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現西周高等級墓葬群 證明姑蔑之說非空穴來風

2020-12-12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新網衢州12月10日電(童笑雨)「浙江衢州的西周土墩墓葬群中,無論是出土的成套青銅車馬器,還是土墩營建方式、陶瓷器製作工藝,都體現了特別的區域文化風格,與于越文化有所不同。」12月1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員張森接受採訪時說,這證明史書中所記載的「姑蔑」族群並非空穴來風。

  2019年底至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衢江區文廣旅體局對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南面的三座西周時期的大型土墩墓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日前,考古發掘工作接近尾聲。

  據悉,目前已經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根據出土器物及形態,考古專家初步判斷這些土墩墓為西周時期越地的高等級貴族墓葬。

  張森是此次參與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之一。他表示,該古墓群的墓葬風格在越地文化的範疇內,但隨葬品風格與于越文化有所不同。

  曾三次到訪發掘現場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正標稱,通常在浙江的土墩墓中,很少見到青銅器,但在這個墓葬群卻十分普遍。現場出土的青銅車馬器是最大「驚喜」。

  「以前一直以為,越地出行的交通工具是船,但這次首次發現了成套的青銅車馬器。」田正標以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為例,指出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發現。

  他說,南方山地並不適合使用車馬,這反映了中原的禮制傳統當時已經傳到了當地,顯示了南方與中原的聯繫。除了青銅車馬器,田正標還提到,原始瓷器上的釉和花紋裝飾特點也非常鮮明。

  在張森看來,這些考古發現,都證明這一西周土墩墓葬群背後所屬的文化並非于越文化。

  「浙江屬於百越,但有實證的也就于越、甌越文化。我們只知道浙西和浙北的越文化有所不同,但苦於沒有證據。」張森說,這一次的發現,為之前的猜測提供了實證,也為歷史文獻記載中「姑蔑」的存在再添新證。

  根據《逸周書·王會解》《國語》《吳越春秋》等典籍中「於越納姑妹珍」「西至於姑蔑」「至於姑昧」的文字記載,在商周時期越地西部存在一個名為「姑蔑」的族群。張森說,衢江雲溪可能就是「姑蔑」所在。(完)

