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別了,李登輝;別了,巖裡政男

2020-12-14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明天(2020年9月19日),蔡英文當局將要為7月30日去世的臺灣前領導人李登輝舉辦追思會,為此,美國專門派遣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赴臺參會。

臺灣藍綠兩大政治派別、以至臺灣社會各界對李登輝有不同的評價,而明天的追思會,等於是臺灣當局對李登輝的蓋棺論定。

李登輝是近幾十年來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筆者對此人的經歷和歷史地位也有一個簡要的概述。

綜合而言,李登輝的一生分為4個階段,可以用16個字概括:結緣農林、由農轉政、由統轉「獨」、「臺獨」教父。

所謂名正言順,在敘述這四個階段之前,先把名稱搞清楚。1940年,佔領臺灣的日本殖民當局發起更改姓名運動,李登輝改名為巖裡政男。故而,李登輝有兩個正式的名字。

李登輝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是日據時期,從1923年出生到1946年。

李登輝屬客家人,祖籍福建永定,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鄉(今臺北縣三芝鄉)埔坪村。因為父親李金龍是警察,調動頻繁,李登輝也因此隨父不斷搬家、轉學,從6歲到12歲期間念過四所學校。1943年,李登輝赴日,就讀京都帝國大學。因日本不準殖民地的學生攻讀法政科系,李登輝選擇該校農學部的農林經濟專業就讀。1945年臺灣光復。1946年,李登輝返臺,進入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繼續其學業。

因為上述經歷,農林專長成為李登輝的人生底色。後來他兩次赴美,先後求學於依阿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學的都是農林專業,並獲得了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學位。

李登輝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是兩蔣統治時期,時間跨度為1946年至1988年。

這個階段前期,雖然李登輝也曾因思想先進加入臺灣共產黨,但總體而言,他是一直沿著農林專業這個方向往前走的,並擁有臺灣大學教授這樣一個較高的社會地位,其兼任的社會職務也和農業有關。

這期間,因為曾經加入共產黨的緣故,李登輝至少兩次被臺灣情治部門逮捕、審查。

筆者分析,被臺灣情治部門調查的經歷給了李登輝極大的刺激,促使他認清現實,從學術道路上走出,轉而投身政治。

1971年,李登輝加入國民黨,開啟從政之路,並迅速成為臺灣政壇的新星。

1972年,蔣經國出任臺灣「行政院長」,延攬李登輝入閣,擔任「政務委員」,主管農業。此時的李登輝雖然進入臺灣政壇,但身上依然有農林專業的痕跡。

1978年,蔣經國出任臺灣領導人,李登輝被任命為臺北市長。1979年,李登輝成為國民黨中常委。擔任臺北市長和國民黨中常委,標誌著李登輝逐漸褪去農林專業這個技術官僚的外衣,正式成為一名職業政客,並踏進了國民黨的權力核心。

此後李登輝快速升遷,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1981年,李登輝被任命為臺灣省主席。1984年,李登輝就任臺灣「副總統」,成為蔣經國欽定的接班人。

李登輝人生的第三個階段,是主政臺灣時期,時間跨度為1988年至2000年。

1988年1月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在很短的時間內繼承權力,既成為臺灣領導人,也當上了國民黨主席,集黨、政大權於一身。此後在1990年和1996年的兩次選舉中,李登輝均競選成功,續任臺灣領導人。

這個時期,除了內政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放,在兩岸關係方面,李登輝主政前期以促進統一為主,主政後期逐漸暴露、明晰了其「臺獨」面目。

1990年8月,李登輝當局組建「國家統一委員會」,當年10月,組建海基會。

1991年2月,臺灣「國家統一委員會」制訂《國家統一綱領》。該綱領確認了「一個中國」的目標,強調「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1992年,兩岸兩會在香港多次商談,達成「九二共識」。

1993年4月,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見面會談,是為著名的「汪辜會談」。

1994年是李登輝由統轉「獨」的轉折點。

這一年,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採訪李登輝並發表訪談記錄。司馬的原文題目為「場所的悲哀」,臺灣《自立晚報》在翻譯刊登時將題目改為《生為臺灣人的悲哀》。在訪談中,李登輝把臺灣稱作「無主之地」,認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並自稱摩西,要率領民眾建立「臺灣人的國家」。

這篇訪談一經披露,島內外輿論一片譁然。

之後李登輝於1995年訪美,意欲依仗美國推行漸進式「臺獨」。這引起大陸方面的激烈反應,不但大陸媒體口誅筆伐,人民解放軍也連續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警告「臺獨」,甚至將飛彈彈著點劃定在臺灣南北兩個港口附近,等於對臺灣的航運進行了封鎖。這個時期被專家學者定義為1996年臺海危機。

