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馬布裡,作為96黃金一代成員之一,在星光熠熠96屆選秀順位仍能高達4號秀,可見實力非凡,強如君子雷、科比、佩賈、小奧尼爾等人,都排在了他的後面。馬布裡被中國球迷所熟知,更多是因為他在CBA取得的巨大成功——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在實力強大的廣東隊手裡搶下了三個CBA冠軍,被北京球迷親切地稱為「馬政委」,在五棵松體育館外為老媽樹立的銅像,就是對他為北京這些年的付出最好的褒獎。
那麼,NBA時期的老馬究竟是怎樣一個球員呢?他的NBA職業生涯表現如何?又是發生了什麼事,讓馬布裡要來到中國「涅槃重生」呢?今天,就由我來說道說道。
聯盟裡孤傲的「獨狼」
馬布裡在NBA打了13年一共效力過5支隊伍,分別是森林狼、籃網、太陽、尼克斯和凱爾特人,這13年間有過希望、也抵達過巔峰、也曾經歷迷惘、失落和彷徨。從他的技術特點來看,在他當打之年的那些賽季,確實是一名很有特點且風格鮮明的球員。
攻擊力強,進攻手段多樣作為一名從布魯克林的街球場走出來的球員,馬布裡的風格帶有濃厚的街球色彩,動作偏華麗,同時個人攻擊能力很強,在進攻端手段多樣,比賽中常常會使用一些街球動作來終結,但進攻效率不算太高。
可以看到,馬布裡職業生涯場均可以拿到19.3分7.6助攻3籃板,三項命中率分別為43.3%、32.5%和78.4%。在他的職業生涯巔峰期,他也是一名場均20+8級別的選手,這也是他能夠兩次入選NBA全明星,兩次入選最佳三陣的資本。
而他的性格和風格天生就是一個會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看看場上時不時上演的街球動作,球迷們為之瘋狂,而主教練則頭疼不已。
不傳不能轉化為助攻的球看了馬布裡的數據,發現職業生涯場均7.6次助攻的成績並不寒磣,作為對比「萌神」庫裡作為控衛職業生涯場均助攻數為6.6次,馬布裡的場均助攻數足足多了1次,為何還好被稱為「獨狼」呢?
其實這和他的傳球習慣有關係,馬布裡的傳球可以說非常「功利」——除非有絕佳的機會可以讓這次傳球轉化為助攻,否則他更願意把球掌握在自己手中。馬布裡的生涯助攻率為36%,同樣,作為對比,庫裡生涯的助攻率為31.5%。我們是不是認為馬布裡在帶動隊友方面優於庫裡呢?
其實不然,結合馬布裡的傳球習慣,以及黏球的打法,高助攻率反而像是他「刷數據」的成果,比他實際的策應能力要虛高不少。不過,馬布裡的進攻意識還是很值得稱道的,畢竟想要刷助攻也要具備能及時發現身處空位的隊友,生涯平均2.53的助攻失誤比,即使和頂尖控衛相比也不逞多讓。
高球權集中型打法,不遭人待見作為身上帶有濃厚街球氣息的一號位,馬布裡是一個習慣「把球控制在自己手上」的球權集中型打法。老馬在NBA的職業生涯中,使用率為25.4%,在個人表現最為巔峰的00-01賽季,他的場均使用率可以達到29.7%,這在當時是一個很讓教練反感的數字。00-01賽季使用率高過他的只有9人都是聯盟中的重量級大咖,相比之下,同樣高使用率的馬布裡,效率和其他人相比會低上一節,控衛中也只有同樣有著「獨狼」屬性的艾佛森以35.6%的使用率高過他。
當然,高球權也意味著英雄主義的打法,在生涯巔峰期,馬布裡也擁有著不錯的人氣。
制約馬布裡的因素
以老馬的天賦和能力,他原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然而因為性格等因素最終卻從一位天賦滿滿的全明星選手淪為「紐約全民公敵」。
孤傲的性格,不善與人相處馬布裡的性格可以說是制約他的NBA生涯走向偉大的最大因素。馬布裡出道初期和加內特兩人被視作聯盟最有希望的二人組。兩人合作第一年就打入了季後賽,兩個在菜鳥賽季就能展現不俗實力的希望之星原本應該走得更遠。可惜的是,在加內特如願以償拿到大合同之後,馬布裡也不甘於人後,驕傲的他也索要頂薪,身處小球市森林狼無奈之下只能拆散了這對潛力無限的二人組。
