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聶榮臻,徐向前,羅榮桓,陳毅,劉伯承,賀龍,葉劍英10人為共和國十大元帥軍銜。
十大元帥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是對他們軍事能力上的肯定,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十大元帥曾經竟然有8人都在一個人手下任職,這種情況堪稱一種奇蹟,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1896年也就是光緒年間,一個小男孩出生在粵北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清化鄉矮嶺村,16歲時便考進廣東陸軍小學,因為成績優異同年便加入到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他便是抗日名將張發奎。
1916年他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從一個小排長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師長,之後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了武昌後,張發奎率十二師援贛,首戰馬迴嶺,全殲孫傳芳謝鴻勳部,繼又協同第七軍克九江、取南昌,威名遠揚。1927年1月,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
對於「鐵軍」我們便能想起葉挺將軍,而能夠勝任軍長一職足見他的能力是非常厲害的,1927年8月1日,張發奎的部下,十一軍二十四師葉挺、新編二十軍賀龍發動了南昌起義。
張發奎率部討伐,之後聽取葉劍英的意見,沒有追擊,留下了革命的火種。後來在南昌起義的隊伍中走出六位開國元帥:劉伯承、聶榮臻、陳毅、朱德、林彪、賀龍再加上葉劍英和在張發奎司令部擔任參謀的徐向前,開國十大元帥竟有8位出自他的手下,這一榮譽堪稱古往今來第一。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因為蔣介石的勝利導致他失去了兵權,直到抗戰爆發後,多年未領兵打仗的他,親自去南京找蔣,希望能給他為抗日大業做貢獻的機會,得到應允。
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張發奎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在浦東擊敗日軍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給敵以重大威脅,被譽為神炮。10月30日左翼軍開始敗退,蔣改任張指揮左翼及中央軍。面對殘局,他仍表示:「盡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張發奎將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力量,為民族事業做出了極大貢獻。
1949年他辭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遷居香港,1980年,張發奎病逝於香港,葉劍英元帥發電報致意慰問,信中寫道: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而臺灣地區也發出悼文:望出曲江,緒承風度,千載道範,先後獻身邦國,古今輝映;聲揚鹹寧,威鎮華夏,一代名將,從此撒手人寰,中外同哀。」
張發奎將軍雖然一生戎馬生涯,但是在大是大非方面他絕對是一個看得非常清楚的將軍,一生戎馬被後世贊稱為「中國鐵將軍」,十大元帥8人在他手下任職,首批「抗戰勝利勳章」等,這一系列的榮譽可見張發奎將軍一生有多麼光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