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歷史,博覽群書。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清朝皇帝愛下江南。乾隆皇帝就曾六下江南,更是有十一次到過無錫。無錫到底有什麼東西,吸引著乾隆帝多次造訪?因為美景、美女、還是美食?直達此次走到無錫太湖邊,發現了一個寶地,頓時恍然大悟。
熟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來到太湖邊上,自然要吃一頓肥美的河鮮大餐。太湖邊上有一家古色古香的私房菜,外觀形同皇帝尋訪江南乘坐過的食肆遊船。回想影視中的那些劇情,一邊坐船賞景,一邊舉杯對飲,酒桌下的下酒菜更是秀色可餐,極為享受,難怪乾隆帝愛來江南。這次來到無錫,聽當地人說是一家非常正常的錫幫菜,帶著滿滿的期待走進店裡,偶然發現居然是某評上的銀冠好店。
古色古香的漁鄉碼頭風情籠罩著整個餐店,走進中式裝潢的內廳,一股典雅的江南韻味隨即來襲。早就聽聞錫幫菜味道偏甜偏清淡,濃中帶甜,鮮香酥爛。今日吃道一道名為太湖激浪魚的口感,正是如此。魚肉新鮮細膩,湯汁濃稠可口,泡飯甚佳。
人們常說來無錫,如果沒有吃過」太湖三白「那就根本不算來過無錫。由此可見,來無錫必吃的美食就是「太湖三白」,作為資深吃貨自然早已點上。太湖三白,指的是銀魚、白蝦、白緦魚。
銀魚個頭很小,在貴州地區多用來油炸,作為風情小吃。而錫幫菜的廚師則偏愛將細小而潔白的銀魚和著雞蛋一起烹製,燒出一道鹹淡適中,嫩滑爽口的銀魚燉蛋。
太湖白蝦的個頭也極小,蝦的頭部有一根很長的鬍鬚。在錫幫菜中白蝦的烹製大多都很清淡,絕對不會出現鹽焗、熗炒,為了保持太湖白蝦的鮮美口感,多以鹽水白焯為主,在搭配鮮美的醬汁蘸碟。吃太湖白蝦有一個竅門,就是直接拎著白蝦的鬍鬚,一連串的拖進碗中,絕不會比你用小湯匙舀一瓢的少。當你破殼吃到裡面的蝦肉,鮮嫩Q彈的口感,令人拍案稱絕。
太湖白緦魚多用來清蒸,搭配當地特色的醬汁,味道清淡,口感爽滑,肉質鮮美。而且魚肉和魚刺輕輕一撥就分開了。吃魚肉的時候要細嚼慢咽,以防細小的魚刺掐喉。
除了太湖三白,這家私房菜還有三道招牌菜也值得一吃。第一道就是排名第一的無錫排骨,錫幫菜中的排骨做法與糖醋排骨相似,以糖和醋作為輔料,慢火熬製收汁,濃鬱的糖色浸染了排骨,不僅色澤誘人,味道更是香甜可口,老少鹹宜。
對於喜歡吃魚的人來講,到這家店吃飯尤為幸福。除了激浪魚、白緦魚,這家店還有一道椒鹽太湖旁皮魚也備受食客喜愛。魚的個頭不大不小,正適合香煎油炸至金黃,在灑上一點點椒鹽,就可以出鍋了。吃這道菜,一定要趁熱吃,酥香的口感,才能在味蕾中迴旋。
無錫人的早餐,多會選擇皮薄汁多的小籠包。雖然現在上晚飯時分,也忍不住想嘗一嘗無錫小籠包的味道。與其他地方小籠包區別最大的皮薄汁多,結合了燒麥與灌湯包的特點。先喝湯,在和著皮一起吃餡兒,美味極了。
你覺得無錫的錫幫菜,那家最正宗呢