除此之外,職業生涯能和馬布裡和平共處的教練並不多,其中鬧得最雞飛狗跳的就屬拉裡-布朗和伊賽亞-託馬斯。馬布裡在03-04賽季被交易到家鄉球隊尼克斯時,是被視作這座城市的英雄的存在,在他的帶領下,尼克斯殺入了季後賽且本人表現不俗。當05-06賽季,尼克斯找來冠軍教頭老帥拉裡-布朗時,原本希望球隊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卻不想布朗和馬布裡兩人恩怨從雅典帶到了尼克斯,終於在起飛蛋打之後,老布朗黯然下課,馬布裡也因此名譽受損,人氣下降。
然而這和伊塞亞-託馬斯的合作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07-08賽季,「微笑刺客」公開表示球隊戰績不佳是因為馬布裡的單打獨鬥所致,引起了後者的強烈不滿。而兩人的矛盾到達頂點的導火索則是在一場與太陽的客場比賽中發生的事情,當時看臺上的馬布裡父親突發心臟病,被送往醫院治療,而作為主帥的託馬斯為了不影響馬布裡的發揮並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後者,當馬布裡到達醫院時,父親已經過世。這件事情之後,兩人徹底決裂。此後,馬布裡的狀況每況愈下再也沒法回到巔峰。
順帶提一嘴,老馬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透露在他心中閔鹿蕾指導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教練,可見他對自己NBA生涯時期的教練們有多不滿。
馬布裡不是一位高效率的球員除了性格層面,技術層面上,NBA時期的老馬也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某些出手太過隨意,有時又強調個人英雄主義,導致個人效率不高。作為一名主力得分手,他出手佔比很高的籃下位置命中率僅僅為55.3%,3-10英尺的投籃命中率為42.3%,10-16英尺的命中率僅僅只有37%,16-23英尺的命中率也只有40.3%,結合他生涯32.5%的三分命中率,老馬的生涯真實命中率僅只有52.8%。作為一名全明星球員,在場均出手有15.7次,生涯巔峰賽季場均有將近19次出手的情況下,這點進攻效率其實是偏低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馬布裡效率最高,per值達到20.1的02-03賽季,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罰球線偏右的半截籃位置,其他位置的出手,命中率均不是很理想。
馬布裡沒有外表那麼堅強外號「獨狼」的老馬,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他也渴望被認可,當自己被家鄉球迷所抵制時,別提有多失望和難過了。在那段最黑暗的時期,馬布裡徹底迷失了自己,甚至出現了在直播中吃凡士林的荒唐舉動。
當凱爾特人願意向他伸出橄欖枝時,他如同抓到救命稻草般渴望證明自己,於是乎,在凱爾特人場均只能拿下3.8分,PER值僅為4.4的情況下,他依舊佔據著17.3%的球權使用率,最後又被像「垃圾」般被拋棄。
所幸,被NBA拋棄的馬布裡在CBA迎來了新生,不過此乃後話不表。
結語
NBA時期的馬布裡,是一個特點鮮明,個性突出的球員。出身街頭的他,球風觀賞性高,深受球迷喜愛;然而與之相對的,是他的效率和真實命中率都不太理想,也造成了和多位教練關係緊張的原因。
然而因為生性孤傲,「獨狼」習慣我行我素,也造成了後期迅速的隕落,釀成了從「紐約之子」到「紐約最不受待見運動員」的悲劇。
所謂不破不立,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馬布裡得以在職業生涯晚期來到CBA實現自我價值,也正是年輕時期的不成熟,更加顯示了「馬政委」時期那份擔當和領袖氣質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