相關焦點

  • 衢州孟姜村,王一級的大墓告訴我們,「姑蔑」族並非空穴來風
    廟山尖這一區域,屬於《左傳》等文獻記載的「姑蔑」範圍,墓葬等級又那麼高,這裡是否就是「姑蔑」所在?它留下了一點餘緒,一些困惑。考古的意義,就在於不斷發現問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果然,這些遺留問題,在一年後,有了新的線索。廟山尖山脊和衢江沿岸,不止廟山尖土墩墓一處,這裡分布著一個西周時期的土墩墓群。
  • 浙江衢州現高規格土墩墓群 初步判斷年代為3000年前西周時期 或與...
    在12月5日召開的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墓葬考古發掘研討會上,考古專家推測這片集中的西周時期高規格貴族墓葬群,或許與歷史上的「姑蔑古國」有一定關係。此次發掘的3座土墩墓雖然已經受到破壞,但都屬於人字形木結構墓室,營造方式各具特點,初步判斷這些古墓的年代為西周時期,屬於當時這一區域等級較高甚至是最高等級的墓葬,對研究西周時期越地的墓葬制度、器用制度等有著重要意義。
  • 衢江驚現3000年前西周土墩墓群!墓主人是誰?有什麼瑰寶?
    衢州市衢江區驚現3000年前西周時期最高等級墓葬群墓主人究竟是誰?墓中驚現怎樣的瑰寶?考古專家和學者在孟姜村墓葬考察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衢江區完成了對多座大型土墩墓群的考古發掘工作,初步判斷這些古墓的年代為約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在12月5日召開的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墓葬考古發掘研討會上,考古專家推測這片集中的西周時期高規格貴族墓葬群,或許與歷史上的「姑蔑古國」有一定關係。
  • 陝西關中西周墓葬罕見發現金製品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 攝中新網西安1月14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寶雞市考古研究所14日透露,考古人員對寶雞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主身份應是姬姓較高等級貴族。出土了金箔飾等金製品,在關中西周墓葬中極為罕見。旭光墓地出土文物。
  • 「老王說隴史」西周墓葬中為何出現商代青銅器
    【老王說隴史】西周墓葬中為何出現商代青銅器白草坡出土的西周墓人頭銎戟1967年9月、1972年10月,人們在靈臺縣白草坡先後發掘了9座西周墓葬,1座車馬坑,共出土各種青銅器300多件,青銅器帶著神秘色彩,有些還帶著異域風情。
  • 最新考古:西安發現迄今規模最大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
    文博中國微信公號12月30日消息,2019—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區域配合基本建設,考古發掘了三座規格巨大、形制特殊、結構完整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出土了土雕建築、壁畫以及彩繪陶俑等,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十六國時期最大的墓葬。少陵原,是西安市東南方向的一塊黃土沉積臺地,處於滻河以西、潏河以東。
  • 橫嶺山墓葬曾出土 西周方格紋硬陶罐
    2000年,在惠州博羅橫嶺山墓葬出土一件橙色方格紋硬陶罐,高16.5釐米,口徑12.5釐米。陶罐為泥質陶,直口微侈、口沿外鼓內凹,口沿內側有刻劃符號,緣部外卷,短頸圓鼓腹略垂、器形顯扁、偏硬,壁薄器輕,凹底。器身飾上部圓角卷雷紋與下部粗、細兩種方格組合紋,圓角卷雷紋中另施旋紋兩組。
  • 朱磊:先秦兩漢墓道使用與墓葬等級之關係考
    先秦兩漢墓道使用與墓葬等級之關係考朱磊(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很多學者都認為,在先秦的多墓道墓葬中,墓道越多的墓葬規格也越高。而考古資料顯示,在周、秦時期,在我國,高等級墓葬使用多條墓道的葬俗主要流行在東漢以前。而東漢以後則很少見到多條墓道的墓葬。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李學勤 | 平山墓葬群與中山國文化
    一 我們想首先從考古學角度討論平山墓葬群的文化性質問題。 問題中心是這一墓葬群是否有獨特的文化面貌,這就需要與其他同時期墓葬作一對比。我們覺得,最適宜的對比材料,是河南輝縣固圍村的戰國墓。
  • 2020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揭曉 快來一睹真容
    12月20日至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省內各考古機構推薦18個考古發掘項目進行現場匯報,並接受專家點評,最終確定了10個考古發掘項目為「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項目。
  • 浙江西周早期「土墩墓」,形似饅頭距今3000年,專家:權力的象徵
    浙江西周早期「土墩墓」,形似饅頭距今3000年,專家:權力的象徵中國在喪葬事宜上不像某些國家那麼開放,自古以來就有入土為安的說法,尤其在古代,只要家裡能爭取,一定要給逝者一方淨土安息。權貴更不用說了,不僅安眠之所要選上好的風水寶地,還要把墓室修建的恢宏大氣。
  • 陝西發現兩座墓葬,主人系唐代「馬政官員」!
    記者1月8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0年12月,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發掘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這兩座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具有重要的藝術和考古價值。其中一座墓葬中墓道壁畫題材稀有。
  • 考古發現:西周都城結構是啥模樣?
    考古發現:西周都城結構是啥模樣?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載,成周洛邑「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裡,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北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可見,成周的範圍不小。經多次考古發掘,在上述漢城外發現規模更大的東周城遺址。
  • 西周古城5:西周城址會是齊國最早的都城營丘?專家做出推測
    上文提到,隊員們意外在一個,帶著墓道的高等級墓葬當中發現了一件刻有七十多個字的青銅簋。上面描述了一個叫做「引」的人受周王之命打了一場勝仗的故事。專家認為這件器物也許是破解古城所有謎題的關鍵所在,他們決定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這件青銅簋的研究之上。
  • 2014年,三門峽發現831座墓葬,是殘酷的人殉,還是沉睡的軍團
    墓葬群考古人員初步推測,這應該是一處部落墓葬。墓葬群而此處的墓葬,首先是從上往下垂直挖出深坑,然後在距坑底半米高的坑壁上挖出墓室,將棺槨葬在墓室中(類似陝北的窯洞)。還有陝西寶雞的秦公一號大墓,發現186具屈肢骸骨,是自西周以來殉人最多的墓葬。
  • 「新民傳說」高臺子墓葬群
    高臺子墓葬群 墓葬群 高臺子墓葬群位於高臺子鎮腰高臺子村東山上。因發掘地而定名。1973年至1980年共發掘清理墓葬140座。
  • 貓耳山商周窯址群:龍窯之祖
    至2006年,共揭露面積2250平方米,發現商代早期陶窯9座,新石器時代墓葬2座、商代墓葬21座,以及灰坑等遺蹟和大量石器、陶器、陶片等遺物。遺址內發掘的2座斜坡式長條形窯(龍窯)結構保存完好,同浙江上虞李家山商代龍窯相似,而時代更早,具有一定原始性,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商代早期原始龍窯。
  • 9000年前秘魯墓葬群發現讓人驚訝一幕
    全段時間在秘魯發現的一個墓葬群,給出了答案。9000年前的秘魯墓葬群9000多年前的遠古人類,按照人類演化來看,這個時候是剛剛進入到新石器時代,原始部落已經形成了,那麼,他們的生活方式如何呢?所以,這個發現也表明,雖然在人類的傳統觀念中,一直都認為「女子不如男」,但事實上,這不過是古代封建社會給人類造成的一種錯誤思想,如今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落後的思想也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