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羅卓英將軍 八字賞析

2020-12-16 三和先生命理集

羅卓英(1896—1961),字尤青,號慈威,廣東大浦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陳誠的同學,國民黨土木系二號人物,抗日名將。

羅卓英將軍,出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六,命局排列如下:

丙 辛 辛 X

申 卯 未 X

大運:

6壬辰 16癸巳 26甲午 36乙未 46丙申 56丁酉 66戊戌

命局分析:

辛金生於卯月,月令偏財,論格局則是偏財格 財旺生官 正官丙火透於年幹 財官成勢 貴氣天成

日主不得令 幸得年支、月幹比劫相助 坐下又是偏印

辛金日主失時不弱

從命局整體來看 日主辛金不弱

但是從日主自身來看 不強就是弱

身弱當用印比

命局有印有比肩

福氣天成

但是

坐下未土偏印 即是官長領導 氣雜不專 不能專情

遠不及比劫兄弟 有用

事實上

羅將軍

一生處處依賴比劫兄弟(陳誠是也)

然而

美中不足的是

比劫本就是分福之星

用比劫可以助身的同時

必然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正官坐下是申金兄弟 丙辛合比肩 正官都被兄弟佔去了(正職被佔)

陳誠1897年丁酉年生

一生跟隨這個比肩兄弟亦步亦趨

命理豈無憑乎?!

廢話不多說

羅將軍命局

固然很好

好命還要好運配合

才算完美

接著看大運:

1919年 癸巳(殺運)大運 己未(印)流年 入保定軍校

1925年 甲午(官運)大運 乙丑(印)流年 投身軍旅 積功升遷

1928年甲午大運,戊辰流年,繼續累功升官

乙未大運(印運)(1931年-1940年)

1931年(辛未年)中將師長

1932年(壬申年)晉升18軍副軍長

1935年(乙亥年)扶正18軍軍長

1937年(丁丑年)晉升15集團軍上將總司令

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羅店爭奪戰 ,一戰成名,享譽中外!

1938年(戊寅年)指揮武漢會戰

1939年(己卯年)指揮南昌會戰

丙申大運(官身兩停)(1941年-1950年)

1941年(辛巳年)指揮上高戰役 被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 再次震驚中外!

1942年(壬午年)出任中國遠徵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統帥十萬大軍,並以大兵團作戰序列跨出國門,馳騁緬甸,協同盟軍,仁安羌大捷,戰績彪柄,揚威國際!

1943年(癸未年)出任軍令部次長

1945年(乙酉年)出任廣東省主席

1948年(戊子年)隨陳誠南下經營臺灣

丁酉大運(1951年-1960年)

衝堤大運

戊戌大運(1961年-1970年)

1961年辛丑流年 本是天地一氣的印運

應當是羅將軍一生中最好的大運

可惜

英年早逝

(神奇的是 四年後

比肩兄弟(陳誠)也隨之駕鶴西遊!)

究竟是因為

羅將軍厚道

上天體恤

本來應該魂歸丁酉大運

壽命順延至戊戌大運得以善終

還是因為

數十年徵戰

殺戮過甚

無福享受好運?!

縱有相差分毫

不出命運範圍

也無非命也!

「行三萬裡程,打二百回仗」

八年對日抗戰,論作戰次數之頻繁、戰區跨度之大、戰績之輝煌,所有國軍將領中,實難有人能超過羅卓英!

致敬羅將軍!

