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區走出特色金融改革之路

2020-12-23 金臺資訊

■ 去年底,人民銀行批准天津正式成為繼上海、海南之後第三個上線自由貿易(FT)帳戶體系的地區, FT帳戶體系在津正式落地。FT帳戶讓企業以本幣、外幣實現快速結售匯,通過利率調整來實現資金增值、保值,讓資金流動性更強。

■ 在全國率先開展飛機離岸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業務和共享外債額度便利化兩個試點;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業務有效解決了企業幣種錯配問題;出臺全國首個自貿區保稅租賃業務管理辦法和首個商業保理行業監管辦法,這些創新政策為企業創造了更加完備的金融環境。

■ 外資股權基金及管理公司註冊經營模式成功落實,完成全國首單智慧財產權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物流金融創新形成突破,全國電子倉單系統試運行,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倉單質押融資以及「全國電子倉單系統」試運行的區域,這些改革創新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近日,亞投行全球首個總部外功能中心在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啟動建設。該中心投用後,將對天津進一步積極探索金融創新,加大對外開放和促進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這一重磅項目的啟建,充分表明了全球金融機構對天津自貿區金融發展環境的認可。從2015年4月掛牌起,五年來,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緊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走出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金融改革之路。自貿區金融創新綠地森林效應正逐步顯現。

FT帳戶助力企業跨境經營

去年底,人民銀行批准天津正式成為繼上海、海南之後第三個上線自由貿易(FT)帳戶體系的地區, FT帳戶體系在津正式落地。作為首批在津開立FT帳戶的企業之一,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很快就嘗到了甜頭,招商銀行天津分行通過FT帳戶為其辦理了1000萬美元的結匯業務,幫其節省了不菲的匯兌成本,企業也切實享受到了自貿政策的紅利。

天津自貿區企業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許多企業都是出口加工、貿易、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他們與外資企業交易頻繁。FT帳戶讓企業以本幣、外幣實現快速結售匯,通過利率調整來實現資金增值、保值,讓資金流動性更強,受到了企業普遍歡迎。

天津港首農食品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也是首批獲批FT帳戶的天津自貿區企業之一,截至目前已交易400多萬美元。「在做國際肉類,特別是歐洲以及南美的牛肉進口過程中,目前FT帳戶可以同時比較國內和國際兩個幣種價格,更方便企業做決策。同時結匯的速度非常快,基本當天就可以完成,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天津港首農食品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一政策給企業帶來實質性利好。

5年來,天津自貿區有序推進金融領域開放創新。「金改30條」準予實施政策已經全部落地, FT帳戶政策獲批覆制。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為工銀金融租賃、民生金融租賃、便利蜂商貿、豐益油脂科技、北京博恩特藥業、嘉豐(香港)國際貿易等企業開立FT帳戶900個,辦理FT業務累計454.75億元,為企業打開了面向海外市場的通道。(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租賃創新示範效應顯現

推動融資租賃業發展,是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又一大特色,這裡已成為世界知名的融資租賃業務聚集地。

以融資租賃企業外債便利化改革為例,此項政策出臺前,子公司是不能享受到母公司外債額度的。而通過此次新政,融資租賃公司下設註冊在天津的SPV可以共享母公司外債額度,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為企業運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該政策的成功落地,解決了融資租賃公司當前最為關心的融資問題,為飛機、船舶等租賃項目子公司借用外債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渠道,極大便利了項目公司跨境融資。」中飛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五年來,天津自貿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租賃領域的政策創新突破。在全國率先開展飛機離岸租賃對外債權登記業務和共享外債額度便利化兩個試點,共享外債額度達8億美元;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業務有效解決了企業幣種錯配問題,88家租賃公司收取外幣租金38.8億美元,節約企業匯兌成本最高達6%;出臺全國首個自貿區保稅租賃業務管理辦法和首個商業保理行業監管辦法……這些創新政策為企業創造了更加完備的金融環境,有力促進了天津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

金融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

五年來,天津自貿區金融領域改革創新有序推進。外資股權基金及管理公司註冊經營模式成功落實,完成全國首單智慧財產權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物流金融創新形成突破,全國電子倉單系統試運行,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倉單質押融資以及「全國電子倉單系統」試運行的區域;開展金融綜合監管試點,建立並升級非法集資監測預警系統,將區域內企業納入系統進行全網24小時實時監控,為金融風險防控和開放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天津自貿區緊緊圍繞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著力打造央企創新型金融板塊承載地。據統計,目前中國中車、保利、中信等70多家央企在區域內設立的投資類、供應鏈金融、貿易、持股平臺等企業超過400家,總體註冊資金超過3000億元。

