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嶺山出土青銅斧 有地方文化特點
2000年在惠州博羅橫嶺山墓中出土的這件青銅斧(見下圖),通長7.8釐米,銎口長4.6,寬2.3,刃寬6.2釐米,刃略殘。中空,體較長,雙刃較鋒,刃兩側略向外撇呈弧形,兩側中線起脊略凸,表面細膩並呈現綠銅,保存較好。經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為西周時期青銅斧,並定為國家三級文物,現藏於惠州博物館。
-
出土於惠州博羅橫嶺山的文物——西周水晶塊
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共發掘面積約8500平方米,共清理302座商周時期墓,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200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橫嶺山出土那麼多有趣的東西,這對研究惠州地區先秦歷史文化及社會文明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 2000年在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出土的這組水晶玦,質地細膩,光澤感強。其中6件外徑從小到大分別是1.57釐米,1.6釐米、1.7釐米、1.76釐米、1.86釐米、2.00釐米,厚0.21~0.66釐米不等,質量約0.8~1.8克。
-
博羅橫嶺山出土 甬鐘有雙音效果
在惠州博物館三樓《東江流域文明》第一展廳橫嶺山墓地場景前,一個獨立展櫃內擺放著一對青銅甬鍾(複製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對青銅甬鍾2000年在惠州博羅橫嶺山墓地出土,一大一小,形制相同,紋飾相似。
-
西周陶罐出土,裡面裝滿雞蛋,2800年前的西周雞蛋長啥樣?
經過發掘,一號墓其實是一個古墓群,有十六座墓葬,埋葬的屍骨大都腐朽無存,只剩下七枚人齒和兩根殘缺腿骨。358件隨葬品,多為夾砂陶、泥質陶、原始瓷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生產工具。顯然,這是一個平民墓葬區。不過,在出土物品中,有一件名為「幾何印紋硬陶瓿」的文物讓人興奮不已。
-
陝西出土的西周玉器
它們分別來自扶風、岐山兩縣之間的周原遺址和墓葬中[10];岐山縣周公廟鳳凰山遺址的墓葬[11],岐山縣城東的宋家墓地[12];寶雞市紙坊頭、竹園溝、茹家莊的西周弓魚國墓地[13];長安縣豐鎬兩京遺址的西周墓葬[14];華縣東陽村的西周墓地[15]。另外,在隴縣邊家莊的秦國早期墓葬[16],近年來在韓城梁帶村發掘的春秋早期芮國墓葬均出土了西周時期製作的玉器[17]。
-
陝西關中西周墓葬罕見發現金製品
出土了金箔飾等金製品,在關中西周墓葬中極為罕見。旭光墓地出土文物。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 攝2018年,當地高新區東沙河西岸旭光村發現一件西周青銅提梁卣。經調查,發現該銅卣出自一座墓葬,隨後在其周圍進行勘探又發現了7座古墓葬。出土銅鼎。
-
浙江發現西周高等級墓葬群 證明姑蔑之說非空穴來風
中新網衢州12月10日電(童笑雨)「浙江衢州的西周土墩墓葬群中,無論是出土的成套青銅車馬器,還是土墩營建方式、陶瓷器製作工藝,都體現了特別的區域文化風格,與于越文化有所不同。」12月1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員張森接受採訪時說,這證明史書中所記載的「姑蔑」族群並非空穴來風。
-
單月英:東漢至魏晉降漢匈奴人墓葬研究
因此,西溝畔墓地這3座墓有可能是匈奴帝國時期降漢的匈奴人墓葬,也有可能是匈奴帝國崩潰後降漢匈奴人的墓葬。李家套子墓地3座墓葬出土有匈奴文化特色的帶水滴形孔的透雕銅環、長方形透雕銅腰飾牌、肩部飾弦紋和波浪紋的小口細頸鼓腹陶罐、骨弓弭等,被推斷為降漢匈奴人墓葬,年代可推斷為西漢末至東漢早期,應是匈奴帝國時期降漢匈奴人或其後裔的墓葬。
-
「老王說隴史」西周墓葬中為何出現商代青銅器
【老王說隴史】西周墓葬中為何出現商代青銅器白草坡出土的西周墓人頭銎戟1967年9月、1972年10月,人們在靈臺縣白草坡先後發掘了9座西周墓葬,1座車馬坑,共出土各種青銅器300多件,青銅器帶著神秘色彩,有些還帶著異域風情。
-
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廣東青銅時代的見證者
