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馬鞍山8月31日消息(記者 徐鵬)8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安徽考察調研。在馬鞍山市薛家窪生態園,習近平實地察看長江水勢水情、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情況,習總書記還走進中國寶武馬鋼集團優質合金棒材車間,勉勵馬鋼「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把握機遇順勢而上」。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心區城市、安徽融入滬蘇浙的「東大門」,馬鞍山市在一體化發展壯闊大潮中劈波斬浪,「一馬當先」探路先行,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抒寫了一曲華麗的「馬鞍山篇章」。
「生態客廳」美景重現
景色優美的薛家窪生態園。(央廣網發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說起薛家窪,很多馬鞍山人用「舊貌換新顏」概括她的嬗變。
薛家窪地處長江東岸,位於馬鋼廠區和馬鞍山兩個中心城區交匯處,佔地 986 畝,曾有非法碼頭 3 家、散亂汙企業 7 家、固廢堆場 1 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2 個,停靠漁民作業船、住家船 223 條,危舊民居 96 戶。
兩年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薛家窪的真實寫照。惡劣的生態環境,直接影響長江生態環境安全,群眾反映也十分強烈。而薛家窪的窘境,成為馬鞍山當地在長江生態環境修復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的一個縮影。
79歲的徐嘉琳在薛家窪附近生活了一輩子,年輕時曾在薛家窪區域的十七冶水泥廠擔任過三年黨總支書記。薛家窪的一寸一土,甚至通往老廠房的路,他都無比熟悉。
「那時候由於水泥製作工藝不先進,製作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沒法收集再利用,很多粉塵隨風汙染了附近的莊稼地。」徐嘉琳說,後來薛家窪岸邊的畜禽養殖場、散亂汙作坊越積越多,部分漁民環保意識差,種種問題疊加,讓薛家窪成為髒亂差的集聚區。
為了當地的長遠發展和群眾的健康生活,面對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鋼鐵之城這回下定了「鐵」心。
選擇各種問題疊加的薛家窪地區整改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用 4 個月時間,在長達 23 公裡的馬鞍山長江東岸開展綜合整治。
這場戰鬥,依法拆除非法碼頭 69 個、散亂汙企業 37 家、其他違法建設 190 處,取締問題船廠 6 座,拆解漁民作業船、住家船 223 條,關搬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2 個,搬遷住在 96 棟危舊民居的 370 餘名居民,耗資 4 億元實施承擔馬鞍山 20 萬人生活供水的慈湖水廠取水頭部遷改工程。
「還是感覺上岸好,現在的生活更安穩、更有盼頭。」韓金翠告訴記者,她和丈夫都是去年上岸的漁民,「以前,打魚風裡來、雨裡去。現在,承包這個水產專櫃,生意可以,比打魚穩定。只要人勤快,收入肯定好於以前。」
整治後薛家窪水清岸綠。(央廣網發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日前再次來到薛家窪時,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綠樹,蔥鬱的青草。碼頭不見了,汙染不見了,忙碌穿行的航船也不見了,留下的是一片樹影婆娑的靜謐江灘。
從昔日「髒亂差」到如今「美如畫」,馬鞍山順利解決了當地長期存在的「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問題,薛家窪生態園如今已然成為馬鞍山市的城市生態客廳。
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
馬鞍山市因鋼而設、因鋼而興。馬鋼是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
但在過去,薛家窪等長江沿線區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馬鋼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脫不開干係」。
為了便於運輸和用水,馬鋼及一批相關工業企業都是沿著長江來布局的,江邊布滿了鋼廠、化工廠、碼頭、船廠、電廠和堆場,沿江煙囪林立、黃龍漫天,成為馬鞍山江邊的真實寫照。特別是 48 家沿江化工企業和 704 家散亂汙企業,對長江生態環境安全造成很大威脅。
中國寶武馬鋼北區鳥瞰圖。(央廣網發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9月,中國寶武與馬鋼集團聯合重組,這是更好服務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馬鋼集團的新定位是中國寶武「優特鋼精品生產基地」,建設綠色智慧的城市鋼廠,推動馬鋼在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領域深入開拓、加快發展。
國企改革激發活力,完美詮釋了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內涵。
抓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馬鋼全面導入中國寶武綠色發展和智慧製造管理體系,構建綠色城市鋼廠指數和「四個一律」指數評價體系,力爭綠色發展指數進入中國寶武第一方陣,智慧化升級達到中國寶武平均水平。
馬鋼南山礦是城市礦山,與城市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其生產環境質量直接關係城市空氣的淨化程度,直接關係市民的身心健康。該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促進城市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曾經地表裸露、塵土飛揚、四周光禿禿的馬鋼南山礦東山露天採礦場,如今被修飾得綠草如茵、奼紫嫣紅、波光粼粼、山水一色。
