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客家人。1923年1月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今新北三芝)的「源興居」。 2013年年初,臺灣官方一份調查報告中提到,「他的親生父親應該是日本人」,這個結論無疑是正確的。
李登輝從小就跟父親一起去了日本學習。 在日本,李登輝的名字就變成了「巖裡政男」。 抗戰時期,李登輝接受日本軍隊的徵訓,並被編入日本千葉市千葉高射炮部隊。只是還沒等李登輝奔赴戰場日本就已經戰敗。值得一提的是李登輝的哥哥李登欽,作為一名日本侵略軍,戰死在了菲律賓。 日本投降,以後李登輝回到臺灣,找了一份教師的工作。
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因為統治手段強勢,與當地的臺灣民眾有矛盾。李登輝,顯然是反國民黨的,他在暗中加入了共產黨。47年,臺灣民眾反國民黨、反獨裁的起義被鎮壓。李登輝見事不妙,馬上脫離了共產黨。
1971年8月,李登輝,經人介紹以農業問題專家的身份認識了蔣經國,並且得到蔣經國的高度賞識。
1971年10月,李登輝加入了國民黨,正式踏入政壇。從此,作為蔣經國身邊的紅人,李登輝平步青雲。
那麼蔣經國為什麼會那麼信任李登輝,最後把整個國民黨、整個臺灣都交給這個政治資歷很淺的臺灣人呢?
客觀上,蔣經國需要一個對國民黨、對自己忠誠的臺灣本土人士緩和當局與民眾之間的關係;主觀上,蔣經國完全被李登輝的偽裝蒙蔽了。 在蔣經國面前,李登輝表現得無比的忠誠。他總是那樣恭恭敬敬、俯首帖耳、言聽計從。有國民黨元老回憶,在蔣經國面前,李登輝坐凳子,屁股永遠只坐三分之一,而且腰板挺直,整個身子向著蔣經國前傾。
1979年12月,李登輝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常委,踏進了國民黨的權力核心。
1981年,李登輝被任命為臺灣省主席。
1984年,李登輝又被蔣經國欽定為副領導人。
1988年1月,臺當局領導人蔣經國因病去世,李登輝當天繼任。緊接著,又順利當上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如願以償爬上了臺灣政壇的頂峰!
從那以後,慢慢的,李登輝隨著自己在臺灣的政治統治地位的不斷鞏固,他那副曾經在蔣經國面前表現出來的低調、謙恭、忠厚的人設不見了。李登輝早年加入共產黨時對國民黨的那一種內心的仇恨表現了出來;還有,李登輝這個日本人「巖裡政男」的本來面目也露出了猙獰。
一方面,作為國民黨的主席,他千方百計拆國民黨的臺。為在野的反國民黨的民進黨鋪路搭橋。 有人形容,李登輝「白天是國民黨,晚上是民進黨」。 他通過「修憲」開放公職(包括正副領導人)普選,讓民進黨這個最大的「在野黨」有機會攫取最高權力;他親手製造國民黨內部的分裂,直接幫民進黨奪取臺灣政權。
另一方面,作為日本人「巖裡政男」的李登輝,他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肆無忌憚地跳出來,直接站在中華民族的對立面。他拋出很多反動言論。 他曾說「我22歲以前都是日本人」、「日本統治提升臺灣社會素質」、「尖閣(釣魚島)是日本的」……
1999年7月,李登輝變本加厲,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公然拋出「兩國論」的主張,成為臺獨分子的教父。
他甚至出版《臺灣的主張》,提出了引起軒然大波的「中國七塊論」,在邪惡的分裂中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今天,這個靠變色龍一樣的伎倆騙取權杖的人,這個臺灣的日本名字叫「巖裡政男」的李登輝,死了!
但很顯然,歷史不會忘記他,他的名字將被永久地釘在在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