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巖裡政男——李登輝簡史

2020-12-14 歷史百科傳播者

1988年元旦剛過,臺灣地區負責人蔣經國醫治無效,在榮民總醫院逝世,職務由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繼任。

李登輝1923年出生於臺灣省臺北縣三竹鄉,家境較好,受過完善的文化教育。早在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因此當李登輝出生時,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了近三十年時間。三十年的殖民統治徵服不了中華民族,卻能徵服某些天生腦後有反骨的叛逆者。李登輝的哥哥李登欽曾參加日軍,在菲律賓執行軍事任務,然後死於戰爭。

後來李登輝退休去日本訪問,還曾打著思念兄長的名義參觀靖國神社,激起華人一致譴責。往往無恥之徒心裡素質都好,他更是其中翹楚。

日本曾經規定,從殖民地過來的留學生不可以選政治或者法律專業,所以李登輝選擇了農學。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因為在農業方面取得成績,才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收益。1972年,時任「政務院長」的蔣經國招攬李登輝做了政務委員,其時他只有49歲,是政務委員中最年輕一位。加上之前有去美國深造經歷,隨後不久,其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屢屢高升。1976年,任國民黨中央委員。1978年任臺北市長,然後在1979年,升任國民黨中央常委,進入權力核心。

五年後,李登輝又以臺灣省主席身份晉升「副總統」,從1972年到1984年,僅僅12年時間,李登輝從大學教授成為臺灣政壇二號人物,升遷之快除了蔣經國器重,其自身鑽營及政務能力也的確非常人可比。

蔣經國在最後一任只幹了三年便逝世,按照規定,臺灣「總統」職務由「副總統」繼承。讓人感到可笑的是,作為最早倡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國民黨,居然選了一個曾經妄想加入日本國籍,並取日本名「巖裡政男」的潛在漢奸,中山先生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李登輝繼任「總統」,首先面對的就是兩年後大選。以他的資歷,國民黨內部一票大佬瞧不上。早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臺灣政治勢力就劃分成兩大陣營。從大陸遷移過去的軍民一派,本地原住民一派。前面說過,因為日本已經奴役了臺灣三十年,原住民中青壯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殖民教育,他們對中華文化和自身民族屬性非常淡漠。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有個顯著特點,就是信仰無根。既不認同中國人身份,又很難向異國靠攏。也正因為無法靠攏,他們反而更加憎恨自己真正的祖國。

李登輝正是那批人,他雖然在嘴上喊著一個中國,實際上骨子裡就有分裂之心。為了取得蔣經國信任,這隻狼披了多年羊皮,終於進入了權力頂峰。其他國民黨籍元老多數是從大陸過去的「外鄉人」,因此反對李登輝,就是外來與本土勢力的角逐。角逐焦點便是1990年大選。最主要勁敵是林洋港,這個林洋港雖然也是臺灣土著,但其性格與李登輝完全不同,用我們老百姓話講,是一個認得祖宗的人。他任內成績斐然,施政綱領與國民黨元老非常契合,因此深得外來派推崇。如果不使出花招,李登輝戰勝林洋港基本無望。

這當然不僅僅是對手擁有反對派支持,更主要的是在晉升履歷上,李登輝基本是踩著林洋港腳印前進的。從臺北市長到臺灣省主席,都是「林走李接」,亦步亦趨。按常理說,同樣作為蔣經國大力培養的接班人,林應該排在李之上。偏偏在林洋港任臺灣省主席時政績優異,功高震主令蔣經國非常不開心。於是林洋港被明升暗降,調到了「內政部」任職。表面上更加靠近權力核心,實際上失去了封疆大吏的政治優越地位。

歷史就是這麼滑稽。單純論施政能力和個人才華,林洋港遠遠超過李登輝,可惜1981年時的蔣經國剛剛擊敗嚴家淦上位,第一要務就是鞏固權力,因此誰有威脅打擊誰,完全不考慮對錯。林洋港在錯誤的時間展露了才能,沒有逃過被邊緣化和雪藏的命運。

1990年臺灣「大選」,競爭者分別是李登輝、李元簇對陣林洋港、蔣緯國。為求必勝,他找到林洋港好友蔡鴻文勸說林洋港放棄參選,可謂恩威並施。一方面他承諾只擔任一屆「總統」,之後讓位出來,並支持林洋港參選,另一方面託蔡鴻文之口,聲稱如果鷸蚌相爭,國民黨就要分裂,言外之意如果自己不能獲勝,就帶著一部分人另起爐灶。林洋港以大局為重,仔細思量過後,決定放棄競選。

他的決定雖然處於公心,但也得罪了蔣緯國和其背後勢力,兩人關係開始出現裂縫,這也正中李登輝下懷。搞定林洋港之後,李登輝、李元簇成功當選臺灣地區正、副負責人。為了繼續排擠反對派勢力,清除異己和安插親信。李登輝拿出「政務院長」作誘餌,開始策劃「二桃殺三士」。時任政務院長的俞國華是蔣介石同鄉,元老派核心。李登輝首先任命李煥為新的「行政院長」,逼迫俞國華讓位。一年之後,又以郝柏村取代李煥