中國寶武馬鋼重型H型鋼(國內首批重型H型鋼)下線。(央廣網發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除了在綠色發展上轉型升級,馬鋼集團還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構建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致力打造「高速輪軸、高檔板帶、精品長材」三大系列產品,在高速重載車輪、大功率機車輪、海洋石油平臺用鋼等製造關鍵技術上,形成了獨特技術和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車輪和H型鋼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優質合金棒材車間,我向總書記介紹了生產線的設備情況,這條生產線90%的設備實現了國產化。」中國寶武馬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丁毅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寶武馬鋼集團營業收入達479.3億元,同比增長5.1%。
「試驗田」結出一體化果實
鋼鐵是工業的糧食,鋼鐵材料強,國家裝備能力就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馬鋼時,勉勵馬鋼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把握機遇、順勢而上,特別是要把自身改革發展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機結合銜接,力爭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馬鞍山是安徽全面接軌滬蘇浙的「橋頭堡」,總書記的足跡蘊含深意。
從區位看,安徽瀕江近海,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內擁長江水道黃金經濟帶,正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的重鎮。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三角洲區域的統籌發展與科學規劃,一直深切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而馬鋼,則正是這座城市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縮影。
去年以來,馬鞍山市堅持雙向融合,著力推進合寧雙城都市圈建設。統籌規劃編制和實施,與南京、合肥分別籤訂《南京都市圈規劃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國土空間、基礎設施、毗鄰區域等規劃協同機制;共同完成《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共同啟動編制合肥都市圈「十四五」發展規劃;與南京市共同開展《寧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研究……
南京江寧—馬鞍山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中國跨省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
慈湖高新區寧馬科創園。(央廣網發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10月,江蘇南京、安徽馬鞍山市籤訂《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合作示範區突出「長三角省際產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先行示範區」和「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示範區」兩大戰略定位,在規劃、交通、環境治理、社會民生等方面廣泛展開合作。
今年6月底,馬鞍山博望區與南京江寧區第一條斷頭路通車。金家路北起江寧區橫溪官長路終點處,在博望區後熊村處接丹東路。該路按照四級公路標準建設,全長1.28千米,主要建設6米寬瀝青混凝土路面。
博望榮博佳苑B組團項目是「寧博一體化」的一個安置房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約45.6畝。8月中旬,該項目已在進行地面清表和現場臨時設施、臨時道路搭建。「按照我們項目的施工進度安排,將在今年年底完成地下車庫的全部施工內容。」寧博一體化項目榮博佳苑工程項目負責人景奕告訴記者。
多點「開花」!皖蘇交界處的「試驗田」已然結出了1+1>2的果實,為一體化發展的腳步提速。
東向發展的「鋼城擔當」
這一年來,馬鞍山市堅持以高質量為目標引領,以一體化為實現路徑,以走在前列為使命擔當,制定工作舉措,健全工作機制,強力推進工作落實,在實踐中展現了一體化發展的「鋼城擔當」。
當地第一時間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馬鞍山市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五個專項推進組,高位推動一體化工作。
同時,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巢馬城際、寧馬城際、揚馬城際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作為對接長三角的「一號工程」重點推進。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時代大潮中,馬鞍山奮楫勇進、追夢奔跑。
鄭蒲港新區南大研究院。(央廣網發馬鞍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規劃藍圖」到進入「實幹落地」,馬鞍山與長三角地區的合作不斷升溫,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飛,一波波看得見的成果躍然紙上。
截至目前,巢馬城際鐵路江北先行段工程攪拌站、實驗室、棧橋碼頭等主體建成;江南段可研及公鐵大橋初步設計獲批;揚馬城際鐵路開展項目可研編制,其中馬鞍山樞紐工程已於 6 月 5 日開工建設;商合杭高鐵含山段完工,已於 6 月 28 日開通運營;寧馬城際鐵路項目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今年起,馬鞍山市還將充分利用滬蘇浙產業轉型升級窗口期,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成本優勢、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園中園」和「飛地經濟」。力爭年底前實現全市所有縣區、開發區跟滬蘇浙重點園區合作共建。
大江奔流,千帆競發。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隻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幹在當下。」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激勵下,馬鞍山正在用「落子如飛」的「快節奏」,駛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快車道」。
一「馬」當先,這是馬鞍山的使命,更是馬鞍山人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