相關焦點

  • 不為人知的抗日名將羅卓英,打出「上高大捷」與「仁安羌大捷...
    他是國軍一大名將,卻鮮為人知。他不是出身黃埔,卻是黃埔土木系重要領軍人物,他不是出身浙江,卻成為國軍重要將領,他打破了「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做官無路,淚眼汪汪」的定論。他就是抗日第一儒將——羅卓英。羅卓英,字尤青,號慈威。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後成為國民黨陸軍上將。在上學期間,曾與陳誠是同學,所以二人也結為了莫逆之交。
  • 抗日名將其人其書
    馮玉祥將軍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抗日愛國將領,和平民主人士。他的一生,生活艱苦樸素,愛國愛民。一個出生於貧苦農家、未讀過多少書、11歲即投身兵營的舊式將軍,卻心懷天下蒼生,關注國家危亡,體恤下民,善待黎庶,深得民眾敬仰。馮玉祥少時家貧,只讀過一年零三個月書即入伍參軍,但他清醒地意識到「知識武裝頭腦」的道理,對讀書和習字非常用功,書法水平不斷提高,逐漸成為書法創作的行家裡手。
  • 中國「抗日第一將」與上高會戰
    羅卓英將軍「應知萬馬埋輪日,莫使蝦夷片甲回。」這是中央軍在取得上高會戰以少勝多的大捷後,其戰役的指揮者羅卓英將軍寫下的豪邁詩句。羅卓英(1896年3月 -1961年11月),原名東潘,字尤青,別號慈威(又作慈衛),1896年3月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鄉曲灘村宜洋坪,幼年過嗣與同縣湖寮鄉嶺下村的叔父。中華民國11年(1922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畢業。
  • 抗日名將——鄭洞國將軍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中華民族的抗日史上國共兩黨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為
  • [客鄉埔人]NO.03 父子上將—羅卓英上將和羅中郎上將
    中年經歷羅卓英率部先後再次參加北伐戰爭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戰,他因戰功累升團長、旅長、參謀長、副師長、師長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參加上海、南京、武漢諸役。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1942年4月2日,蔣介石派羅卓英為中國遠徵軍一路司令長官。4月5日,蔣介石偕羅卓英及史迪威由重慶乘飛機經昆明抵臘戍。羅卓英入緬作戰,後轉往印度,主持蘭伽遠徵軍訓練。
  • 是什麼成就了「中國抗日第一陸軍上將」?
    羅卓英羅卓英,字尤青,別號慈威,又作慈衛,國民黨陸軍上將。1896年3月19日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白侯鄉漁洋坪村。而羅卓英這樣一位名垂青史的儒將,卻是一位非常低調的人物。他長期默默地做著輔助別人的工作,深詣道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無爭,故無尤」,「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經》)因為羅卓英將軍忠心為國,公正無私,不與人爭利,結果反而成就了自己的聲名。
  • 一代抗日名將薛嶽的晚年生活如何?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將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抗日名將薛嶽的故事,以及他的晚年生活。薛嶽將軍,出生於廣東韶關,在保定軍校畢業後,就加入了國民黨,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屢立奇功,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 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為何黯然離開新一軍
    鑑於孫立人將軍在抗日戰爭中,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打垮了素有「叢林作戰之王」之稱的日軍第18師團之攻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豐功勳章。獲中華民國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在軍界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日軍在緬甸戰後史料上尊稱他為「軍神」。