,這樣前後更替,使三人頓生嫌隙。卸任者皆認為後來者走了李登輝後門,導致相互猜疑,互有矛盾。緊接著,李登輝私下裡指示人策劃群眾遊行反對郝柏村,以此為藉口免掉了他的「行政院長」職務。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沒有經過任何調查情況下出手免掉政府首腦,說不是陰謀,連小孩子都不信。

在免掉郝柏村同時,李登輝藉機又敲打了一下林洋港。事情源於在美國訪問時期,有人郝柏村,林洋港便予以解釋和澄清。結果返回臺灣,李登輝以此為藉口指責林洋港,後者憤而反擊,結果被再度排擠,從此後遠離了政治核心。最終,「行政院長」由連戰接任。連戰是鐵桿親信。李登輝坐在辦公室裡品著阿里山珠露茶自語道:穩了。作為副手的連戰,之所以深得喜愛,一方面因為他不會反對李登輝,另一方面,是他的無能恰好能為在野黨讓路。李登輝用盡權謀,把國民黨搞得四分五裂。

他又拋出了「兩國論」,完全悖逆了國民黨宗旨,黨內地位一落千丈。為了避免下野後遭到清算,他迫切需要扶持其他黨派上臺,這樣或可以苟延殘喘下去。因此早在他在臺上之時,就積極為本應是對手的民進黨大開綠色通道,直接導致了2000年「大選」國民黨的失敗。

下臺之後,李登輝更是以日本人身份自居,極力鼓動民進黨分裂臺灣,多年的煽陰風,點鬼火導致年輕一代對統一的意願越來越薄弱。

雖說他已平安過渡,但他必將和秦檜,汪精衛之流一樣,接受歷史對他的審判,必將受到丹青史冊的痛斥!