臺海危機之後,李登輝對其「臺獨」主張已經不再掩飾。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同年,李登輝出版《臺灣的主張》一書,主張將中國的分為七塊。

在此之前,大陸的《人民日報》已經給李登輝定性,稱其為「臺獨」的總後臺。

李登輝人生的第四個階段,是夕陽期,時間跨度為2000年至2020年。

這個時期的李登輝,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依然活躍,並被島內外的「臺獨」勢力尊為精神領袖。可以說,這個時期的李登輝是以「臺獨」教父的身份存活於世上。

讓海內外尤其是大陸網友同感震驚的,是李登輝驚人、旺盛的生命力。20年的時間內,島內數次傳出李登輝病危的消息,但每一次都被證明是假消息。直到今年7月30日,李登輝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活了整整98歲。

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李登輝是推動臺灣偏離統一方向、走向「臺獨」的第一人,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

如果將來兩岸以和平方式、或者以很小的代價實現統一,那麼在歷史學家的筆下,李登輝的所作所為,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小插曲、小曲折。

如果將來兩岸以非和平的方式、以激烈的方式、以生靈塗炭的代價實現統一,那麼,李登輝就是始作俑者,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蓋棺未論定,兩岸以何種方式統一,決定了李登輝在歷史上處於什麼地位。

