筆伐聲討李賊登輝媚日言行
    洪秀柱情緒激動表示,「難怪他的名字叫做巖裡政男,他是日本人。」洪秀柱指出,我們讓日本人做了12年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到現在李仍在接受臺當局供養。洪秀柱指出,臺灣此前捍衛地區主權、漁權的行動中,李登輝居然說是我們在騷擾日本,「這話能聽嗎?全臺灣民眾都要站起來批判他,人人得而(誅之),我不好意思說那兩個字,實在太過分了,一起口誅筆伐!」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隨後也說話了。
  • 登輝活了98歲,埋葬在五指山軍人公墓,1943年,他在山東住了五天
    阿輝,別名巖裡政男。又名登輝。 阿輝活了98歲(虛歲),他病亡後,埋葬在中國臺省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軍人公墓。
  • 揭秘:《正者無敵》中川軍抗日將領的原型(圖)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湘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參加抗日,由一名封建軍閥轉變成為愛國將領。川軍首領劉湘的抗戰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鼓舞著整個軍隊的士氣。「七七事變」之後僅3天,劉湘便電呈蔣介石,並通電全國各省市軍政長官,請纓抗戰。此後一個月內,劉湘在川多次發表講話,並調防軍隊,準備糧草,積極備戰。同年8月7日,劉湘乘飛機離川參加國防聯席會議,商討抗戰事宜。
  • 抗日將領吉鴻昌慷慨就義11.24
    抗日將領吉鴻昌慷慨就義在80年前的今天,1934年11月24日 (農曆十月十八),抗日將領吉鴻昌慷慨就義。抗日將領吉鴻昌1934年11月24日,吉鴻昌在北平陸軍監獄被槍殺。臨刑前,吉鴻昌以手為筆在地上疾書絕命詩一首:恨不抗日死,胃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河南扶溝人,1895年生。1913年參加馮玉祥部隊,從士兵提升為旅長,有「吉大膽」之稱。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1931年8月因拒絕「剿共」被蔣介石撤職,9月被勒令出國「考察」。
  • 最悲情的抗日將領,最悲情的抗日武裝,變賣家產抗日,飲恨而亡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中華大陸上湧現了非常多的抗日武裝。有大有小,雖然規模不同戰力不同,但是在抗日的戰場上,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的英雄。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便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最悲情的一位抗日將領以及他率領的最悲情的抗日武裝。這位抗日將領的名字叫做方振武。
  • 「指崖屹立鎮山川」——永康五指山
    五指山和永康市之間的距離約為20公裡,距離東陽橫店影視城市不到5公裡,有桃巖、之峰和坪頭三個景區,總面積50.8平方公裡,主峰海拔718米。景區人文景觀豐富,松樹遮擋陽光,翠竹搖曳,泉水叮咚,山鳥啁啾,明麗,特別適合中老年遊客。五指巖主峰海拔712米,方圓5公裡,大約是浙東著名的芳巖的兩倍。
  • 新黨:李登輝骨灰應進日本靖國神社或葬在蔡英文父親墓地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據傳李登輝將葬在新北市汐止五指山軍人公墓,新黨10日將召開記者會,強調對於多次表示自己是日本人的李登輝,葬在該處將無法安息,新黨認為,應該請「駐日代表」謝長廷安排日本靖國神社,請其將李登輝之骨灰帶回日本,
  • 盤點十八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軍級將領
    1、佟凌閣,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戰死,時任國民國民軍第29路(西北軍)軍代理軍長(一同戰死的還有第29路軍132師師長趙登禹)。佟凌閣是第一位戰死的軍級將領。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2、郝夢齡,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時任第9軍中將軍長。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 《中天懸劍》連奕名塑造傳奇抗日將領王勁哉
    所有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都不是單純的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型。就象連奕名導演的著名電視劇《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就是根據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的真實故事改編。《野火春風鬥古城》的劇情是根據同名的紀實小說改編的。而這次的跨年大戲《中天懸劍》中的男主角肖弋將軍,則是根據抗日將領王勁哉的真實人物改編。
  • 被錯殺的抗日將領,其墓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 陳先樞 沈紹堯抗日將領彭勱之墓彭勱墓位於長沙縣開慧鎮報母村塔山(原屬白沙鄉)的一小包上,四周為連綿山丘。墓坐北朝南,由土冢、土圍、墓碑組成。主碑為麻石,高1.2米、寬0.5米,上刻抗日名將宋希濂所題「抗日將領彭勱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