相關焦點

  • 臺海觀瀾|別了,李登輝;別了,巖裡政男
    臺灣藍綠兩大政治派別、以至臺灣社會各界對李登輝有不同的評價,而明天的追思會,等於是臺灣當局對李登輝的蓋棺論定。李登輝是近幾十年來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筆者對此人的經歷和歷史地位也有一個簡要的概述。
  • 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逝世,他還有個名字,巖裡政男,為什麼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逝世,享年97歲,曾被蔣經國嘆息,看錯人了,李登輝祖籍是福建永定,出生於臺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可是翻下他的簡歷,為什麼有一個貌似日本的名字【巖裡政男】,難道他真的是日本人嗎?
  • 一個日本青年巖裡政男
    這個乞丐不大講話,街坊都稱呼他「日本仔」。後來聽爸爸說,「日本仔」是二戰時侵略香港的日軍,戰後日本投降,不知道是甚麼原因,他滯留在香港,一過就是幾十年。我當時覺得他的人生很悲慘,被國家派到異地打仗,最終流落異鄉,與家人永久分離,終生行乞過活。人的命運難測,就在這個「日本仔」從軍打仗的差不多時候,一個叫巖裡政男的日本青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讀農林經濟科讀書。
  • 蓋棺論定李登輝(巖裡政男)的叛國四大罪
    李登輝生於臺灣被日本殖民時期的臺北淡水,祖藉福建龍巖。抗戰勝利當年,他22歲。李原名巖裡政男,光復後改名李登輝。龍巖李氏,因此取日本姓為「巖裡」。他的兄長叫巖裡武則,是日本皇軍,在太平洋戰死,靈牌奉祀於日本靖國神社。李幼時唸私塾,以日文發音誦讀論語孟子,還讀古事記,平家物語,玉勝間,源氏物語等,受正規日式教育。
  •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李登輝?
    儘管李登輝曾經在媽祖廟宇學漢語,但主要還是上日本人開辦的公立學校。  李登輝自己說,十七歲那年日本人發起皇民化運動,因此改名「巖裡政男」。  更誇張的是他哥,李登輝說,「李登欽的日本精神很強,很日本化,他是日本籍的臺灣人,也就是日本人。」
  • 李登輝其人,精日、「臺獨」、背叛……
    早在淡水公學校高等科、私立淡水中學就學時,李登輝就對日語名著如《古事記》《源氏物語》《平家物語》等耳熟能詳,「國語」(日文)考試能得滿分。他讀書是用功的,不過不算很合群,喜獨來獨往,唯一參加的團體活動是日本劍道訓練。1941年,「皇民化」政策影響下,去中文姓改日本名愈發風行,於是,李登輝成了「巖裡政男」。
  • 想做「日本人」的李登輝,是如何成為寶島發展歷史的罪人
    關於李登輝是不是日本人,這個論題已經討論了非常久了。主要原因是:說是日本人吧,族譜上明明寫著祖籍是福建永定人;說不是日本人吧,其一生都極其向往日本,甚至一度將自己的名字改成日本名字:巖裡政男。2017年7月,臺灣天空傳媒曾以「歷史大審判!
  • 李登輝就是「日本最喜歡的臺灣人」
    資料圖:李登輝1月11日在最新一期的日本《文藝春秋》雜誌上發表新的言論,他稱,「多說幾次也一樣,釣魚島就是日本的領土。日本絕對不要對故弄玄虛的『中華帝國』做出讓步。」圖為李登輝與訪臺的日本自民黨前首相安倍晉三會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1月12日消息,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李登輝,究竟是臺灣人或日本人?》
  • 「巖裡政男」死了,他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李登輝的標籤很多,「臺獨教父」、「媚日」、「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對於他,人民日報早就下了定論,稱他是「站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成為中華民族利益的出賣者」;新華社也評論稱,「李登輝必定會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變色龍李登輝死了,他的名字將被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
    李登輝,客家人。1923年1月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今新北三芝)的「源興居」。 2013年年初,臺灣官方一份調查報告中提到,「他的親生父親應該是日本人」,這個結論無疑是正確的。李登輝從小就跟父親一起去了日本學習。 在日本,李登輝的名字就變成了「巖裡政男」。
  • 戚嘉林:李登輝日本身世與親日仇中之謎
    但在當時這樣的政治氛圍下,李登輝是在念小學「公學校」時就取名「巖裡政男」。李登輝是1929年六歲時始入三芝公學校上學,後因父親職務遷調關係,曾經轉學在南港、三芝、淡水等三所小學就讀,於1935年淡水公學校畢業。
  • 自稱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扒一扒,李登輝到底...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7月30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因病去世。李登輝有很多個標籤,農業經濟專家,臺共地下黨員,國民黨前主席,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臺獨」精神領袖,還有,「巖裡政男」。
  • 黃智賢:李登輝死了,留給臺灣什麼
    > 文/黃智賢臺灣政治評論家、《夜問打權》主持人李登輝(巖裡政男)享耆壽98歲。
  • 李登輝簡歷照片、死亡時間 李登輝病亡終年98歲
    李登輝  北京時間28日晚至29日凌晨,兩岸社交媒體就瘋傳「李登輝死訊」,但臺灣三立新聞網隨後報導稱,李登輝創立的「臺灣團結聯盟」發表聲明,澄清此為「假消息」,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也表示是「假消息」。
  • 終於有人反對李登輝葬入抗日將領墓地了
    李登輝七月底辭世,遺體規劃安葬新北止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引發退伍軍人反彈。「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南加州分會」發出聲明表示,呼籲民進黨「政府」勿讓爭議如此大的李登輝入葬五指山「國」軍公墓,玷汙「中華民國革命軍人」英靈安息聖地。
  • 李登輝一生演繹背叛,註定他是真臺獨,註定他遺臭萬年
    日本皇民巖裡政男——奴化的矮子,思想的原罪1923年,李登輝生於臺灣日據時期的臺北州淡水郡,本是福建永定客家族後裔。1940年,日本殖民臺灣開始強制推行「皇民化」運動,李登輝就此改名為巖裡政男,他的哥哥李登欽改名為巖裡武則。
  • 李登輝死了!近年來多次傳死訊
    據臺媒,臺北榮總證實,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已在7月30日17點24分病逝,終年98歲。此前其已多次被傳死訊,今日被坐實。李登輝,又名巖裡政男,客家人,在其任內,鼓吹"臺獨",導致兩岸關係惡化。李登輝在中學時期,成績優異,但常常獨來獨往,顯示其另類的一面。當年李登輝與蔣經國初識時,是以農業問題專家的身份,之後得到了蔣經國的賞識,從而平步青雲。李登輝在仕途升遷中,曾由於其資歷太淺遭人非議,然而蔣經國力排眾議,將他選拔進入中常會,決定培養他成為接班人。
  • 李登輝稱"臺日同屬一國" 洪秀柱斥"不忠不義老瘋癲"
    李登輝投書日媒,指70年前「臺灣和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洪秀柱痛批李登輝是不忠、不仁、不義的「老番顛」。(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中國臺灣網8月20日訊 臺灣地區想逛會定李登輝日前投書一家立場偏右的日本媒體,聲言二戰期間的臺灣人「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並稱「70年前,臺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既然是同一個國家,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
  • 李登輝去世,日本政府表示不會派特使參加葬禮,舔狗一無所有啊!
    「我是日本人」1923年1月,李登輝出生於臺北淡水郡三芝莊,1923年的臺灣還正處被日本所殖民統治,在當時日本殖民教育下臺灣有兩種人,一種是堅決抵制「皇民化」教育,堅持自己是漢人是中國人:而另一種則是迫於現實,向日本殖民者低頭接受「皇民化」教育的人,李登輝恰恰屬於後者,他不但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叫巖裡政男。
  • 李登輝將葬五指山公墓,臺灣退役軍人批玷汙英靈安息聖地
    李登輝日前病亡,蔡英文辦公室目前規劃葬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但因李的「臺獨」意識形態,此舉引來退伍軍人反彈。臺灣退伍軍人協會南加州分會對此發出聲明表示,呼籲民進黨當局勿讓爭議如此大的李登輝入葬五指山公墓,玷汙軍人英靈安息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