  • 抗日名將張炎簡介
    吳川縣府遷塘㙍圩,張炎通過李濟深向廣東省主席李漢魂推薦詹式邦為吳川縣長。3月間,張炎陪同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巡視粵桂南地區。9月,張炎從柳州回南路視察,並擬組織民眾抗日武裝。張炎促詹式邦成立四個抗日聯防區,組織抗日聯防隊。張炎提出在吳川積極辦學,先後辦了文琳小學(上杭)泗水小學(泗岸),為家鄉培養人才,使原學生隊、鄉村工作團進步青年和黨的力量保存下來。
  • 北平柏林寺,一代抗日名將長埋於此,忠魂永存
    北平柏林寺,在1946年4月6日這一天,迎來了它不平凡的一天,寺內的一塊無名墓碑前面,佔滿了好多的軍人,他們神情肅穆,今天他們的任務是護送抗日名將佟麟閣的靈柩到北平八寶山忠烈祠,這時的人們才知道面前的無名墓碑下面是我們的抗日名將佟麟閣將軍。
  • 中國最牛將軍,抗日名將,開國十大元帥有八位曾是他的手下
    他便是抗日名將張發奎。 1916年他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從一個小排長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師長,之後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了武昌後,張發奎率十二師援贛,首戰馬迴嶺,全殲孫傳芳謝鴻勳部,繼又協同第七軍克九江、取南昌,威名遠揚。1927年1月,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
  • 抗日名將—薛嶽將軍
    薛嶽(1896—1998),抗日名將,陸軍一級上將,曾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
  • 抗日將領陳克華將軍年譜
    當是時也,揭陽淪陷、豐順告急,將軍受命於危難之際,鎮綏一方,閭裡賴之以安。在任期間,組訓團隊,籌給糧糈,整飭吏治,為配合抗日全面總反攻,不分晝夜地操勞,終於迎來了八年抗戰的最後勝利!(抗日名將薛嶽將軍為陳克華將軍八十大壽所作的賀詞)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五日,在一八六師的協助下,陳克華將軍代表國民政府,在潮州接受日軍無條件投降,並接收了潮安縣日偽政權,宣告潮安光復!萬眾歡騰、河山重秀!
  • 抗日名將衛立煌,精選9幅書法真跡欣賞,網友:衛將軍乃文武雙全
    衛立煌衛立煌將軍的書法功底非常深厚,書間透露出將軍大度豁達,剛正清純的優良。衛立煌將軍的偉大在於當時並沒有選擇背叛蔣介石,雖然知道內戰蔣不得人心,還是選擇忠誠,他本來和共產黨關係就有,而沒有選擇起義,這點是很難選擇的,在今天看來這就是忠。違反軍令,不打共產黨是不想看到國人自相殘殺,這是義。衛立煌將軍最後選擇回國是因為他熱愛祖國。這樣的國民黨將軍只有一個。
  • 他是抗日十大名將之一,一生叱吒風雲,臨終前卻最放不下此人
    國民黨抗日十大名將之一,一生叱吒風雲,臨終前最放不下一個人 抗戰時期,我國軍民奮力抵抗日寇侵略。國軍名將孫立人,堪稱抗日名將。尤其是他在緬甸戰場上痛擊日軍,打出遠徵軍的威名。我作為聞名當世的抗日名將,孫立人到死仍有一個放心不下的人。這個人是誰?讓孫將軍如此痴迷!
  • 日本人最頭痛的抗日名將,傅作義劉伯承上榜,第一名名字聽著耳熟
    近代以來的抗日英雄在我國人民眼中都是可歌可泣的,那麼在日本人眼中,又有哪些厲害的抗日名將呢?第6位是劉伯承,劉伯承出生於1892年12月4日,是四川開縣人,關於劉伯承的故事,還要從1911年開始,辛亥革命時期,劉伯承選擇了投身軍營,此後參加了多場抗日戰役,由於表現出色,劉伯承很快就成為了戰場上的指揮者,可以說,他是抗日戰爭期間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 孫立人:史迪威將軍,我是美國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
    引言史迪威:「孫將軍,你可是我們美國人培養出來的將軍。」孫立人:「史迪威將軍,我是美國軍校畢業的中國將軍。」一、羅卓英重建長官部束手無策在退往印度的過程中,羅卓英、史迪威以及遠徵軍的司令部率先抵達,孫立人後到,可最先站穩腳跟的卻是孫立人和他的新38師。由於仁安羌解救英軍和新38師成建制的隊伍(近7000人)之故,讓史迪威看到了反攻緬甸的希望:他要以新38師為骨幹,裝備全部由美國提供。
  • 抗日第一名將,戰後卻被軟禁長達33年,被迫娶妻生下4個科學家
    1955年,抗日名將孫立人突然被蔣介石安上了「叛亂」的罪名,並且指定陳誠、許世英等等共計9位知名人士建立了對孫立人將軍的「調查委員會」,9人羅織各種罪行,最終寫成了一篇1.6萬餘字的報告,蔣介石隨即將孫立人將軍軟禁起來,而這一關就長達33年。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