金融開放、制度創新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令各類公司加速聚集,改革紅利不斷顯現,有力地支持了天津開放型經濟發展。(記者 趙賢鈺)

相關焦點

  • 天津自貿區:全鏈條式營造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從數倉建設到可信倉單,供應鏈金融創新得以實現。上面這副場景,正是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梧桐港)用於存儲稀有礦產的天津倉庫的日常工作場景。在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天津自貿區),依託於中信梧桐港等頭部企業的技術和系統優勢,這樣的場景正逐漸落地並大範圍推廣。
  • 天津自貿試驗區改革潮湧當奮楫
    5年來,天津舉全市之力,加強改革統籌謀劃和推動,支持天津自貿區在「放管服」、投資、貿易、金融、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系統集成式創新,努力為全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5年來,天津自貿區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加快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積極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天津自貿區勇闖改革「深水區」,築起了制度創新新高地,自貿紅利加速釋放。
  • 上海自貿區成立七周年,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跨境金融服務再創新篇
    招商銀行緊跟國家自貿區戰略,自2013年首批入駐上海自貿區後,今年8月,籌劃已久的招商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支行正式揭牌成立,招行服務自貿金融戰略布局再升級,為境內外客戶跨境經營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也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自貿區金融改革實踐不斷開拓新的空間。
  • 遼寧自貿區突出特色 建設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遼寧自貿區突出特色,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建設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成立3年多來,遼寧自貿區堅持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突出遼寧特色為重點,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紮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落實國家賦予遼寧自貿試驗區的各項任務
  • 天津自貿區設立5周年系列報導之二——創新「內核」看得見
    人民日報客戶端天津頻道靳博2020-04-23 18:26瀏覽量48125年來,作為國家第二批自貿區和北方首個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肩負起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的重任。
  • 上海自貿區成立六年多:推進百餘項改革
    這是上海自貿區「一業一證」改革的成果。過去開一家便利店,企業領到營業執照後,還需獲得至少5張許可證,包括食品安全、菸草專賣、醫藥器械銷售等許可證,才能開業。「『一業一證』改革後,在浦東開便利店,只要辦一張綜合行業許可證即可。辦證時間從原來95個工作日縮減到了5個工作日。」蘇寧小店的領證代表說。
  • ...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第七屆中山大學自貿區高端論壇在廣州南沙...
    隨後,梳理了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的主要進展情況,並發起借鑑海南經驗、推動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更高水平金融改革開放的思考。,真正的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轉型。(區)之路。此次論壇的第四個環節「院長論壇」由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史欣向副院長主持,來自海南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先後就海南自貿港立法與法治保障、自貿試驗區服務沿邊開放戰略、自貿試驗區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雙循環背景下自貿試驗區的定位、自由貿易試驗區承載國家戰略等主題作出了精彩發言。
  • 天津自貿區FT帳戶到底怎麼用?四大優勢支持產業創新發展
    對天津自貿區內的企業,要力求做到符合帳戶開立條件者「能開盡開」。FT帳戶怎麼用?助力產業創新發展作為落實金改30條的舉措之一,天津自貿區FT帳戶體系的成功落地,讓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跨境融資方式更加多樣和高效,也讓銀行等金融機構變得靈活,流程明顯優化,服務趨近全方位。
  •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被調查!盤點自貿區落馬官員
    時至今日,第二批自貿區掛牌已半年有餘,但對於長達數十年的新一輪改革規劃而言,這還僅僅只是開始。記者梳理發現,第二批自貿區掛牌前後,一批已經參與或將與自貿區建設發生關係的官員,就此「倒」在了改革大門口,將無緣未來自貿區建設的漫漫徵途。
  • 改革攻堅進行時 ▏②煙臺:自貿區優勢凸顯 推動企業從「全球製造...
    國家戰略再次青睞這片創業者的熱土,自貿區煙臺片區自去年8月份掛牌以來,緊扣改革攻堅這一主線,煙臺片區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國全省首創的創新制度,其中全國首創6項、全省首創8項、改革創新做法9項;系統完善了創新型開發區意見,相繼推出了產業培育60條、金融創新35條、優化政務服務20條、海關監管改革28條、稅務服務15條等一攬子、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煙臺片區的自貿區優勢得以凸顯,正助力各類市場主體輕鬆上陣
  • 「行走自貿區」重慶自貿試驗區:以「2 6 2」框架打造改革創新...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 (楊曦)9月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重慶、海南、天津等18個省區市網信辦承辦的「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重慶站)在線上舉行。「重慶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升級版』的思路上,我們是按照『2 6 2』的框架來進行設計的。」重慶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付嘉康向記者介紹。第一個「2」即圍繞服務業擴大開放、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兩大方向」,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 武漢市「跳起來摘桃子」 內河自貿區開發權勢在必得