這一天還沒有到來,應該也不遠了。

別了,李登輝;別了,巖裡政男。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巖裡政男——李登輝簡史
    1988年元旦剛過,臺灣地區負責人蔣經國醫治無效,在榮民總醫院逝世,職務由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繼任。李登輝1923年出生於臺灣省臺北縣三竹鄉,家境較好,受過完善的文化教育。早在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因此當李登輝出生時,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了近三十年時間。
  • 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逝世,他還有個名字,巖裡政男,為什麼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逝世,享年97歲,曾被蔣經國嘆息,看錯人了,李登輝祖籍是福建永定,出生於臺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可是翻下他的簡歷,為什麼有一個貌似日本的名字【巖裡政男】,難道他真的是日本人嗎?
  • 蓋棺論定李登輝(巖裡政男)的叛國四大罪
    李原名巖裡政男,光復後改名李登輝。龍巖李氏,因此取日本姓為「巖裡」。他的兄長叫巖裡武則,是日本皇軍,在太平洋戰死,靈牌奉祀於日本靖國神社。李幼時唸私塾,以日文發音誦讀論語孟子,還讀古事記,平家物語,玉勝間,源氏物語等,受正規日式教育。高校期間,受老師鹽見燻的影響,立志學習農業經濟,希望到滿洲,幫助日本解決糧食問題。20歲赴日,入讀京都帝國大學。
  • 一個日本青年巖裡政男
    人的命運難測,就在這個「日本仔」從軍打仗的差不多時候,一個叫巖裡政男的日本青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讀農林經濟科讀書。二次大戰開始,巖裡政男被徵召轉讀日本預備士官學校炮兵科。他的兄長巖裡武則同樣被徵召入伍,被派到東南亞打仗,最後在馬尼拉之役戰死沙場,其靈牌被供奉在靖國神社之內。
  • 「巖裡政男」死了,他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文/行走斯圖卡7月30日,對於很多島內的分裂分子而言,是如喪考妣的一天,因為他們的精神支柱、「臺獨教父」李登輝死了,而他的政治圖謀也將會是一樣的下場。李登輝的標籤很多,「臺獨教父」、「媚日」、「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對於他,人民日報早就下了定論,稱他是「站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成為中華民族利益的出賣者」;新華社也評論稱,「李登輝必定會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李登輝其人,精日、「臺獨」、背叛……
    1941年,「皇民化」政策影響下,去中文姓改日本名愈發風行,於是,李登輝成了「巖裡政男」。1942年,「巖裡政男」考上臺北高等學校,同學40人中僅有三四個是臺灣人,但「巖裡政男」的感覺挺好,「沒有遭受歧視,反而感覺老師疼我,同學中也沒有人公開對我說過什麼奇怪的話」。次年,「巖裡政男」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留學。
  • 變色龍李登輝死了,他的名字將被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
    李登輝,客家人。1923年1月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今新北三芝)的「源興居」。 2013年年初,臺灣官方一份調查報告中提到,「他的親生父親應該是日本人」,這個結論無疑是正確的。李登輝從小就跟父親一起去了日本學習。 在日本,李登輝的名字就變成了「巖裡政男」。
  • 李登輝死了!近年來多次傳死訊
    據臺媒,臺北榮總證實,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已在7月30日17點24分病逝,終年98歲。此前其已多次被傳死訊,今日被坐實。李登輝,又名巖裡政男,客家人,在其任內,鼓吹"臺獨",導致兩岸關係惡化。李登輝在中學時期,成績優異,但常常獨來獨往,顯示其另類的一面。當年李登輝與蔣經國初識時,是以農業問題專家的身份,之後得到了蔣經國的賞識,從而平步青雲。李登輝在仕途升遷中,曾由於其資歷太淺遭人非議,然而蔣經國力排眾議,將他選拔進入中常會,決定培養他成為接班人。
  •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李登輝?
    儘管李登輝曾經在媽祖廟宇學漢語,但主要還是上日本人開辦的公立學校。  李登輝自己說,十七歲那年日本人發起皇民化運動,因此改名「巖裡政男」。  更誇張的是他哥,李登輝說,「李登欽的日本精神很強,很日本化,他是日本籍的臺灣人,也就是日本人。」
  • 想做「日本人」的李登輝,是如何成為寶島發展歷史的罪人
    關於李登輝是不是日本人,這個論題已經討論了非常久了。主要原因是:說是日本人吧,族譜上明明寫著祖籍是福建永定人;說不是日本人吧,其一生都極其向往日本,甚至一度將自己的名字改成日本名字:巖裡政男。2017年7月,臺灣天空傳媒曾以「歷史大審判!
  • 黃智賢:李登輝死了,留給臺灣什麼
    黃智賢:李登輝死了,留給臺灣什麼 2020-07-31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登輝生命走向終點,「臺籍花瓶」在兩岸掀起的驚濤駭浪餘波未平
    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李登輝夫人也都在前一天,到榮總探視。李登輝這一生有相當多可說的,在關鍵時刻關鍵行動,能看出一個人的特點。1988年1月13號,蔣經國病逝,當時擔任蔣經國副手的李登輝,這個「臺籍花瓶」就繼任了位置。
  • 李登輝就是「日本最喜歡的臺灣人」
    資料圖:李登輝1月11日在最新一期的日本《文藝春秋》雜誌上發表新的言論,他稱,「多說幾次也一樣,釣魚島就是日本的領土。日本絕對不要對故弄玄虛的『中華帝國』做出讓步。」圖為李登輝與訪臺的日本自民黨前首相安倍晉三會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1月12日消息,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李登輝,究竟是臺灣人或日本人?》
  • 戚嘉林:李登輝日本身世與親日仇中之謎
    但在當時這樣的政治氛圍下,李登輝是在念小學「公學校」時就取名「巖裡政男」。李登輝是1929年六歲時始入三芝公學校上學,後因父親職務遷調關係,曾經轉學在南港、三芝、淡水等三所小學就讀,於1935年淡水公學校畢業。
  • 李登輝簡歷照片、死亡時間 李登輝病亡終年98歲
    李登輝  北京時間28日晚至29日凌晨,兩岸社交媒體就瘋傳「李登輝死訊」,但臺灣三立新聞網隨後報導稱,李登輝創立的「臺灣團結聯盟」發表聲明,澄清此為「假消息」,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也表示是「假消息」。
  • 終於有人反對李登輝葬入抗日將領墓地了
    李登輝七月底辭世,遺體規劃安葬新北止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引發退伍軍人反彈。「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南加州分會」發出聲明表示,呼籲民進黨「政府」勿讓爭議如此大的李登輝入葬五指山「國」軍公墓,玷汙「中華民國革命軍人」英靈安息聖地。
  • 李登輝將葬五指山公墓,臺灣退役軍人批玷汙英靈安息聖地
    李登輝日前病亡,蔡英文辦公室目前規劃葬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但因李的「臺獨」意識形態,此舉引來退伍軍人反彈。臺灣退伍軍人協會南加州分會對此發出聲明表示,呼籲民進黨當局勿讓爭議如此大的李登輝入葬五指山公墓,玷汙軍人英靈安息聖地。
  • 李登輝病亡,曾讓蔣經國哀嘆「看錯人」
    對於其欽點的「接班人」李登輝,蔣經國去世前曾哀嘆:「我看錯了人!」撰文 | 薛離7月30日,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梳理臺媒此前報導顯示,李登輝今年2月因喝牛奶嗆到,造成肺部浸潤而住院。
  • 自稱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扒一扒,李登輝到底...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7月30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因病去世。李登輝有很多個標籤,農業經濟專家,臺共地下黨員,國民黨前主席,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臺獨」精神領袖,還有,「巖裡政男」。
  • 李登輝病亡!一代民族罪人,竟死於一口奶?果然沒好下場!
    7月30日晚,各大媒體都在轉發一個消息——李登輝病亡!在李登輝青少年時代,日本殖民當局對臺灣實行奴化教育。而他就是這種奴化教育最成功的例子——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巖裡政男」;甚至多次公開表示,他在22歲前就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