新華網濟南8月27日電(記者孫浩丁錫國)昨天,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李巖在濟南「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頒獎暨發掘成果報告會」上介紹了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廣東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的發掘情況。 廣東是否存在青銅時代和廣東何時進入青銅時代,是學術界存有爭議的問題。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在對博羅縣橫嶺山先秦墓地進行發掘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為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
漫談西周玉器文史
早期西周玉器出土的地點,主要分布在陝西地區,其次在河南、山西、寧夏、甘肅、四川、浙江、北京等幾個地點;中期西周玉器的出土地點,仍以陝西地區為主,其次有山東、山西、安徽、河南、甘肅、北京等少數地點;晚期西周玉器出土地點,以陝西
-
陝西出土的商代玉器 ,實在少的可憐
另外,在長安縣張家坡西周墓葬出土的凸齒高冠玉鳥和錐形冠玉鳥[6],扶風劉家豐姬墓出土的凸齒冠屈肢鸚鵡形玉佩[7]、韓城市梁帶村芮國大墓出土的玉戈、凸好緣玉環、龍形玉璜、玉獸面、竹節形柄形器,浮雕蟬紋柄形器[8],長安張家坡西周墓葬出土的玉龍佩[9],從造型特徵分析,它們都屬商代製作的玉器。 玉戈,迄今陝西出土的商代玉石戈共計8件,其中兩件最為典型。
-
回紋是一個民族的符號!
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來的幾何紋樣,因為它是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迴環狀花紋,形如「回」字,所以稱做回紋。回紋陶罐 馬家窯馬廠型 回紋是中國典型的幾何傳統紋樣之一,它那種規則有序、富於理性的橫豎轉折給中國傳統紋樣藝術史添上了精緻莊重的一筆。
-
隨州出土:「曾世家」文物特展述說曾國八百年傳奇史
龍紋鉞,斧形,鉞援中部飾獸面紋,兩側飾圓雕龍紋。鉞是商、西周時期高等級貴族身份的象徵。9月12日,「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首次以展覽形式全面梳理曾國近八百年歷史。本次展覽精選葉家山、郭家廟、蘇家壟、文峰塔、棗樹林等重要曾國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共分「始封江漢」「漢東大國」「左右楚王」「華章重現」四個單元,串聯起曾國從西周早期立國到戰國中期滅亡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基本面貌。
-
賀州這些國家級文物,鋪門出土的你知道那些?
肩、腹飾蟠螭紋帶三周,三周之間各有兩道粗凹弦紋分隔。中間一周還均勻分布8 個凸圓餅紋,圓餅紋內亦飾蟠螭紋。通高36.8 釐米,口徑25.5 釐米,底徑25.5 釐米,重18.75 千克。造型端莊,紋飾秀麗。東漢銅人吊燈,1978 年出土於昭平縣北陀鎮,為國家一級文物,現珍藏於昭平縣文物管理所。
-
考古工作者從榆林漢墓群中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新華社西安9月2日電(劉生勝)考古工作者最近對陝西省榆林市走馬梁附近一處規模龐大的漢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 1999年,群眾舉報有人在走馬梁一帶盜掘古墓。當地文物部門認真調查後發現了這處佔地面積達數百平方米的古漢墓群。
-
【王陵大墓】輝縣固圍村魏國大墓出土的絕世珍寶!
1929—1930年曾遭大規模盜掘。1950—1951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清理。三墓自西向東並列於一高2米、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35米的平臺上,依次編為1、2、3號,規模最大的2號墓居中。其建造時間以1號墓最早,2號墓次之,3號墓最晚。三墓墓口上皆存有大型建築遺蹟,南北兩端有通長150米以上的墓道,墓底至地面深15米以上。
-
文物薈萃丨盤點靈臺出土的館藏精品!
本期小編帶您盤點靈臺縣出土的館藏精品。銅 鼎出土地點:靈臺百裡公社洞山隊墓葬銅鼎,西周,一級文物。高60釐米,口徑45.7釐米。大口內斂,折沿平唇,唇口較厚,頸微束,器壁較直,深圓腹,圜底。雙方立耳厚大,雙耳頂部略外撇。三粗柱足,足上下粗,中部略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