    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自貿區先行先試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塗山峰看來,武漢「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還是要有的,對於那些貼近企業需求、解決企業發展突出問題的單項政策,有條件的肯定會積極爭取。他還表示,對於可以由國家部委批准、難度不大又有利於武漢發展的,武漢也會盡力去爭取。「可以這麼說,上海爭取的是系統的改革試驗,武漢爭取的是單項或多項的改革突破。」
  • 自貿區杭州片區臨空產業試突圍
    國內自貿區的數量已擴容到21個,儘管制度核心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共性目標,但因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不同,更需要挖掘自身特質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從不產一滴油到初步形成萬億級油氣產業格局,舟山以保稅船用燃料油加注為突破口,打造油氣全產業鏈,集聚油氣企業7200餘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3家,成為全國油氣企業最集聚的地區,船用燃料油供應和結算量佔到全國的30%和50%以上,成功走出了一條「無中生油」的自貿試驗區創新之路。
  • 成立六年多,推進百餘項改革,上海自貿區—— 用制度創新釋放生產...
    「盒馬鮮生」誕生於浦東,是上海自貿區的制度改革,助力阿里巴巴締造了這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一頭連著移動網際網路;一頭連著線下實體店,實體店裡有商超,還有餐飲。2015年,當「盒馬鮮生」申請工商註冊時,將商超和餐飲兩者放在一家公司裡註冊,這在之前還從來沒有過。但浦東沒有一拒了之,利用自貿區的一系列創新機遇,浦東企業服務中心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對接,最後促成了「盒馬鮮生」的誕生。
  • 【行走自貿區】重慶自貿區:探索個性化新道路 推動川渝協同開放
    ,吸引了全市47.5%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時強調指出,「要支持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加大金融、科技等領域開放力度,擴大港口、機場口岸開放」,為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 全力推進自貿區成為金融創新標杆 蘇州工業園區推「金融16條」
    中國江蘇網1月17日訊 16日,蘇州自貿片區管委會發布自貿區建設情況,出臺支持自貿區金融創新發展的「金融16條」新政,全力推進自貿區建設。當天發布的《關於推進蘇州自貿片區金融開放創新的若干意見》,從提升金融發展層級、強化金融創新發展能力、推動機構提質增效、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四方面入手,推出16項舉措。
  • 北京銀行濟南自貿區支行成立
    發布北京銀行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2.0 「人才貸」產品12月22日,北京銀行濟南自貿區支行揭牌成立。作為國內較早開拓自貿區業務渠道的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積極參與山東自貿區建設,於2019年8月率先發布了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截至2020年9月末,北京銀行濟南分行已累計為山東自貿區域內的近500家優質企業,提供授信餘額超200億元;累計為區內的12家重點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務融資工具83支,直接融資規模近700億元;為區內百餘家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超10億元。
  • 引進海外產品推進金融創新 渣打銀行自貿區搭臺
    渣打中國將充分憑藉自貿區的平臺,緊跟監管細則,為客戶提供一流的創新服務。據了解,渣打銀行上海自貿區支行於今年3月28日正式開業。除積極參與跨境人民幣業務,渣打還希望不斷將海外市場成熟金融服務、產品引進國內。「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搭建國外的資金運用平臺,很多企業都希望在國內就可以使用國外的金融產品、服務。」
  • ...開發開放三十周年專題之三」上海自貿區試驗田:「特」的三次方...
    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方面,自貿區方案指出,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負面清單指凡是針對外資的與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業績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分析指出,這一模式是試圖弱化政府權利、劃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從而更好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作用。確保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亦有金融領域的改革。
  • 南沙片區獲年度自貿區「十佳案例」獎
    此次論壇由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廣東省重點智庫)主辦,在南沙自貿片區管委會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以「制度集成創新與高質量高標準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為主題,中國社科院、商務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海關學會、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州南沙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和專家,復旦大學、海南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國內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